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万道之渊 » 山高水远路何方(八)

山高水远路何方(八)

    众人正奇间,一人骑着白马,越众而出。只见那人十五、六岁年纪,生得浓眉大眼,方脸长鼻,身材魁梧,猿臂过膝,年纪虽然不大,但英气逼人,自有一股凛凛威风。他身穿银色战袍,左右肩头各镶着一颗龙眼般大小的夜明珠,腰悬镶金宝剑,隐隐散发寒芒,座下白马,亦是神骏不凡。众人见了,都不禁暗暗赞叹:“好一个威武的小将!”

    只见年轻将军拍马向前,虎目一扫众人,在三名黑衣年轻人脸上停留一瞬,目中闪过几分赞赏之色。翻身下马,走到他几人面前,突然向那孩子躬身道:“末将蒙云来晚,让小姐受惊,罪之极也。”语声甚是恭敬。众人见状,不由得又惊又奇,均想:原来是个女孩。这小姑娘小小年纪,竟能令这威风凛然的少年将军对她卑躬屈膝,身分定然是尊荣无比,却不知是哪位大人的千金。

    只见小女孩喜动颜色,奔了过去,拉着他战袍一角撒娇道:“蒙云哥哥,你怎么才来?”说着指着地上老人道:“你可不知这些日子,这坏人欺辱得稚衣可苦啦。”说着鼻子一皱,便欲哭泣。

    李希言心下却奇怪:“这小姑娘怎地突然变得口齿伶俐了?”

    蒙云蹲下身子,轻轻握住稚衣双肩,柔声道:“小姐你受苦啦!大人得知小姐失踪,连日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命我四处找寻小姐踪迹。前日有人传来口信,说见到小姐一路西行,已到了小庄镇,蒙云带人星夜兼程,赶来与小姐相见。”

    稚衣揉揉眼睛,道:“蒙云哥哥,稚衣心里日日想着爹娘,盼着蒙云哥哥来救我。蒙云哥哥,现今你来了,可太好啦。蒙云哥哥,你快带稚衣回家吧。”

    蒙云点头道:“我已备了马车,这便动身送小姐回家。”说话间,已有人牵来马车。蒙云站起身来,牵着稚衣小手,往马车走去。稚衣边走边说,道:“蒙云哥哥,我的猫儿丢啦。回去以后,你可要帮我寻回猫儿哦。”蒙云答应了,将稚衣抱进马车,放下车帘。转过身来,瞧了一眼地上老人,厉声喝道:“裴同何在!”

    一人身穿大秦官服,自人群中抢出,正是河谷县现任县令裴同。他一早听属下急报,说蒙云率领一队人马,正往河谷县而来,既惊又喜。喜的是,他知蒙云乃奉天城中一位大人物的眼前红人,若能好好巴结奉承,攀上这等贵人,便不愁日后在官场上平步青云。惊的是,河谷县离奉天城有千里之遥,蒙云突然到来,不知所为何事,心下又不禁惴惴难安。当即换上官服,带了十余名亲信随从,赶到官道迎接。他听闻蒙云要往小庄镇,于是听从蒙云吩咐,派了一名擅长骑马的官差在前引路,自己则带领其余官差随后赶来。

    裴同一路小跑,来到蒙云面前,躬身陪笑道:“下官裴同听候蒙将军差遣!”蒙云道:“此人交你!”裴同道:“下官遵命!下官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不负蒙将军所望。”蒙云翻身上马,又向那兄弟三人瞧了一眼,随即拍马而去。一队人马随后离去。

    那兄弟三人眼见这一队大秦军士来去如风,又是钦佩,又是羡慕。老大道:“那位少年将军好不神气!咱兄弟几时也能如此,那便死也无憾了。”言语之间,充满无尽羡慕向往之意。

    却听老三道:“大哥,你怎地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小子能做得将军,咱们兄弟为何就做不成?”老二低声道:“大哥,三弟,你们可曾瞧见,方才他临走之时向咱们瞧了一眼,那眼神……”往四下瞧了瞧,不再说下去。老三急道:“那眼神怎样?”老二小声道:“此地非是谈论之地。”

    一旁李希言瞧在眼中,也不禁在心里生出钦佩羡慕之意。他见那少年将军比自己不过只大了数岁,但指挥自若,沉稳如山,深具大将之风,一身装扮威风华贵,当真便如诗中那句“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一般。

    忽听裴同喝道:“来人!将此人犯带回县衙,本官要亲自审问于他!”说完转身便走。两名衙役走到老人身旁,各捉手脚,将他抬起便走,也不顾那老人痛得杀猪价地嘶声大叫。

    官差离去之后,围观众人也渐渐散去。李希言眼见方才热闹的人群片刻间走得干干净净,心中顿感孤凉,不由得轻叹一声,抬头瞧瞧天色,心道:“先回趟包子铺,向老伯伯和老婆婆辞行,便继续行路。”

    回到包子铺,向老伯伯、老婆婆辞行。老婆婆吃了一惊,再三劝他留下,但见他去意已定,只得戚然道:“孩子,今日天色不早,便是要走,也等到明日吧。今日在婆婆这里住上一晚,明日一早吃饱肚子再走不迟,你瞧可好?”

    李希言知她待己诚挚,怕她伤心,不忍相拒,点头答应下来。当夜便在包子铺里歇下。耳听得隔壁后屋之中叮叮咚咚响个不停,想是老伯伯和老婆婆在忙着准备明日要卖的馒头包子。心想老伯伯和老婆婆如此辛苦,自己决不能白吃白喝,当下从包袱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床头桌上,便即睡去。

    第二日,李希言早早醒来。老婆婆已为他准备好早饭。他吃完早饭,见老婆婆左手提着一个包袱,右手提着一只竹筒,走了过来,对他道:“孩子,婆婆替你做了些烘干的馒头,这烘干的馒头不容易变坏,可以当作干粮。你带在身上,路上饿了就吃吧。这竹筒里面装的是清水,你也带身边,渴了就拿出来喝。这竹筒又干净,又结实,用来装清水最好不过啦。”

    李希言见她双眼红肿,想起昨夜她屋中叮咚之声响了一夜,原来是在替自己准备这些干粮,心中感激不已,胸口一热,忍不住便要落下泪来。老婆婆握住李希言手臂,道:“孩子,你不要哭,等你找到了亲人,要是想我们了,就回来看看我们,好不好?”李希言点头道:“老婆婆,我一定回来看你们。”

    婆婆欢喜道:“好孩子!婆婆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李希言道:“我叫李希言。”老婆婆问道:“叫什么名字?”李希言又连说了数遍,才让老婆婆记住自己名字,道:“老婆婆,老伯伯,言儿要走啦。”老婆婆道:“婆婆送送你。”回头向老伴道:“老头子,我们去送送孩子。”三人出了铺子,一路东行。

    到了小镇东门,李希言劝他二人回去。他二人不肯与他分别,定要再送一程。李希言再三劝说,他二人只是不肯回去。又行了数里,李希言停住脚步,道:“老伯伯,老婆婆,你们出来很久了,快回去吧。”二位老人也一齐停下脚步,却皆默然不语。

    过了一会,老婆婆忽然解下包袱,为他绑在身上,又替他将竹筒别在腰间,道:“孩子,你去吧,路上一定要小心点。”语气甚为不舍。李希言道:“老婆婆,老伯伯,你们保重!”强忍泪水,向二老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一路上,他不住回头,见二位老人始终不肯离去,只是他每回一次头,他二人的身影便小了一分,直到全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