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儿的那些事儿 » 成

    这天,风和日丽,村东头的大湾里一汪清水倒映蓝天,几朵云懒散的躺在天空中随风摇曳。

    家里终于安静下来,舒缓的日子貌似又回归了。

    虽然吃饭这种基本的物质需求仍然无法长期得到保障,但村里的人们却依旧按部就班的吃着大锅饭,集体劳动,集体作息,仿佛很多问题开始时是来的凶猛,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不再引起波澜………

    更为重要的是,那时的人们内心乐观,秉持事情总会变好的向往与期许……

    家庭也是一样,许多新鲜事物一开始似乎要排山倒海撞击固有思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忽然回头的那一刻,才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农村的普通家庭能有什么大事呢?

    终于,奶奶、舅爷爷、华子、二翠之间关于是否去中捷农场的事有了清晰的眉目。

    这还要从秃子在战友家回来后对事情的理性分析说起。

    “就这么点儿事,好好商量就是了,有必要大动干戈啊?”秃子嗔怪道。

    “舅爷爷,其实这件事情吧,我觉得还是没有说的很明白,华子和二翠想去中捷的原委没有完全说清楚。”

    经过鸡飞狗跳的几天,终于大家都平静了下来,也有时间慢慢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去中捷的缘由,还是要从我和你爸爸的谈话说起,说实话,我们这个家,虽然你爸爸当着书记,但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不是?眼看着你们都老大不小了,将来不说成亲,就是吃饭也成问题呀!”舅爷爷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也间接说出了爷爷的担忧。

    爷爷听到这句话,在一旁没有说话,脸色微微红润了。

    秃子也怔了一下,听到长辈如此歇斯底里貌似还是第一次。

    “啊………是呀………不过吧,我觉得还是要讲清楚华子去中捷具体要做些什么?还有就是在中捷农场的活计有啥待遇?去了住在哪里?这些问题相比也是爹娘担心的是吧?”秃子委婉的说出了问题的症结。

    这些问题对于做爹娘的来说确实是首先需要担心的,碍于父母不善表达的缘故,也难怪造成激烈反应。

    尤其是奶奶,她一味反对华子和二翠去中捷,却也没有推心置腹的诉说自己的担心,一味以高姿态俯视子女的想法与需求貌似是那个年代长辈们的首要处事之道,这一点小子也是深有体会。

    只见奶奶坐在屋里的炕上,转过头来:“要是他俩出了什么事,你赔的起吗!?”言辞激烈,但少了锐气。

    听到这句话,二翠脸上闪过一丝抽搐,华子也是脸色微妙,只撑起耳朵听着舅爷爷的解释,掩饰了内心。

    “姐,说实话,农场的活计并不轻松,有开荒的,有排水的,各种农活都算是体力活,这是其一。其二,农场的生产类似工厂化运作,农民带有工人的身份,做的多发的工资也多,住宿有统一的宿舍,这些不用担心。像我们这种在农场长期居住的,政府也分了宅基地,基本的保障也还是有的,但是要想享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舅爷爷说完这些话,从鼻子里呼出长长的鼻息,伸手从院子里捡起一根枯草用两根手指夹在一起。

    舅爷爷说完后,看了一眼华子,仿佛在试探华子的决心。

    “舅,我不怕苦,只要有出路就行!”华子坚定的说了一句就不再做声。

    “他舅,秃子的这些问题我也考虑到了,我们都是一家人,你也是为了这个家好,我们不怀疑,华子和二翠去了农场势必要吃苦,那就多靠你了。”爷爷说完这些话,眼睛微微湿润。

    “姐夫,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他们俩个的!”

    “爹,娘你们也不用太担心了,还有我们在呢!不怕!中捷远是远了点,但也不是一辈子都见不到了,不是吗?哈哈哈!”果子一副高高挂起的语气宽慰道。

    “哎,我想让小八这个王八蛋去,他就是不肯,看看人家富农兄弟,据说干的不错,还把户口也迁到了县里!”大春的话燃起了不少希望。

    “不管那么多了,我反正不想在家里做老姑娘,出去了说不定找个好人家呢!”二翠歪着嘴,没心没肺的一句话,引的大春直扯她的衣袖。

    舅爷爷看到大家的发言,也跟着乐呵了起来。

    “去中捷干活,听起来是受苦,但是国家政策也是给的好呀!我不就是一直在那里干活吗?搞的像要去丢命似的。”舅爷爷忍俊不禁,慢悠悠的说。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扫争论的阴霾。

    忽然,一声叹息隔着帘子从屋里传出,那是奶奶发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