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儿的那些事儿 » 大道理

大道理

    “小仔儿?!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这天中午吃饭时,奶奶用平静的语气问舅爷爷。

    这一声问话传出来,平常听惯了奶奶尖酸语气的一大家子仿佛都怔住了。

    “啊……哎……姐姐,都这么久了,还提这个做什么?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我不后悔……”舅爷爷怯生生的回答着奶奶的问话,带给旁人一股打哑谜的好奇感。

    华子看看果子和二翠没有说话,秃子也在一旁自顾自的吃着咸菜。

    爷爷看到气氛的微妙变化说:“哎,明个儿华子和二翠就要和他舅去中捷了,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今天我们不提,小仔儿这几年在外面打拼不容易,也是摸爬滚打,华子和二翠去了中捷我放心,今天我们就喝一杯!”说完,借着话语中合情合理的性情,爷爷直接走出屋门,来到小西屋,不一会端着两只碗走了进来。

    奶奶一看是西屋里自酿的高粱酒,撇了一眼没有说话。

    爷爷看奶奶没有明确反对,心里松了一口气,借势利导,开始和舅爷爷“寒暄”起酒话来。

    秃子、华子几个看在眼里全是羡慕,毕竟平时喝酒的机会太少,破天荒的一次奶奶没有因为爷爷喝酒而唠叨。何况一坛子混酒酿起来也不容易。

    爷爷端着酒和舅爷爷的“寒暄”引得二翠不禁笑出声来:“爹,你终于解放一次了,这次光明正大的喝酒还是第一次吧?!”

    “瞎说什么?哪次不是光明正大?我喝酒都在明面儿上,呵呵呵。”

    果子看到大家几天来难得的和谐,也是喜上眉梢,虽然下午大哥秃子就要离开家,去西部山区继续当兵,转明个华子和二翠也要离开去农场,但这难得的缓和氛围,却也感染了果子。

    果子是最能发现美好的,有时还能出其不意的“上纲上线”:“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舒坦的,一家子人啥都不用担心,都是一家子,啥事都能放得下……”

    果子重复着一家子这个词,略显神经质,貌似一家子三个字就能无形中化解一切,这也正应了那句所谓的老话:血缘纽带连接的人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果子对此深信不疑,也是这样践行的。

    只是人的性格秉性都是天赋养成,亲情关系中的和谐需要其他人不断让步时,能否长久,果子并未细致揣摩,也不愿揣摩,他相信一家子。

    “一家子嘛,有啥好计较的,不能计较!”果子的话还在华子和二翠的耳边回荡,尤其让二翠的内心备受煎熬。

    “娘就是不稀罕我,恨不得我去死,她对大哥多好,嘘寒问暖的,我和大姐就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人不是?!”二翠在争吵后忿忿的对果子说。

    “哎呀,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二姐,爹娘对我们都是一样的,你想多了。”果子安慰道。

    “一样?那能一样吗?娘对大哥和对我和大姐的态度那是太不一样了,大哥回家探亲,娘高兴的几天上窜下跳,又是准备白面又是准备盘缠行李的,我们长期陪伴在一起的可是没有这待遇!”二翠直言直语。

    “那是我们的老娘,生我们养我们,和老娘计较是要不得的,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我们做子女的还是要体谅父母的难处,让着父母!”果子耐心的劝告着,华子和二翠竟也无法反驳。

    ………

    正所谓道德经从黄河走向世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愚者话多。

    二翠作为女孩子自然是话多的,而且还是抱怨的话。

    在农村,观念使然,体面的家庭貌似都会在体面上做表面功夫。

    “还是果子最懂事,知道体谅父母,嗯!行!不错!”石墩爷爷不时称赞果子。

    “就是呀,看果子这书没白读,懂事儿,看事儿,能办事儿!行!真行!”石墩奶奶也在一旁附和道。

    这些称赞是不得了的,在农村这样的小集体、小熟人社会里,如果被一致称赞懂事儿、识大体,那是强化社交的第一能力,这也让果子更加坚定了不顾一切实际,空谈道德的性情。

    正如果子的大道理,父母就是父母不原谅又能怎样?可是毕竟,父母带来的伤害是客观存在的,又如何视而不见?这种痛无法无缘无故的消弭,也只待将来让“二翠们”自舔伤口来愈合。

    难道就只能原谅吗?

    究竟如何摆正自己心态,是和稀泥?还是向华子看齐,挣脱束缚做自己?二翠的内心杂乱如麻。

    以后的岁月会是如何二翠并不明知,可是生活真的会对自己好吗?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是预见不到的。

    但可以预见的是,明天大哥离开后,后天自己也就要离开了。

    离开家,离开土屋,离开语言暴力,离开村庄………奔向的是好的生活还是坏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