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书 » 第三十二章 争天命之法

第三十二章 争天命之法

    成都。

    丞相府,诸葛瞻一回来,本想找费祎先汇报商议的,结果主持丞相府的已经是董允。

    虽然只是一场小叛乱,诸葛瞻也胜的极为利索,但从出兵开始到现在,前前后后也过了四个月,成都虽然变化不大,但只是费祎出汉中董允代主政务,已经算是政局的天大变化了。

    汉嘉郡如今还有一些收尾工作没有做完,按照诸葛瞻的设想,将蛮族从山中迁出同化,至少还要一两年的时间。

    也是经过这一番,诸葛瞻才知道,为何父亲不先开发南中整合整个蜀汉的力量再被北伐,实在是这时间真的好不够用,如果汉嘉郡事务一直让诸葛瞻主持,那至少要三年时间才能真正让汉嘉平稳下来,反补成都。

    人生又有多少三年,即便诸葛瞻实岁连十七都没有,但心中还是生出了些却急迫感,更不要说老一辈人了,先帝立国之时,父亲已经算是很年轻了,但也有三十多四十差点。

    等先帝薨逝,第一次北伐却已经四十多接近五十,如果像诸葛瞻这般慢慢发展,恐怕北伐也会成为空谈,故而只能抓大放小。

    这是诸葛瞻进入丞相后短短几息时间所领悟到的,都说多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真不虚也。

    董允看到诸葛瞻很高兴,拉着诸葛瞻在院中坐下后,开始询问战事的具体经过,虽然诸葛瞻已经上疏汇报过,但一卷竹简能写多少字?且还留出不少地方来说西进和豪族们处理的意见,整个战事基本就说了结果的缴获。

    董允虽然没有领过兵,但当初第五次北伐,便是董允和车骑将军吴懿一起镇守汉中,董允更是后勤大总管,对于兵事稍稍有些了解,也极有兴趣。

    诸葛瞻自然不会拂了这位一直关爱自己的长者,将去到汉嘉郡之后的种种作为都一一说了,也说了自己的作战思想。

    董允那是越听越高兴,忍不住让人温酒和诸葛瞻边饮边谈,时不时还要处理公务,当然董允没有费祎那般才思敏捷,自然是颇为手忙脚乱。

    诸葛瞻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劝道:

    “侍中,费车骑才思之敏锐乃是天下少有,您是宽厚长者,乃是出了名的稳重,咱们何必学他。”

    面对诸葛瞻的劝谏,董允没有生气,也自笑道:

    “思远说的有理,老夫本是极不服文伟的,今日自己一试,文伟果然非常人也,罢了不学他了。”

    说完让人将酒撤了下去后,这才开始询问诸葛瞻的具体谋划。

    诸葛瞻行了一礼,这才从袖中掏出一份如今蜀汉的地图,将其摊开后指着眉山山脉说道:

    “侍中且看,这一片便高原蛮所生活的地方,如今山中有最少七万蛮族生活,如今刚要初春,山中虽然物产颇丰,但也养不活这些人,我已经将山路全部锁死,应该在这个月内,这些蛮族便只能下山。”

    说完之后,又朝着荣经县的眉山道以西的一片地方以手指画了个圈说道:

    “这一片没有人居住,地势平滑也有河流经过,如果能开发出来,可养活十数万人,我的想法便是让这些蛮族迁徙到这里,然后教授其文字语言,让他们改猎为耕,只要几年,便可为我大汉所用。”

    董允听得一直点头,待得诸葛瞻说完之后,才问道:

    “思远所想极好,但是让这些人聚在一起,且还是平原一旦再次叛乱恐怕比此次更加势大,思远可有良策?”

    诸葛瞻听得董允询问,从怀中取出一卷文书笑道:

    “正要和侍中禀报,我计划迁徙汉嘉豪族五千户到荥经和雅安两县,成立折冲校尉府,实行府兵制度,以压制下山蛮族,只要前几年没事,等这些蛮族认可了我们的文化,便可将其拆分,再次迁徙到其他地方,如此便能两全。”

    董允不知道什么是府兵制度,没有立刻说行还是不行,而是将诸葛瞻手中文书接过之后,细细观看。

    过了好一会后才叹道:

    “思远之才,不下丞相也,我大汉后继有人焉。”

    却是董允看出了诸葛瞻要设立折冲校尉府的深层意思,这折冲校尉府,不但能将大汉的利益和这些府兵们捆绑在一起,而且还能起到底层官吏的作用,以压制豪强们兼并土地蓄养奴仆,且还能大大节省朝廷的行政成本,至于压制蛮夷倒成了顺手而为的小事了。

    “侍中过誉了。”

    诸葛瞻连忙客气了一句,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自己只是多了些见识罢了,真要让自己凭空想出这般适合现在蜀汉的制度,自己还真没这个本事。

    董允摇了摇头道:

    “思远不必谦虚。”

    说完之后,拿起文书,踱了几步道:

    “此事重大,先不要外说,待明日与老夫一起去见天子。”

    诸葛瞻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又道:

    “侍中还有一事。”

    董允点头示意诸葛瞻继续说。

    “此次汉嘉郡之所以和蛮王勾结,坑害黄太守和向侍中,乃是因为有一铜矿存在,我问过那些豪族俘虏,其言这矿脉乃是地龙翻身之后,从山中显出,只要稍稍修建道路,便可让我大汉百年不惧钱荒。”

    随着汉嘉豪强们落马,董允自然也听说了铜矿之事,只是不知道这铜矿具体情况如何罢了,如今听得能让大汉百年不必担心钱荒,董允心中是有些不信的。

    “可真?”

    诸葛瞻点头:“这铜矿已经显露出来的部分长千丈高百丈,矿石有金属之色,稍稍炼制便是上好的精铜。”

    顿了顿后,诸葛瞻又道:

    “此铜矿利益太大,如果不让其他人参与,恐怕会有其他不协,我意以此铜矿三十年三成的利润引诸士族共同参与,如此朝廷不用出力,便可得七成利,还能借此机会通过府兵法,侍中以为如何?”

    董允这才知道,诸葛瞻这是一套接着一套呢,以蛮夷让朝廷和天子同意府兵法,又用铜矿利益来示好诸士族,以求让府兵法顺利实行,一环套一环。

    “思远真对着府兵法有这般信心?”

    大唐便是以府兵法打下了大大的疆域,诸葛瞻自然有信心的,虽然府兵法最多一两百年便会随着耕地赏赐完毕和人口恢复,导致腐朽崩溃。

    但诸葛瞻思来想去,这府兵法已经是最简单且最有效,能抗衡或者压倒曹魏九品中人法的制度了,大汉能不能重续天命,便要看这后世大唐横扫天下的府兵制度能不能适应如今的大汉。

    “此乃争天命之法。”

    诸葛瞻回答的毫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