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赖大爷 » 132 以工代赈

132 以工代赈

    翌日!

    赖尚荣刚到国营司衙门不久,就被传召入宫。

    水泥的凝固是需要时间的,甚至想要达到最佳效果,还得十至十五天的养护周期,但在六月中旬,一夜应该足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他昨日傍晚,在皇宫内,将将搅拌的水泥,浇筑在一堆石块之上,赶在皇城落锁前就已经离开皇宫。

    传召太监周仁贵,将他带入了临敬殿。

    “赖大人您稍等!皇上正在早朝!”

    “有老周公公了!”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随着一声‘皇上驾到’,正隆帝迈步进殿。

    礼毕。

    赖尚荣起身才发现,殿内除了几名太监,还有五位身着一品官服的老者。

    正隆帝笑容可掬道:“赖爱卿!那水泥所砌的石块,诸位阁老也已看过,这个也是国营司研制的产物?”

    “回皇上!这是臣为了给自家修院子,不久前无意中弄出来的。”

    赚钱的打算不能如实相告,赖尚荣只能编出这么个借口。

    伴君如伴虎,虽说水至清则无鱼,又是他自己捣鼓出来的东西,但在皇帝面前,最好不要表露太多私心。

    好在时间何产量都对得上,他也并未拿出去售卖。

    “哦?好啊!难为你没有私心,肯将此物如实汇报,朕先记你一功!”

    工部尚书徐问道:“听皇上说,这水泥想要扩大生产需要要搭配蒸汽机,你们国营司需要多少尽管开口,需尽快扩大生产,河南那边重建打算以此物筑堤。”

    “皇上!诸位阁老容禀!此物只靠国营司,怕是力有不逮!况且,河南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来回运送也耗时耗力。”

    徐问道:“诶!运送耗时耗力可以就地生产嘛!正好朝廷已经调拨人手钱粮前去赈灾,你只管尽快组织人手便是!”

    正隆帝见赖尚荣欲言又止,问道:“赖爱卿是否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他并非认为徐问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也不觉得赖尚荣会有什么好的意见,只是单纯的认为东西是他造出来的,或许有什么加速生产的建议。

    徐问晒然一笑道:“赖主事但说无妨,本官怎会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赖尚荣也不在疑虑,奏道:“微臣以为,单凭国营司甚至朝廷的力量,都难以起到最好的效果。水患之地百废待兴,还有修筑堤坝,安置百姓等诸事处理,朝廷再调集人手终有穷尽。”

    “哦?那你的意思是,效仿国营司的股份制调集民间参与?”

    “那样仍是朝廷主导,难免受制于人手不足,臣以为想要扩大生产,尽量保证灾后重建,还得调动民间力量,帮着赈灾安民生产水泥。

    水患之地饿殍遍野,只靠朝廷调集的赈灾钱粮,恐怕能救下的百姓不足一半,且运送大量钱粮沿途损耗不说,也是巨大的压力。

    但如果将水泥的产业向这些人开放,让他们去灾区就地生产,这些商贾去灾区建厂,必定会带上足额的钱粮,毕竟就地收购价格过高,如此非但可以解决朝廷的救灾压力,他们也可以就地雇佣灾民,大大减轻朝廷的负担。

    而他们生产出来的水泥,便由朝廷收购,用于河堤建造,虽说会多出一些收购的花销,但想来雇佣这些灾民的花用,也足以抵消一部分救灾钱粮……

    当然,朝廷修筑河堤也需要大量劳力,臣以为单纯的救灾不如以工代赈!”

    古代是农耕社会,一旦遇到水灾,大量农田被淹,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急剧减少,所以即便推行以工代赈,也只能雇佣部分用于修建堤坝的劳力。

    但水泥的生产,却给这方法提供消化劳动力的方向。

    赖尚荣在殿上侃侃而谈,越说正隆帝越是眼眉舒展。

    “好!好一个以工代赈!没想到爱卿非但能造出玻璃、水泥,竟也有这等治国之能!”

    以往赖尚荣在皇帝眼中,只是个奇淫技巧之人,最多加上善于经济之道,但这一通救灾善后的建议,高屋建瓴,颇有治世能臣风范。

    在皇帝的心中,地位和分量无疑也拔高了不少。

    户部尚书李沧海道:“皇上三思,商人趋利,此例一开,若周边大批商贾涌入,兴办作坊生产水泥,届时朝廷难道照单全收不成?”

    “朝廷只需加以监管即可!臣提议,由除兵部外的五部及国营司,派人前往配合当地府衙审核,为商户办理营业执照,并指导兴办作坊,只有经过朝廷认证的水泥作坊产出,工部才会收购用于河堤建设!

    当然,对于未被授权的商户,也可以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

    高手在民间,只有发挥整个大夏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的推行工业化。

    毕竟没有外挂,光靠他一人,搞几个简单的发明创造还行,真的想推行工业化,还需要各方面的累积,尤其是民间技术工人。

    赖尚荣借着这次救灾和水泥生产,想在大夏朝撕开一道口子,便于以后推行后续计划。

    古来变法难以持久,一方面是社会的局限性导致;另一方面则是蛋糕就这么大,你多了一份别人就少了一份,这就是所谓的零和博弈。

    赖尚荣身份不够,只能在许多地方做出妥协和让步,提出营业执照的建议。

    一来,为了避免无序扩张,引发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耕地荒废,所以监管是必须的。

    二来,也是分润权利给各部及地方,试想,既然水泥需要办理营业执照,那是否表示,以后民间的新星行业,都可以如此推行?

    当然,虽然他身份地位不够,但想法是他提出来的,又有皇帝在旁,在其中占据一席,合理的争取利益也是必须的。

    相较于六部,国营司还需培训人手,指导建厂,在这些人眼里,其实是赖尚荣不揽权,识时务之举。

    赖尚荣的这番高谈阔论,非但让皇帝对其另眼相看,几位内阁也一样感到后生可畏。

    五人眼神复杂看向赖尚荣,沉思片刻道:“若是有这些措施配合,赖主事这个法子确实可行!”

    正隆帝大手一挥道:“好!功劳朕先给你记下,待到赈灾结束,视效果再行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