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群孩子已当爹 » 第二十五章 旱天请龙王

第二十五章 旱天请龙王

    下午五点钟,太阳变得稍微温柔,专干打井营生的人来了,村民都围了上去,尽管今年打井要比去年贵很多,但也必须要打,否则秋季就没有收成了。樊爱民给打井人递支烟,拉到地里,让他们在地中间打口井,后边还有好几个村民跟着。在地里打井要比在村里打井容易,耕地虽然表面干旱,但下边毕竟还是松软的。这里说的“井”并不是机井,而是农村吃水用的压水井,打这样的水井是应付干旱的无奈之举。打井人很熟练,钻地用的钢管很尖,其他的钢管都是螺丝扣,一根一根旋下去,直到出水为止。水冒出来之后,一根一根地旋上来,然后再沿着刚才钢管的位置,向地下插入塑料管,最后水从塑料管中冒出,这口井就算打成功了。那个时候,基本打三十米就能出水,靠近河的地方,二十米就能出水。有的耕地打了三十米依然是砂浆层,冒出的水就像商砼一样,按照打井的规矩,不出水是不会付钱的,打井人只能自叹运气太差。第二天早上,樊爱民到集上买了压水井和水管,又找木匠程做了简易的压水井木架,全部装好都已经上午十一点了。这天气,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根本就干不了活,压水井抽水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很大的体力活,但是一直重复这种动作实在很枯燥乏味,手臂一上一下一会就让人腰酸背疼,樊小义也不能闲着,有时压一会,左臂累了换右臂,即使如此也坚持不了十分钟,有时会疏通一下水道,便于浇更多玉米。樊小义渴得受不了就直接喝压水井的水,满头大汗的时候也准备用这水洗脸,其实樊小义之所以干这些活也就是为了玩水。但被樊爱民制止住了,说道:“人热的时候不能直接用这些水洗脸,从压水井刚抽出来的水是很凉的,人热时毛孔打开,直接洗脸会有湿气进入体内,容易生大病,甚至会残疾。”压水井刚抽的水确实很凉,这个季节村民通常会用这样的水泡西瓜,有冰镇效果!樊小义一家从下午四点多一直干到晚上九点,也只浇了三间屋子那么大。这已经算是正常效率了,由于土地是在干旱,水一流出来,就已经渗入地下了。不过效果确实不错,浇过的玉米在第二天黑绿绿的,精神焕发,仰首挺胸,而那些没有浇过的依然垂头丧气、半死不活。农村浇地讲究浇透,浇不透持续不了多久。果然如此,到第三天的时候,第一天那些浇过的玉米又恢复了病恹恹的模样。这样的天气能持续多久,这样的农活就持续多久!由于连续持续浇水,樊小义一家人的手没有一只好的,巴掌上有很多水泡,胳膊也都肿了。而那尊压水井转轴已经被磨得很细了,那个胶垫已经坏了。可活儿还是需要继续干的,樊爱民只得到集上去买配件。

    依然是在村北槐树林,村民连下象棋的心思都没有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村民们在一起说着,“谁还能知道这龙王爷是咋想的。”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樊爱民从集上回来了,兴奋地说:“给大家说一下,咱们南集这两天要去请龙王了。”听到这,大家都来了劲,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疙瘩似乎解开了,感觉马上就要下雨似的,七嘴八舌地讨论请龙王这事。

    南集在我们村南边的大约一公里处,也就是我和樊小义买菜那个集市。同是一片天,同样的干旱,南集之所以挑起请龙王这样的重担,一则因为它是个集市,人们相对富裕,二则因为这个地方人口比较多,是我们村的十倍,有三千多人,土地自然也多。请龙王这么重要的事情一般都是由村里的年长者决定,他们一般都会亲自去一趟龙王庙,表达一下意愿和诚意。如果龙王没有被其他村请走,一般都会答应,然后商讨黄道吉日。龙王庙很远,在县城南边的一个村里,离南集约有二十多公里,龙王庙不大,但却名声在外,十分灵验,而龙王庙的管事的人也是当地村里的人,并不是出家之人。事情一旦确定,再由管事的人专门筹集资金,富裕者多出,不富裕者少出,如果实在不够就按照土地亩数摊派。南集并没有庙宇,但按照惯例,村民们需要搭建一个帐篷,帐篷下面再搭建一个台子,帐篷四个角插上四个很高的道旗,前面再摆放上香炉、挖一个专供烧纸的小坑,简单的庙宇就算完成了。请龙王的当天,天还未亮,村民们开着三辆农用三轮,一车拉着礼品,诸如鞭炮、一扇猪肉、还有很多果品、馒头等,一车拉着年长者和管事的,年长者手里拿一块红布,还有一车是唢呐和铁铳。按照规矩,他们必须在十二点之前返回村里。管事的交代好村里的事情,就赶快出发了。那个时候路还不太好走,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去的时候也顾不了那么多,一路狂奔,车上的人能颠起来半米高。到了龙王庙,唢呐响起,他们将贡品在龙王面前摆放整齐,庙里的管事者上香、烧纸,向龙王说明:那里干旱,请龙王爷发发慈悲,如降甘霖,必来还愿。大致如此。然后集体三拜九叩,院外鞭炮响起,响毕,三声铁铳,如雷贯耳!唢呐一直在吹,此时香已着完。庙里管事者亲自端来一盆清水,请南集的年长者和管事的以及本村有力气的年轻村民净手,净手是对神明的尊重,这是规矩。年长者将红布盖着龙王,这块红布很大,从头到脚都能盖住,神明真容在庙外不能轻易示人,这也是规矩。众人将龙王请到早已打扫干净的三轮车上,鞭炮声再次响起,响毕,接着依然是三声铁铳,庙里的管事者再三交待,龙王可不能有什么闪失,众人点头,然后打道回村。回去的路上尽管走得很慢,但依然是在十二点前回到村里,而很多村民已经等候多时了。接着依然是唢呐声、鞭炮声,众人小心翼翼地将龙王请到台子上,年长者掀开红布。村民们无比兴奋,只见龙王头戴王冕,玉藻错落有致,头两侧有四根龙角,这神明面相威严而不失慈祥,紫红色的长髯显得十分飘逸,披着绿色的披风,身着黄袍,手持玉圭端坐着。年长者带领村民准备行礼,此时依然是鞭炮响起、唢呐奏起,三拜九叩、上香、烧纸,礼毕,管事者开始安排下面的事情-唱戏,这次活动需要进行三天,三天之后再将龙王送回去,下雨之后,年长者和管事的还需要再携带礼品去还愿。整个过程大致如此吧,村民们就是这样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