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书 » 第二十七章 诸葛吓群豪,子凤初茅庐

第二十七章 诸葛吓群豪,子凤初茅庐

    古扎力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在去雅安的半路就被游骑所擒获。

    诸葛瞻没有为难他,蛮王已经死了,也不会复活,如今只有蛮人古扎力。

    大军溃败,雅安城下的千余蛮族精锐大半溃散逃入深山,小半被雅安城御林军所擒。

    至此一度让成都震动的汉嘉叛乱就此终结。

    诸葛瞻没有急着收复被蛮夷所攻占的荥经县,在游骑回返之后,便让黄佐带着自己的长史令,统领骑兵先行出发,回到汉嘉城先将诸豪族看住,特别是李家,谨防其狗急跳墙祸乱汉嘉城。

    黄佐当晚就带领骑兵出发,而诸葛瞻的将令也自不停发出,命令黄虎和雅安御林军前来集合。

    诸葛瞻部只有千余人,虽然这仗打的轻松,但也折损了百余将士,加上骑兵离开,如今诸葛瞻手上只有不到八百人。

    以八百人看守六千俘虏,压力还是很大的,诸葛瞻基本不敢乱动,在战场之时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只能随大流,士气一落便如猪狗只能仍人宰割。

    反而在投降之后,冷静下来,知道了对手的真正实力,又会起不该有的心思。

    古今往来从不缺少明明已经打人,却在俘虏问题上栽跟斗的名将,由不得诸葛瞻不小心。

    次日黄虎带领大军到来,诸葛瞻没有让他们直接归营而是,令他们在大营旁边重新立营。

    在俘虏的豪族部曲之中,有许多人都与黄虎部下沾亲带故,诸葛瞻不得不防。

    不过黄虎的到来也不是毫无作用,诸葛瞻不敢让黄虎的部下归营,那些俘虏可不知道,看到又有大军到来后,本来有些躁动的气息瞬间冷却下来。

    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直到建威校尉徐笮带着大军和数百俘虏来到后,诸葛瞻才算是真正松了口气。

    直到此时这场战争才算是基本真正结束,让黄虎暂时统领大军,训练军队,至于俘虏则是暂时安排修路,等到诸葛瞻从汉嘉郡回返之后,再另行安排。

    安排好大军就地驻扎之后,诸葛瞻带着三百军卒返回汉嘉处理那些吃里扒外之辈。

    诸葛瞻安排黄佐先一步回到汉嘉还是很明智的,城中众多豪族们还未接到大军彻底溃败的消息,不过在数日前已经接到战事不利,众人也都心忧,李圭已经开始准备联合众人准备逃往南中避祸,待事情冷却之后,再伺机逃到交州以投靠东吴。

    只是即便李圭狡猾如狐,却依然没有想到大军溃败的这么快,再其想来,即便诸葛瞻用兵入神,面对十倍之敌,最多也就抓不到他而已。

    李圭自命不凡,却从来不曾低头看看,兵法如果只是讲究人多,那还打什么,大家报一报数,谁人多谁胜不是好么?

    众人被黄佐堵在汉嘉城中,虽然只有百名骑兵,但都是见过血的,加上各豪族基本都将力量压倒了这一场大战之中,虽然佃户之中还有青壮,但没有兵器铠甲,又没有丝毫训练,便是千人也挡不住百余骑兵一冲。

    就在众人被黄佐封在城中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诸葛瞻带着三百部族回到城中,这时候众人都已经彻底明白,自己等人真的败了,败的彻底。

    诸葛瞻回到城中第一件事,便是将所有太守府官员拿下,然后封存所有资料田册等。

    待得这些事做完之后,发出请柬让士卒们将所有不管是参与还是没参与的大小豪族们全都请来,特别是李家全部人都得来。

    汉延禧四年正月初七,普通百姓们还处在元旦的喜悦之中余韵未消,而大小豪族们却已经哭哭啼啼的和家人们告别,有的甚至想做出杀妻杀子之行,只是被士卒们当场拿下,压着前往太守府。

    傍晚。

    眼看已经来齐,诸葛瞻摆了摆手,示意开席。

    一碗脱壳不甚干净的粟米饭,一小碟醋萝卜,这便是今天诸葛瞻请这些豪族们所食。

    “请。”

    诸葛瞻微微示意,然后端起陶碗吃了起来。

    众人面面相视,最终也抬起开始扒在嘴中,可是没有脱干净壳的粟米极为卡喉咙,众人即便再如何不堪,也从来没吃过这种粗鄙之食,都被卡的脸色涨红,有的更是将之吐了出来。

    周围守卫的将士都是一脸冷漠的看着众人,众人也已经发现气氛实在不对,但这饭实在难吃,已经有人跪倒在地哀求道:

    “君侯我们知错了,饶我们一次。”

    即便是没有参与的也连忙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诸葛瞻没有理会众人,而是将碗里的粟米全部吃下之后,擦了擦嘴才说道:

    “这就难吃了吗?尔等可知,即便如此食物,许多人也是想也不敢想的,一点粟米还要配上野菜甚至树根柳叶。

    国家艰难,曹魏虎视眈眈,尔等不思报国,反而为了一己之私,杀太守,勾结蛮夷坑害我大汉将士,便是将尔等碎尸万段也不解我心头之恨,知道谋反是何罪吗?”

    众人瑟瑟发抖口不能言,只是磕头喊着:“君侯饶命。”

    诸葛瞻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一群酒囊饭袋。

    “别磕了,我大汉没有跪拜之礼,本侯数见天子也未跪过,起来,告我本侯,谋反何罪?”

    诸葛瞻起身手按配剑,对着众人一声大喝。

    有几人已经吓得整个人伏倒在地,至于诸葛瞻说的没有跪拜之礼,众人却是都没有当真。

    便在此时,一个坐在角落,连诸葛瞻也未曾注意到的少年起身冲着诸葛瞻一礼。

    “君侯,不必如此吓唬他们,谋反夷三族也,不过君侯既然没有将他们直接下狱,应该是另有所为。”

    诸葛瞻转头看去,却是一个比自己稍稍大些的少年郎,风姿肃立,脸上毫无恐惧之色,与地上这些瑟瑟发抖的老朽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尔是何人?”

    少年一礼,对着诸葛瞻回答:

    “并州羊氏,羊循羊子凤见过君侯。”

    诸葛瞻点了点头,这少年极为不凡,虽然只是寥寥两句,便已经让诸葛瞻对其极为好感,先说并州羊氏,这是表示他与地上这些人不是一路,不动声色的划清了界限,看来也是一个少年当家的。

    “嗯,不错,如此俊才窝在此地实在可惜了,可愿来帮本侯处理文书,待得回到成都,本侯举荐你去太学读书?”

    羊循一喜,面对诸葛瞻抛出橄榄枝,羊枯没法拒绝,深深一礼。

    “谢君侯。”

    说完之后,从众人之后走出,来到诸葛瞻身后恭敬站立。

    诸葛瞻哈哈笑道:

    “破蛮夷不足喜,得子凤为喜也。”

    ————

    “羊循字子凤,并州雁门郡人也,祖羊房官至雁门太守,乃并州之名门,公孙瓒与绍交战,匈奴入侵雁门,羊氏举家入益州,不为益州士族所喜,至羊循时,门第已落。羊循有才谋,性恢弘,得丞相看重,随军处理机密,从无错漏,丞相赞曰:子凤之才不下杨仪,胸襟却数倍于杨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