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的世界3 »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林长负责城建局的精神文明建设,他着力打造“浩然正气”的单位文化。

    林长认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有一颗公心,毫不为己、专门利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人生的道路才能走得直,站得稳。

    要做到有公心,首先就是要知道我们工作是为了谁?为了什么?

    人民!只有心里有人民,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林长从党史开讲,让广大职工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结合东北这片黑土地,林长重点结合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林长的做法得到了城建局上级部门的重视,汇报给了市委,市委就全面推广了他的经验,并让他在全市做报告。

    林长也因此有机会,将他有关“大汉军魂”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学作品展现出来:

    公元75年,疏勒城。

    高高的城头上,汗军的军旗在迎风飘扬,此时的天际,太阳已经落下,云彩聚集在天边,像是浸了血,渗出浓浓的惨红。

    大汉的军队又一次打退了匈奴的进攻,零散的敌军士兵在城下收集着同伴的尸体,戊己校尉耿恭下令停止了弩射。

    守城的汗军有三道火力配置,最里面一道是训练有素的大刀队,偶有个别的匈奴爬上城来,只需抡圆的一刀,便被送回了老家,耿恭手里的刀上此刻便有一滴滴的鲜血流下,一声声的如同水滴的声音;中间的一道防御是滚木擂石,圆木和石头都是几个月前从旁边的山中采来,提前准备好的;最外面一层,也是最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就是弩射。

    汉军的弩轻便易于操作,一只手就可以发射,威力大,射程远,可以达到三百米。耿恭又让士兵在箭头上涂了毒药,到了射程内,城墙上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鬼哭狼嚎,一旦被射中,大多数当场毙命,偶有侥幸逃回者也是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支撑不了几天,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都是哀嚎之声,越发显得阴森恐怖,信奉神灵的匈奴人,皆认为汗军有神明护佑,未战已怯了三分。

    耿恭放下手里的刀,将一具匈奴的尸体仍下了城墙,倒下的士兵,无论敌我,都应该得到尊重,这也是双方的共识,理应按照风俗收敛。

    他左脚踏在城墙的垛口上,侧过身来,如炬的目光望着他手下的士兵,他们身体已相当羸廋,面容憔悴,嘴唇干裂着,看不到几丝血色,仿佛一阵风过后,就不复存在;但他们个个骄傲的挺立着,手里攥紧了武器,眼睛里喷着火…。

    “禀报校尉:城中打井已十丈,未见水”,司马石修朗声的报告,打破了沉寂。

    匈奴人截断了疏勒城的水源,城中断水已多日,昨夜的军事会议商定,耿恭和司马张封专注于守城,由司马石修带领部分士兵打井取水。

    耿恭脱下了铠甲,今晚他要亲自参与打井。

    太阳不情愿的升了起来,打井已深达十五丈,仍不见水。

    耿恭整整衣冠,上前而拜日:戊己校尉耿恭大汉永平十七年,来此塞外西域,平定四方反叛,扬我大汉军威,今春,大军班师,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守住天山之咽喉,与车师前国柳中城之关宠互为犄角,阻止匈奴入侵,然大军一退,匈奴两万人把金蒲城团团围住,为解重围,恭率一百人之敢死队,趁着暴风雨前去劫营,猎杀匈奴头领,余众溃败而去。虽然大胜,但匈奴人迟早要回来,金蒲城无法固守,恭带余众来到疏勒城,因此地为当年我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

    匈奴复至,连月恶战,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疏勒仍在我等孤军手中。

    于今水源已断,战士们笮马粪汁而饮之,打井取水,十五丈仍不见水。

    嗟哉!吾等可谓忠乎?可谓义乎?

    似乎有风儿在动,众皆激昂。

    耿恭弹打几下身上的尘土,朗声再拜:恭之一人,不足惜,然吾麾下之兵士,经年累月,处于万死无一生之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此乃我大汗之忠勇血脉,家中父老,妻子儿女,日夜企盼,恭无不将其带回之道理。

    吾等皆为军士,效命沙场亦适得其所,然吾等尝受车师后国王后之资助,传递情报与暗运粮草,王后乃大汉之后裔,贞烈无二,一日不曾忘记自己为汗人血脉,六瓣四孔瓜棱埙吹奏之汗乐不让宫廷乐师,使恭等虽陷疏勒之孤城,然仍能感受大汉之声音,现今国王战死,王后生死不明,所幸曾留书一封、青丝几缕,托恭等上告庙堂,下慰父老。

    此等忠烈,嗟乎!这一片丹心,苍天日月能否感知?

    是风儿还在动?还是地下有水流动的声音?

    耿恭顿了顿,焚香再拜:

    匈奴为动我军心,派出使者许我以白屋王,并以公主为嫁,我将计就计,抓其城头,饮其血、烤其肉,实则于绝境之中,鼓舞军心,表明奋战到底之决心耳!如有异,请降于我耿恭一人,万望赐疏勒以恩泽。

    须臾,飞泉奔出。

    耿恭和众将士相拥而泣,向着东方高呼“万岁”。

    城外,黑压压的一片,凶狠的匈奴骑兵逡巡着…,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