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的世界3 » 第一章

第一章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酒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人生如酒,要说起酒,就先从一个关于酒的绰号开始吧!

    李小坛,是书中主人公父亲的外号,大名李利湖。

    为长者讳为逝者讳为尊者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长者、死去亲人、贤者的字或号。甚至孔夫子在编纂删定《春秋》时都持有这样的原则和态度。为了这儒家“礼”文化的体现,演绎出了不少故事:如为尊者讳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指避太守田灯的名讳;为贤者讳古人把孔子的“丘”字念成了“区”;为亲者讳司马迁把《史记》中所有讳其父的“谈”字都去掉了。想一想古人读书也真够辛苦的了,晦涩难懂的八股文自不必说,还得随时提防脚下的地雷,不小心踩到了,那可是不得了。

    现在虽不用那么小心了,但必要的避讳还是必须的,特别的是对于逝去的先人,是不能直呼其名的,更别说绰号了,尤其是不雅的外号。

    这里提到的:李小坛,恰恰是主人公父亲的外号,考虑再三,为什么还要提呢?也许这个称谓在某些方面更能解释57岁的李利湖英年早逝的原因吧。

    李利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喝酒了,喝上了就没有断过,也许自然有人会联想到不务正业,对家庭不负责任等等,恰恰相反,他从来没因为喝酒误过事,而作为父亲,对儿女的培养教育更是有超前的意识,付出了满满的爱。

    李小坛这个称谓绝非浪得虚名,得来也实属不易,它见证了他在酒坛的江湖地位,现在酒坛娱乐圈有七台河三斤哥,哈尔滨八斤妹,闯荡江湖一直喝等等豪气的名头,在笔者看来这些和古人十八碗才过岗,豪气干云的霍去病洒酒为泉的气概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即使和李利湖那个年代比起来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喝的酒一律是纯粮酿造,杜绝一切勾兑,掺水等偶然事件,唯一有所区别的是60度还是70度。规矩也不需多讲,不像现在有喝白酒的,有喝啤酒的,开喝之前还得为一杯白酒对两瓶还是三瓶啤酒讨论半天,也无须监督,绝无人弄虚作假。也许是因为那时能喝上喝酒殊为不易,没有养成糟蹋酒的意识,没有听说过喝不了墙喝(一仰脖做喝酒动作,趁机用惯性将酒喷洒在身背后的墙上)的故事,倒是听说过,来晚了,主动先自罚三杯的典故。

    拼酒拼的是实力,喝多招架不住有睡着的,有出溜到桌下的,剩下的都是苦苦支撑的,有一次李利湖坚持到了最后,作为胜利者,自然要发表一下获奖感言:我还能喝,我能喝一坛酒,又很自然的,李小坛这个称谓不胫而走。

    李利湖喝酒不误事是有证据的,有一次他和村里两个生产队的队长一起去小山梁那边的苏家崴子去办事,完事后赶上一场酒局,应该是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在夜半,到家在凌晨,据说那两位队长,一位走到半路,以前到家了,也许是感觉到了家里火炕的温暖,脱衣就想睡,另一位,直往雪堆里钻,要藏猫猫,是李利湖将他们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