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儿的那些事儿 » 姑姑的出生

姑姑的出生

    小子长大记事后,常听爸爸说奶奶的生活其实很幸苦,爷爷才是享清福的人。

    也许作为男人来说,在生育孩子的过程中相比女人来说都是比较轻松的,所以爸爸才会说奶奶才是最辛苦的。

    小子的大姑排行老大,是爷爷家族中最先出生的孩子。

    在脱贫攻坚获得巨大胜利的今天,小子的姑姑家仍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土房子,三间低矮的土坯房,阴暗潮湿,夏天蚊虫满屋,冬天北风呼啸。

    “整天咳嗽,去了几趟医院了,还是不见好转,要是癌症就不治了!”大姑满脸愁云的对自己的女儿玉儿说。

    玉儿不说话,在旁边默默的听着。

    一边的姑夫也在去年小脑萎缩,一会头脑清醒,一会满嘴胡言乱语,这时正对着院子里圈养的猪、牛絮絮叨叨。

    小子在外地工作,听说了姑姑的境况后,请假探亲,看到这一幕,不禁思考,如果出生有的选择,姑姑会如何选择呢?

    “第一胎就是个破丫头,真是倒霉!不如不生!”奶奶在姑姑出生后恶狠狠的说。

    “反正又不会生一个,不用太在意第一个孩子,以后有的是机会继续生养,第一胎生不出男孩子,还不是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前来围观的奶奶的牌友尖酸的附和道。

    “你知道个屁,第一胎不是男孩子,就是不顺利!真不是好兆头,生些小劈叉(女孩子)有什么用!将来指不上!”奶奶不依不饶,一边梳理头发,一边继续毫不掩饰的嫌弃着大姑的出生。

    大姑出生后,躺在土炕上,没有玩具,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奶奶整日在田里劳动,回到家心情好了嚅些奶水给大姑,没有奶水了,就用瓢倒些糖水喝。

    在大人都没有饭吃的年代,孩子的存活也是随缘的,出生不久的孩子夭折,在农村更是屡见不鲜。

    爷爷在县里工作,虽说是县高官,但也仅有微薄的收入。

    最大的特权就是周末可以把单位食堂不要的白菜梆子带回家,找点开水随便一泡,连汤带水喝进肚子里,趁着肠胃没有翻江倒海之时,赶忙入睡。

    小子听爸爸回忆的这些过往,意识到爷爷在大姑的童年成长过程中并未付出太多关爱。

    最大的关爱是在大姑成年以后,大姑每次回家都会哭泣,爷爷每次都慈祥的安慰大姑,甚至在自己因脑出血半身不遂后还穿越整个村庄去看大姑,每次大姑都又惊又喜,感动的一塌糊涂。

    至于大姑为何如此感动其实还是与大姑的成长过程以及后来的婚姻有关,又是后话。

    时间飞逝,对于大姑在恶劣环境中长大成人这一事实,奶奶似乎感慨不已。

    “能活下来,长大成人,就已经不容易了,还图个啥?!”这是奶奶常说的一句话。似乎大姑能够活着就是最大的贡献。

    因此,大姑没有上过一天学。

    接下来的生活就是帮助奶奶做农活,烧火做饭,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

    这时,爷爷的第二个孩子,秃子已经出生,大姑的生活里充满了爷爷大儿子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