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书 » 第二十九章 西进计划

第二十九章 西进计划

    成都。

    诸葛瞻的奏报已经到达,和其他奏疏一道先送往了尚书台,由尚书台整理分级之后再发往各个衙门。

    “侍中,武乡侯捷报。”

    董允年纪大了,眼睛也由于数十年伏案,看东西变得模糊不清,处理政务只能将竹简放在眼前,逐字细看。

    听到手下尚书所言,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只是淡淡道:

    “知道了。”

    这位尚书台的年轻官员看到侍中如此平静,不由心中赞叹:“侍中果然老持沉重,面对如此大捷,还是依然如此沉着。”

    也不怪董允没有反应过来,一般情况将军打了胜仗会先遣斥候先行回报,一路大张旗鼓,夸耀战功,捷报还未抵达成都之时,朝中官员便已经基本知晓。

    而诸葛瞻却是将战报和汉嘉郡奏疏一起送来,沿路也没有声张,主要是在诸葛瞻看来,欺负一些蛮夷实在没什么好说的,随便派个将军,只要别中了这些豪族的奸计,战胜一些蛮族都是手到擒来之事。

    在其看来,真正重要的反而是处理汉嘉豪族和战乱以后的收尾工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保留大汉元气,这才是重中之重。

    年轻尚书行了一礼,放下竹简,刚自转身,便听得身后董允有些迟疑道:

    “子浮,你刚才说什么大捷?”

    陈子浮一愣,不过还是连忙转身回答道:

    “侍中,武乡侯汉嘉大捷,已经击破了叛乱的蛮夷,阵斩两千余,俘虏六千余。”

    董允脸上露出喜色,放下手中的竹简之后,拿起刚刚放下的诸葛瞻所上奏疏,打开仔细看了起来,只能一字一字仔细看,这太慢了,董允将奏疏递给陈子浮道:

    “子浮,你来念。”

    陈子浮接过,恭敬答应一声,打开奏疏开始念了起来。

    “臣破蛮校尉诸葛瞻奏上,臣于十一月底到达汉嘉,十二月叛乱蛮夷再次作乱攻打雅安,臣领兵去救,与乱贼对峙于眉山道,数败蛮夷,正月蛮王古扎力投降称军中有汉嘉豪族部曲,臣与蛮王里应外合,大破之。斩敌两千余,俘虏六千余,剩余三千叛贼逃散山中。”

    董允听得脸上喜不自禁,看陈子浮停下之后,问道:

    “没了?”

    “还有,只是剩下的已经是汉嘉政务,属下不好与闻。”

    董允点了点头道:

    “好了,你先出去吧,老夫自己看便是了。”

    陈子浮将奏疏放下,行了一礼,才缓缓退出了董允办公的房间。

    待得陈子浮离开之后,董允才拿起奏疏继续看了起来,待得小半时辰后,将诸葛瞻所奏看完,这才知道为何陈子浮不念了,其中不但有诸葛瞻处理诸豪族的建议,还要一份开发南中以为西进的大致战略,这不是底层尚书们该知道的。

    董允在心中估量着诸葛瞻的西进计划,过了片刻后依然不知道这计划到底可行不可行。

    便也没急着批复,拿起奏疏之后,出了尚书台,直往丞相府而去,董允虽然因为诸葛瞻领兵一事和费祎闹得有些不愉快,但涉及国家大事,董允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这位老友。

    丞相府中,费祎仔细看了诸葛瞻所上奏疏,心中正在权衡利弊,比起姜维一直出兵陇西却无所得,每次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费祎是比较倾向于诸葛瞻的西进的。

    其中前半段比较合费祎的心思,开发南中这是为大汉增强国力,前期虽然投入大一些,但后期也能有收获,至于所谓的绕路万里偷袭陇西,费祎是不看好的,翻越大山之艰难不去说,万里行军人多了后勤根本跟不上,人少了想要攻打陇西坚城不亚于百日做梦,即便打下来了,也难抵挡曹魏反扑。

    沉思片刻后,费祎还是决定同意诸葛瞻的计划,毕竟开发南中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来能增加产出,二来能稳定南中诸部蛮夷,三来能让姜维安静几年,让大汉休养生息,也算一举多得。

    “武乡侯此计还是有成功可能的,难得武乡侯有如此视野,吾觉得可为。”

    听得费祎同意诸葛瞻所请,董允却更加显得稳重,想了想后说道:

    “不急下结论,发书一封给大司马,问问大司马的意见,我等也一起去见陛下,让陛下也看看如何。”

    毕竟大汉力弱,西进和北伐只能选一,一旦决定西进,那北伐必定受到极大影响,前两次还能给姜维偏师万人,一旦决定西进,姜维便只能起到骚扰作用,一次能出兵三四千人便不错了。

    蒋琬才是真正军政一把手,没有蒋琬同意,这等大事是决定不了的。

    费祎闻言却是笑道:

    “不必了,我过几日便要去见大司马,由我亲自解释便是,西进不西进的先不谈,开发南中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一起先见陛下,将其定下再说,毕竟想要西进也不是一两年的事。”

    董允看了费祎一眼,想了想后点了点头道:

    “好吧,先去见陛下,此事容后再议。”

    费祎微笑点头,出了房门,安排了一下政事之后,和董允一起入宫面见刘禅。

    今日刘禅处理的政务较少,费祎和董允前来之时,刘禅正在和张皇后一起在后花园中拿着两把小锄头正在翻地。

    两人皆是一身朴素打扮,手中小锄头也用的磕磕绊绊,但该说不说,如今的刘禅是真有那么一点明君气象的。

    听得小黄门禀报费祎和董允这两位重臣一起前来之后,刘禅对着张皇后歉意一笑,这才让小黄门将两人带到永安殿稍等,他自己则赶忙去换了一身隆重些的衣袍这才去见两人。

    身着常服去见大臣,这不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反而是对重臣的不尊重。

    来到永安殿,费祎和董允已经喝茶等了小半刻时辰,刘禅先拱手致歉,然后才接受了二人的君臣之礼。

    董允先禀报了诸葛瞻大胜的消息,刘禅配合着说了几句“武乡侯年少有为,不亚丞相之言。”

    倒不是刘禅不欢喜,只是早在昨日便已经得了密谍司的奏报,已经独自欢喜过了,如今自然有些平淡。

    董允汇报完大捷之后,由费祎接过汇报诸葛瞻的西进计划和对汉嘉郡豪族们的处置建议。

    这倒是刘禅第一次听西进的计划,听完之后皱眉道:

    “怎么只有大略,没有详细计划,是不是武乡侯自己还没想好?”

    费祎点了点头道:

    “应是如此,不过武乡侯既然提出此事,心中恐怕也有所成见,不然也不会向陛下求情,不要大肆株连,只诛首恶。”

    刘禅点了点头道:

    “军事朕不懂,开发南中将汉嘉郡豪强们发配往云南郡,朕可以同意,至于西进之事还是要问过大司马才可,费令君不日便要前往汉中,便由费令君先试探一下大司马的口风,等武乡侯回朝之后,再将详细计划告知大司马,让大司马拿主意,如此可好?”

    费祎和董允都点头赞同,国家大事不可不慎,君臣又自商议了一番费祎离开之后,朝政交由谁来暂时主持。

    一直说到天色将暗之后,刘禅提出留膳,二人这才婉拒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