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翊君不偏安 » 第53章 临行,官侠歌

第53章 临行,官侠歌

    虽是整顿了溃兵,但他们没完全放心,孔莜苏筠苏岱三人轮流守夜。

    不过倒没出乱子,一夜平安。

    夏朝百年太平,剿匪力度很大,整编因此变得顺利很多。

    能回家,谁愿意冒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剿灭的风险,去落草为寇呢?

    在得知孔则所奉军令,是尽量烧毁傩裔叛军粮草后,这帮溃兵终于放下顾虑。

    带着军令,显得真实很多。

    得益于新军整编,很快打听到了白娅祝岚的消息。

    从新军士卒口中得知,白娅三人当天杀了几名溃兵离县,祝岚也在游襄护卫下离开。

    想必她们两方还不知道诛杀首恶,整编新军的事,孔莜也不清楚她们现在的情况,是在计划营救她们?还是想办法去找援兵了?

    这些新军要尽快离开后帽县,向仡郡进发,以凝聚军心,防止哗变。孔莜没办法等在这里,便留下帖给县丞,若是白娅祝岚来寻,也好知道她的行踪。

    一千余整合新军上路,孔莜着甲持枪,骑马走在前方,苏筠也扮作亲兵随在左右。

    做武替的时候,她最喜欢的名人有三个,花木兰、孙尚香、关二爷。

    倒没想到有一天真能御马扬蹄向沙场,尽管背后这千余散兵游勇聚在一起,完全称不上军。

    走在后帽县百姓围在两侧的街道,她感受到了这个时代。

    这些百姓并没有表现得很热情,更没有箪食壶浆的景象。

    相反,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怀疑,这些兵匪真的就这么走了?

    百姓的目光似乎在告诉她,军队不只能给百姓安全感,也能是百姓的灾难,将军不只是斩将夺旗,也是掌控军队的核心人物。

    左侧一座小楼上,忽然传出钟声,随后有一道苍老的声音,颤颤巍巍的唱起歌来:

    侠自在人间,

    巷陌流传赞言,

    官总难清廉,

    留下多少成见?

    读书破万卷,

    参拜圣祖先贤,

    明重任在肩,

    该当苍生为念。

    谁道官侠不两立?

    谁言谈官人皆惧?

    谁谓官只知政绩?

    谁说为官无侠义?

    流兵抢掠,夺人命,为祸县域,

    老弱泣,小儿啼。

    将军独往,诛首恶,重整军纪,

    还安宁,止惨剧。

    未贪赃物,分钱粮,为民生计,

    愁开颜,忧转喜。

    危墙敢扶,忘生死,不齿私利,

    英雄名,留天地。

    谁道官侠不两立?

    今有官侠声名起。

    谁言谈官人皆惧?

    今为官侠送帅旗。

    谁谓官只知政绩?

    今明官侠知民意。

    谁说为官无侠义?

    今替官侠作歌记。

    唱完歌,从小楼吊下一面孔字帅旗,正在孔则身前。

    “这是谁?”孔莜停下马,仰头看着小楼问。

    申衍打马上前说:“这是庞原老先生,后帽县很有名的说书人。老先生本是后帽县的县丞,二十多年前执意公正判罚一个世家子,并亲自监斩,后被报复断了双腿,自此辞官,在后帽县说书,很得民众拥护。”

    “申老师你怎么这么清楚?他在这里作歌送旗,和你有关?”

    “申某只是让阿均昨晚拜访了一下老先生。”

    “这歌是申老师作的?”孔莜诧异的问。

    “不是,老先生自己作的。”

    “这歌里唱的不尽不实,不太好吧?二兄不会脸红吗?”

    说话间,孔则已接下帅旗,对楼上的庞原行礼答谢,继续前进。

    “为什么要脸红?则兄所作所为的目的,跟歌里难道不同吗?只是手段不同罢了,难道跟百姓说,你们一半的钱粮要留在军中,这样才不会引起哗变?这么做的话,申某相信,百姓只会记得他们的钱粮少了一半。”

    “我们为了达到目的,对民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这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让他们歌功颂德,是不是有些...?”孔莜摇头说。

    “孔姑娘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一次祭典上,古钟因为年久失修,口部腐朽,从口部断裂,坠落在地,太宗陛下忙上前查看。众官员噤若寒蝉,唯恐太宗陛下治罪,你知道当时太宗陛下说了什么,让这些官员当即放心吗?”

    “不知道,申老师有话直说吧”,孔莜没有心情猜申衍的冷笑话,请他直言。

    “太宗陛下说,本是该他向天询问,现在倒是钟口询天了。”

    “申老师是说众口熏天?”

    “嗯”,申衍点头说:“则兄此番收拢溃兵,有谋反嫌疑,孔姑娘也不希望则兄因此获罪,并连累孔家吧?”

    孔莜没再说话反驳,在她看来,不该让真相彻底掩藏,反而让民众歌功颂德。她相信随着时间流走,民众会理解其中的苦衷,他们的损失,事后也该由朝廷补偿。

    但是她同样没法否定申衍的做法,甚至在当下的情境中,或许正该如此?

    把这些磨人的问题抛开,孔莜继续往前走。

    毕竟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怎么处理好带着新军去仡郡的事。

    新军离开后帽县,绕过后帽山,进入育禾林。

    这片林十分广阔,林中古树参天,又没有驰道,很容易迷路。

    留下性命的荣大耳,也就是荣柴,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有他带着,新军循着溃兵东逃的路线,很顺利的到达南广河畔。

    河畔还找到了溃兵留下的木筏,采些藤加固,就能渡河,免了伐木做舟的时间。

    渡过南广河,看着云海翻腾的南岳钟春山顶,孔莜心里直打鼓,这真能翻过去?

    “荣大耳!”

    “欸,将军,小人在”,从后帽县府捡回条命的荣柴,对孔莜格外言听计从,听到喊,弓着身子从后队赶上来。

    没法子,这个面皮细嫩的副将,可是杀人不眨眼的主。

    “这钟春山直插云霄,你告诉我怎么翻?要是翻不过去,本将一枪把你就地处决”,孔莜坐在马上,俯视着荣柴说。

    “孔将军放心!放心!这钟春山虽然高,但是有一片山中谷地,叫做长衫围,里面住着百余户人家,我们上次就是在长衫围歇过,才能回嫄郡来的”,荣柴连忙解释。

    新军便在荣柴的带路下,朝长衫围去。

    只是这长衫围在山中,仍免不了翻山越岭,新军收拢未久,没经过训练,为了防止太过高压导致哗变,只能下令减负,把粮食炒成干粮,随身携带,剩下那些锅炉,唯有找地方放好。

    马匹更是没法带,找地方砍些矮木扎了个简陋的马圈,把马留下。

    翻山辛苦,孔莜借鉴曹操望梅止渴的办法,告诉这些军卒到了长衫围就能休整,吃上热饭,果真激出了不少动力。

    两天后,荣柴指着坡下的谷地,告诉众人,长衫围就在谷中,士气大振。

    “谁?”跟在孔莜身侧的苏筠,忽然对着林中喝问。

    苏筠声音刚落,林中草丛传出一阵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