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群孩子已当爹 » 第七十一章 小义毕业时

第七十一章 小义毕业时

    当年十月,樊小义打电话对我说要实习了,感觉有点紧张,他说所谓的实习就是社会“试水”。他的学校给了学生几项选择,当然都是一些低端工作,比如著名咖啡连锁店的服务生,这好像不适合他,我调戏他说:“你不像服务生,像大叔,你若去了,影响人家的生意。”比如电子厂,这也不适合他,这有点张飞绣花的感觉;比如家电促销员,这个还行,在商场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可是没有名额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食品厂要招见习业务人员,每月工资四百块,在厂里时提供住宿,若出差还有补助,如果还相不中,学校说还可以自主实习,也就是自己去找实习单位,这对樊小义来说好像行不通,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人脉关系。樊小义的同学有三分之一选择了自主实习,当然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去实习,而是选择回家或者旅游,有的报了专升本,也有的哪里都不去,在校外的出租屋里卿卿我我。

    樊小义问辅导员:“我们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好像这些单位提供的岗位跟专业无关吧!”辅导员也很爽快,说:“学校能给你们找到实习单位就已经不错,别挑挑拣拣,你以为工商管理是啥,没有这些基础工作以后咋做管理。”辅导员说得没错,毕业之后,依然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

    樊小义选择了一家食品厂,食品厂的总经理一眼就相中了他,说他面相成熟、有亲和力,口才也很好,是做业务员的好料子。实际上,那位总经理说的没错,在整个实习期间,樊小义表现十分优秀,年前的工作主要是辅助老业务人员张贴宣传物料、悬挂条幅、偶尔帮助他们洽谈客户。年后,樊小义已经可以独立开发客户了,业绩比一些老业务员还要好。实习结束的时候,总经理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毕业之后能够回来,待遇方面可以谈。樊小义表面并没有拒绝,但是他的心已经拒绝了。那时候的樊小义,也包括现在的樊小义有很强的正义感,也正因如此,他后续的工作经历才会如此坎坷。他实习的那家工厂生产的东西都是一些保健、养生产品,打着食品科技的旗号做着不光彩的勾当。从实习的第一天起,樊小义和其他实习生们就不允许进入车间,越是不让进,他们越是好奇,后来听到传言这些所谓的“保健食品”的成本还没有包装费高。但是这里业务人员的工资都很高,据说可以达到六千以上,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我也问过樊小义,既然知道他们的产品不合规,为什么实习的时候还那么卖力,他说这是他的工作,如果不在这个岗位上,自然不会操这份心。

    经过实习,樊小义十分沮丧,说所谓的销售就是“忽悠”,所谓的公关就是“攻官”。这是他第一次评价这个社会,也第一感到这个社会跟他想象的不一样。樊小义还有一个变化,而且变化很大,那就是吃胖了,整个实习期间胖了二十多斤。他说,每天都是很忙很累,晚上吃饭太晚了,有时还要宴请客户,吃完饭之后,躺下就睡着了,咋能不胖呢!

    第二年五一之后,樊小义回到学校撰写论文,而后参加论文答辩;六月中旬,学校组织了毕业生招聘会,招聘会上的单位不是很多,也有一些上规模的单位,比如世界五百强的保险公司、通讯公司,也有外资企业,比如超市之类的,乍一听不错,但是提供的岗位实在太差,诸如保险销售员、话务员、促销员。难道毕业真等于失业,樊小义很迷茫。而辅导员却说骑驴找马,凡事不怕慢就怕站。现在是就业高峰期,也是招聘旺季,错过这段时间,再想找工作就要等到年后了。

    樊小义更有一种失落感,原本说的“天之骄子”一下变成了“落魄凤凰”。这个家伙还有一个遗憾,还是那个老话题,全班六十二位同学,除去三个辍学的,两个被开除的,还剩五十七人,三年来,全班有五十个人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党员或者优秀毕业生,而樊小义却什么称号都没有,论学习成绩、论知识水平、论课堂表现,哪一项都名列前茅,可是到毕业时刻,依然没有任何荣誉。学校组织招聘会的时候,大多数同学手里都拿着毕业证和红色的荣誉证书,他很羡慕、也很气愤。直到毕业的时候,樊小义才找到原因,那就是他跟辅导员关系不好,老是提一些尖锐的问题,就像“我们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好像这些单位提供的岗位跟专业无关吧”,这肯定让辅导员很难堪啊。

    毕业之后,樊小义和几位同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上网去投简历,只要是有招聘会,管他是古城的还是省城的,他们都要去。古城离省城很近,只有七十公里的距离,坐城际公交,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我告诉他,如果短期内找不到工作可以回家待一段时间,他说:“我要是回家了,那不相当于真的失业了吗?家里没有网络、连电话信号都不好,我怎么联系招聘单位?”

    我说古城是一个旅游城市,公司比较少,还是去省城吧,他说省城生活成本太高,到那里还要租房、吃饭,没有收入却还要花那么多钱,划不来!

    除了这些,樊小义也会给我打电话发发牢骚,他说:“年龄越大,越能发现与别人的差距越,小的时候,一块玩耍、一块上学,感觉我们都一样,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上了初中,会发现镇上的同学能歌善舞,而我们什么都不会,像个傻子似的。到了高中,县城的同学,拿着高科技产品悠闲自在,而我们还是什么都不懂,像个文盲似的。到了大学,差距更大了,有的同学没有毕业,家里已经安排好了工作,而且是有油水的铁饭碗;有的同学一毕业就回家帮父母打理家族企业;有的同学一毕业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创业;再稍微差一点的同学也在学校推荐下找到了工作。看看我们,什么都没有,毕业都快一个月了,也没人拉一把,我的要求不高,能找到一个饭碗就行,别说骑驴找马了,现在让我骑猪我都愿意!”

    然而,牢骚并不会有什么作用,毕业以后只能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