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长生千岁时代 » 第十四章、热极找热

第十四章、热极找热

    人类探索太空,高压相对少见,高热更常见。比如月球白天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温度可以高达127摄氏度。因此研究人耐高温问题对于人类向太空发展意义更大。

    人体体温一般保持在36.5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如果经过长时间运动,则可能上升至40摄氏度。但如果达到了41摄氏度,身体就面临中暑的危险。如果达到44摄氏度,死亡则无法避免。人体对高温的忍耐程度非常有限。

    人体各器官普遍无法承受高温的侵袭,大脑是最怕侵袭的器官。当人体开始适应高温时,便会开始出汗。出汗会导致丧失部分电解质,如钠、钾、镁和氯等。此外,心跳频率也会增加。皮肤上的微血管扩张,以便使体内的热量更加有效地散发出去。但是,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体内细胞会受到损害,因为高温阻碍了血液畅流,导致细胞干燥,细胞膜无法传递生命物质。

    尽管人们可以忍受桑拿房中高达90摄氏度的温度,但只是短时间的体验高温,一旦当大脑细胞达到41摄氏度时,那可就晚了。

    与耐高温相伴的还有耐干渴,体内缺水达到15%,人就会死亡。

    地球上与高温和缺水相伴的地方就是沙漠荒漠。于是我们向沙漠进军,向那里的人们学习,包括向动物、植物学习,寻找人类应对高温和缺水之道。

    我们首先到自古被称为“火州”的TLF去看一看。TLF是世界著名的最热最干的地方之一,那里不但有人定居,还被誉为“长寿之乡”。

    TLF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每年超过35℃以上的日数在100天以上,超过38℃以上的酷热天气达38日之多。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9℃,是名符其实的“热极”。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占一半,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未觉亦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干极”。

    TLF最能够代表“火州”的非火焰山莫属。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以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山海经》中将其称之为“炎火之山”,维吾尔语叫“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

    我们来到TLF近万米的高空俯瞰,火焰山确实与众不同,整个山体恰是升腾的一堆长条形巨型火焰绵延曲折雄浑的分布在TLF盆地北部的戈壁荒滩里。小天龙到几千米直至几百米盘旋俯瞰,顺坡形成的一条条红色的、寸草不生、林立的沟壑,在山麓前扇裙前缘又形成无数多边形龟裂,裸露的表层在太阳烘烤下确实似热浪翻滚。在炎热的夏季,不用近距离身临其境密切接触,视觉感受就非常震撼,一看就使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要想找热,必须到火焰山中。我们把小天龙放好,跟着游人来到火焰山下巨大的“金箍棒”温度计前拍照纪念。此时火焰山景区巨型金箍棒温度计测得地表温度为79℃,距离最高温记录就差10度。TLF气象部门虽然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但仍有众多游客不惧热浪到景区游览。

    导游说“古代这里不仅仅是感觉上的火焰山,而是真实的火焰山。和西游记描写的‘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差不多。史书上记载这里曾经确实是一片火海。王延德的《高昌行记》说,‘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而当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经过火焰山的时候,曾作诗《经火山》如下:‘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既然来火焰山找热,就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什么馒头山、云梯、千佛洞等我们基本都去了,我们第一次体会什么是干热,没有大汗淋漓,大成特别是阿香就热得头晕脑胀,导游说他们是有些中暑,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这就是我们来这里热找热的原因。为了找热,我还是品尝了沙窝里烤熟的鸡蛋。阿香和大成没有食欲,按理说,大成是练武之人,后天锻炼和我差不多,我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主要原因还应该是太爷他们给我打造的好。

    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引起了我们的许多遐想。

    此情此景,身体不适稍有好转的大成有感而发地说“我们也像到西天去取经,为了人类的延生事业,为了人类向太空发展,不辞劳苦,那里艰苦那里去,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不过咱们还少一个人,不太好对号。延生哥懂鸟兽语言、会飞、发明了参天量地的超级大脑,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有大格局,应该是孙悟空的不二人选。可是咱们少一个人,只能一人担当两个角色,孙悟空兼唐僧。本来延生哥有慈悲心肠,为人诚实善良,一心人类延生事业,兼唐僧比较合适。我会点武功,做点药材生意,没有啥大本事,就吃点亏,只能是担当没太大本事,还好吃懒做好色的、毁誉参半的猪八戒了。阿香不错,有心理疏导的功夫、还有迷住狐狸本事,为人也不错,就把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好角色沙和尚分给你。”

    稍有缓解的阿香说“这么安排我很满意,不过不要叫沙和尚,叫沙悟净比较好听。另外白龙马的角色应该分给小天龙,不过小天龙的本事可比白龙马的本事大多了,也只能委屈小天龙将就一下白龙马这个角色了。”

    我说“你们还真的非常有想象力,说得也很对,要完成人类延生的伟大事业,只有始终进行不懈的奋斗,不怕经历千辛万苦,才能达到目的。我们真像到西天取经一样,要敢于和善于应付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论遭遇多少困难,必须战胜它。不过孙悟空有金刚之躯,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就能十万八千里,我没法和他比,德不配位,只能是赶鸭子上架,激励我努力而已。至于唐僧我更兼任不了了,咱们延生事业的师父是非我太爷莫属。”

    每到一地,我们有参观当地博物馆的习惯。特别是TLF博物馆在XJ是第二大博物馆,这里珍贵文物非常多,有古尸、干尸等,这些干尸从商周时期到清代都有,对于我们研究生命有很大帮助,我们非去不可。

    导游说,“客人不要求,一般我从不推荐客人参观博物馆,虽然那里收藏了很多研究价值极高的藏品,但听说那里曾发生过干尸深夜复活要求喝水灵异事件,我很害怕。”

    传闻博物馆中负责看守干尸的是小伙,他在这里已经呆过了十多年,虽然每天都与干尸相伴,但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奇怪的事情。然而在某个冬天的夜里,小伙却遇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事。

    这天小伙跟往常一样在陈列室旁边休息,却突然听到非常急促的撞击声。随后还有一个非常低沉的声音似乎在说他要喝水。开始小伙以为是同事,于是说道你要喝水就先出来,然而里面却并没有反应,也没有人走出来。

    小伙之所以会以为是同事,是因为同事经常说要弄点干尸回去,以为半夜可能被困在里面,又不敢从窗户走,所以只能待在里面。

    小伙于是将陈列室的门打开,想看看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将里面的灯全部点亮,却奇怪的是没有发现半个人影,而那些干尸也都躺在原地,没有什么不一样,那么刚刚撞击声和低沉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但在小伙盯着某具干尸看了一会之后,他的心中一阵发毛,因为他发现这具干尸的脖子上似乎充满了空气。然而正常情况下,这些干尸是真空环境下保存的,空气是怎么进入里面的呢?

    他仔细检查了装干尸的容器,发现上面有一道裂口,而且似乎是刚刚被撞击出来的。

    难道刚刚听到的撞击声与干尸有关?

    小伙心中满是疑问,后来问了对干尸来历有一定了解的人,小伙更加感到恐惧了。原来那个容器被破坏的干尸,很早的时候是因为在沙漠中被渴死的,而小伙那天听到的要喝水的声音,十有八九就是这具干尸说的,不久之后小伙便离职了。而自此负责守护干尸的再也不敢晚上单独住在那里。

    阿香脸色惨白地说,“我本来就很害怕尸体,听到尸体喝水更加毛骨悚然!”

    大成安慰说,“老话说得好,‘虎死赛绵羊,人死赛猛虎’,一般人都害怕同类的死亡,而不惧怕动物的死亡。人遗传基因里与生俱来的天然的具备了对死亡的恐惧,当人类接触到死亡相关联的信息时,会有种特别逃避的心理在作祟,人类的本能在这一点和动物有类似之处,都是趋利避害,驱生避死的。看到动物的尸体,人类顶多是看到了很不忍的一种景象,心软的人也会觉得心里不好受,但是不会觉得特别害怕,就算心里不舒服,更多的是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阿香怕死人,怕鬼故事很正常,干我们这行的又不能不接触尸体,以后接触多自然就好了,人的胆量是越练越大!”

    TLF令我们难忘的不仅有火焰山和干尸喝水灵异事件,还有坎儿井。我们来到坎儿井景区游览,这里和火焰山有天壤之别,真是冰火两重天,一个是酷热难耐,一个是清凉宜人。

    坎儿井,论知名度,敌不过天山、火焰山,其实我们没来这之前对坎儿井不是太了解,但随着参观游览,仔细听导游解说,不由得深深钦佩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坎儿井是干旱地的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多年前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已成为当地人民感情的依恋,更是一条联络TLF与内地情感的纽带,它是TLF的母亲河,是中华井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世世代代居住在TLF的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巧妙创造。

    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TLF,就没有坎儿井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就没有XJ的绿洲文明。

    坎儿井见证了绿洲的繁荣和发展,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里有绵延百里的火焰山和其它荒山秃岭。自古以来,这儿就干旱少雨,由于高温炎热,地表水很容易蒸发,极难留存。

    可神奇的是,TLF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聪明勤劳的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坎儿井,其实就是“井穴”。

    坎儿井就是利用地下潜水灌溉绿洲和居民用水的一种水利系统,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灌溉系统。

    坎儿井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体现了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历史上XJ很多地方都有坎儿井,由于种种原因,其他地方的坎儿井都已经消失了,只有TLF的坎儿井至今还在发挥着灌溉绿洲的作用。

    我们走进甬道,便看到一个狭长的水槽,里面的水清澈透明,似乎看不出里面有水,我忍不住用手捧一点品尝一下,水清冽甘甜。

    据导游说,TLF坎儿井水是高山积雪和冰川融化渗入地下,经过千层沙石自然过滤,形成天然、无污染的矿泉水,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甘甜爽口。踩在镶嵌地面的玻璃上,看到一道暗渠,清水在脚下无声地静静流淌,耳畔听到有人在轻声惊呼。玻璃下有的地方装了彩灯,红蓝光在交替闪烁,渠里的水在彩灯迷离的光线照射下,呈现出一种神秘莫测而幽暗的幻景,好奇特啊。这一条条小暗渠,似乎并无出奇之处。

    导游告诉我们,以当时简陋的条件,人工在地下挖掘,很多地方只容一人作业,且人只能跪在冰冷的地下挖掘,能挖出总长近5000公里的坎儿井,是多么不容易。难怪人们把长城、京杭大运河和坎儿井并称为古代三大工程,实在太伟大了!

    走出坎儿井甬道,外面风光秀美。树木葱茏,池水清澈,倒映着绿树蓝天,绿色幽长的葡萄架绿意盎然,葡萄藤蔓层层叠叠,上面挂满晶莹剔透的葡萄,真是如画一般的地方。

    葡萄园旁边有一片茂密的白杨林,阳光透过树梢照射在林间,洒下点点光斑,维吾尔族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弹指的动作和昂首、挺胸、立腰是XJ舞蹈的基本造形。男子的舞姿矫健有力,女性的舞姿优美舒展,能够显示女性婀娜的体态线条。我们也边学习模仿边加入其中,使树林充满了生机和浪漫的气息。

    坎儿井将一股股清流延展到茫茫戈壁,是戈壁滩生命绿洲之源,孕育出TLF如玉般的葡萄和甘甜的瓜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这个伟大工程,凝结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坎儿井不仅是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很多人都没想到,在这样戈壁荒滩、茫茫大漠,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大环境下,靠有限的水和简单动植物资源支撑的绿洲小环境,居然不可思议地孕育了和田、TLF等全球长寿之乡,许多年国家第一寿星都出自这里。

    我们入户调查调查发现,这里的人们心态和身体状况都非常好,他们的饮食比较简单,在这里似乎多吃肉特别是红肉不长寿也不成立。恰恰相反,这里几乎每个长寿老人都吃羊肉,都说吃羊肉就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他们认为羊肉较牛肉的肉质细嫩,脂肪、胆固醇含量少,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一只羊从内到外、从头到尾,都是他们的优质的食材。在他们的味蕾记忆中,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位长寿老人都是“吃羊肉专家”,羊肉必不可少,只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羊肉就成为他们百吃不厌的经典特色美食。

    其他的食物无非是葡萄干、西红柿、胡萝卜、洋葱、坚果、酸奶而已。大多数长寿的人应该是节制饮食的,特别是节制肉食才能长寿。但这里是个例外,应该称之为饮食享受型长寿,特别是肉食享受型的长寿模式。

    这里的人们不仅吃羊肉,而且吃的量很大,一般每天不低于0.5千克。他们认为吃羊肉是其长寿的主要原因。

    长寿也是丰富多彩,因人而异,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羊肉发火,应该冬天吃。但这里的长寿老人不论什么季节都吃羊肉。

    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难得的吃红肉长寿的鲜活范例,对于我们研究多种健康长寿模式供人们选择很有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