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翊君不偏安 » 第34章 人截杀错,还惹下祸

第34章 人截杀错,还惹下祸

    原来这伙人不是什么强人,而是村民。在沁风冰原南面,靠着奔江的地方,的确仍是村落聚集的。

    他们杀了官兵,要是被查到村上,恐怕整个村子都会被屠,一个也别想跑。

    这伙村民互相看了看,有人喊了声:“干了”,众人才见了动。

    他们先搬石头在坑中垫出落脚点,再顺着坑边摸下去,慢慢地清理木刺,留出供人站立行走的地方。

    方才和什长厮杀,被唤作襄哥的少年,没有下坑,就在坑边看着。

    过了一两刻,坑中需要清理的地方也清理得差不多,十来个胆大的村民下了坑,按照他们襄哥的说法,开始脱官兵衣服看伤。

    少年打起了精神,仔细盯着坑里人的动作,确保每个人都动了刀,就招呼这批胆大的村民先爬出陷阱,让刚才没下去的村民下去。

    那些村民本就是胆小的,一时踟蹰不前。少年从地上捡起了什长掉落的长刀,挥舞了两下,把自己的长柄刀往地下一插,拿着长刀走到那些胆小村民面前。

    “出来的时候可说好了,咱们为的,是咱们村能活,干的是杀头的事儿,今天你们谁要是不动刀,那就是背叛我们,背叛村子,那就别怪我游襄不客气。”

    游,是魁裔“阴、游、衡、查”四大姓之一,不过这个叫游襄的,他们村,跟奉都的游家,那应该是八竿子打不着。

    真要算,也许几百年前能沾点边。

    总之被游襄这么一说,刚才下了坑的人眼神也变了,开始嚷着:“什么意思?你们是要出卖我们?”

    在已经下过坑的村民质疑中,胆小的村民们也只好下坑。

    这下不仅是游襄,下过坑的也一起盯着了,等到所有人都动过了刀,游襄才放下心来。

    像这种截杀官兵的事儿,一旦有人害怕,就容易想着自己举报能留下性命,这就坏事了。所以必须要都动过手,都沾过血,谁也别想跑,同时也开开胆,免得到时候被人吓破胆乱说话。

    都处理过了伤口,游襄叫人开始扒官兵身上的护肩护腕,靴子佩刀,装作强人洗劫。

    尸体就没打算埋,免得再碰到别人来,横生枝节。

    况且,强人干这事儿,是不会埋尸的,都是等着官府自己收敛。

    “襄哥,好像不太对啊?”

    “啊?什么不太对?”

    “襄哥你看这个,这好像跟之前看到的催缴令不一样啊。”

    游襄闻言,跳下了陷阱土坑,接过喊话村民手上的布囊,这布囊是刚才那什长身上的,他被打死后也被扔进了坑。

    这布囊一看就不像能放书简的样子,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没有那种卷起来的书简,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玉牒,一个是两块木板。

    两块木板相互扣着,用绳横系了一圈,又从绳里延伸了细线绕木板间隙一周,再用蜡封着。

    看到这木板封的这么仔细,村民没了主意,只是问游襄怎么办。

    啪。

    游襄没说话,直接拆开了,只见有一块木板写了字,另一块只是用来盖着。

    字很短,就那么两列一二十个字,但他看完眉头却皱了起来。

    其他村民见他一脸严肃,互相看看,心里惴惴不安。

    “游充?游充!在哪儿呢?过来!”游襄开口喊着。

    一个更显得年少些,长发披着的少年听到喊声,把从一个官兵身上摸出来的小玉坠偷偷塞到袖子里,起身答话。

    从坑里爬出来,游充站到游襄身旁问:“怎么了襄哥。”

    “村里就你识字最多,看看这是什么字”,游襄用手挡住了其他,只露出了第三个字问他。

    “稷。”

    “你确定?”

    “确定啊,稷人的稷。”

    “这个呢?”

    “钥匙的钥。”

    “这个?”

    “这个不知道,看过来的意思?”

    “不管它,这个呢?”

    “霸,霸道的霸。”

    “行了,没什么大事,这伙人是去替个官求亲的,稷谷收获后上门,说他家儿子长得很霸气呢。”

    众人大笑,说这什么霸气,就是长得不行,游襄也跟着他们笑。

    笑过一阵,一伙村民打扫得差不多,游襄拿了什长的刀,把自己带来的长柄刀给游充说:“咱们干了这事儿,回去把东西都放村外的山洞里,不准给人瞧见,否则被人举报可就完了。”

    又对游充说:“把刀还给我爹,告诉他们我要出去一两个月。”

    “啊?襄哥你不跟我们回去?”

    “瞒着始终不安心,而且咱杀错人了,那帮人还是会去村里催收过桥税,我去这户官家那儿,看看能不能傍上这颗大树”,游襄晃了晃手上的布囊说。

    大伙都是些没主意的村民,可能也觉得能有颗大树好,就都应了。

    游襄留下了从官兵身上搜刮的财物,什长的刀,和一些干粮,就和村民分道南北。

    但他往南走了没两里路,就折返回了截杀的地方,伏身在远远的一处陡崖上。

    到了黄昏快入夜的时候,一阵马蹄声把他震得惊起,他忙往谷内看,又是一队十人的精兵。

    这伙精兵发现了驰道中的陷阱,小心地打量了坑里。没久留,只有一人下坑在什长身上摸找了一番,爬上坑后摇了摇头,这一什的人就上马扬长而去了。

    没过多久,天色尽暗,游襄蜷在崖上,裹紧了毛裘。

    夜晚天凉,河水震响,游襄被晨寒冻醒,伸手抹了把脸,打起精神盯着谷地。

    在辰时末,巳时初左右,游襄再次听到马蹄声,忙拨开草丛打望。

    果然,又是一什精兵,还是一人双骑,同样只派人下坑摸找了一番,没找到东西后没理会坑中尸体便走了。

    游襄又等到夜幕,见再无人来,这才从崖上下来,小声低语了句:“八月稷丰节于禺都,得寻钥人青什么,可启霸业之途,看来这次真是惹下大祸了。”

    他借着微弱的月光,一路向南,夜中歇在树上,白天赶路,终于赶到第一个小县。

    县府虽小,但制度还是在,入城的时候,城门令要勘验路引。

    游襄假装随意地把什长身上搜来的玉牒递过去,但手上装作不停,摸到了袖子里自己的户牌和一串钱,假如玉牒无用,则给出自己的,若是有用,则假装在掏钱。

    “这是游家的行走游牒”,城门令打量了一番,又翻过玉牒,查验了一处说:“还是昊游氏的,阁下是昊游人?还请拿户牌勘验。”

    游襄暗喜,拿出了自己的户牌,却没递过去,只展示了一面,那面户牌上确实写着“昊郡,游氏,游襄”,游襄就这么拿出来亮过,却不展示户牌背后更细的信息。

    那城门令毫无异色的把玉牒递回去说:“果然是昊游氏游走才俊,请入城吧”,似乎不看背面信息才是理所当然。

    游襄接回玉牒,递过去一串钱问:“不知道怎么去禺都最快?”

    “你要去禺都驱阴?”城门令摇头说:“那可太远了,这一趟够折腾”,城门令简单给游襄讲了条最快的路。

    “驱阴?看来那是个游走,得了那道信息才回的奉都”,游襄推测,然后按城门令的指引,踏上了去禺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