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周长歌 » 第十六章:姬虎南征

第十六章:姬虎南征

    番己走到内寝殿外时,正遇上纪姜从里头出来,宫灯下她的脸色很是不好,似乎刚受了委屈。

    见到番己,她匆匆行了个礼:“王后安好!”

    “怎么?被赶出来了?”番己扫了一眼侍女手中提着的食盒。

    纪姜低头抹了一把眼泪,扶着微微凸起的肚子说:“表哥已经两顿没吃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承受得住?臣妾也是担心他,谁承想……”她有些哽咽。

    “罢了,你怀着身子,行动得当心,先回去吧,我自会劝服大王进膳的。”

    “有劳王后!”

    番己皱了皱眉,她很不喜欢纪姜这种作派。

    仿佛全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关心姬燮似的,恨不得敲锣打鼓告诉周王朝的每一个人,她与姬燮有多恩爱,真是讨厌!

    寝殿内幽暗的烛光下,番己依稀看得见一地狼藉,若干筒竹简,刻了字的木片摊了一地,当中正是那份引发风波的帛书。

    番己捡起看了看,大略内容与内侍贾所说一般无二,顿时心中有了底。

    姬燮没戴王冠,正穿着一身常服,颊然地半躺在王榻上。

    见到番己进来也不起身,只是淡淡说了句:“王后来了!孤说过了,不想进膳,休要多言了!”

    番己从袖中抽出一把兽骨梳,上前来解开姬燮的头发:“知道大王心烦,容臣妾为大王梳个头,解解乏吧!”

    姬燮心里一动:“以前,孤在府中时,王后也常常替孤梳头解乏,用的似乎也是这把梳子!”

    番己一下一下梳着,姬燮顿觉头皮一松,浑身紧张的筋骨也疏散了许多,顿时神清气爽。

    他忽然很想跟妻子倾诉一番眼前的困境,于是揉了揉太阳穴问:“事情王后都知晓了么?”

    “适才看到帛书,已知晓大概,楚子一向心怀异志,大王无须太过介怀。”

    “可这回他熊渠竟敢称王了!”

    姬燮忽地烦躁起来:“先昭王死于汉水,西六师全军覆没,孤自幼便深以为耻,立誓有生之年定要为我周室洗去这奇耻大辱。”

    “不想今日芈姓狼子野心,竟敢僭号称王了!若不做任何反应,今后诸侯个个效仿,孤,还怎么做这天下之主?”

    “那,大臣们怎么说?”

    “唉一一”姬燮长叹一声:“孤想亲征,讨伐楚国,可是,如今王室手中只有西六师与成周八师,北边有猃犹虎视眈眈,西六师一旦出了王畿,猃犹必会南下攻袭我丰镐两京。”

    “至于成周八师,本来是可以出征的,但是……”

    他顿了顿,想起适才召公说的话:“齐乃东方大国,如今不但收留了逃亡的王子皙,还又是嫁女又是封邑。”

    “一旦成周八师倾巢而出,恐怕……”姬燮把话收住了。

    姬燮一捶榻板:“孤这个王做得窝囊,西六师被猃犹所制,成周八师被齐国牵累,顶多只能派出一半兵力。”

    “难道孤就只能坐视熊氏父子在南方称王为霸吗?”末了,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难道,真的是孤登基时降阶而迎,叫天下人以为孤是软弱无能之君吗?”

    “大王休要自责,楚国蠢蠢欲动也不是一世两世了,他们称王是迟早之事,与大王无干。眼下最要紧的,是要赶紧支援随国,若被楚国拿下铜绿山,封锁‘金道’,则江山危矣!”

    “王后说得对啊!”姬燮一骨碌坐起来说:“这才是眼前的当务之急,若楚国兵锋受挫折,至少江汉诸姬也可以过几年消停日子。可该怎么办呢?王后有什么法子吗?”

    番己放下骨梳:“臣妾来时已想好了,大王应当派一个得力之人,携一部分成周兵马前去随国救援,赐予天子符节,整合江汉诸国兵力,共同抗击楚国北侵才是。”

    姬燮陷入沉思之中,番己继续缓缓说道:“臣妾自幼生长于斯,对于江汉诸国的情况还是清楚的。”

    “申随两国都乃千乘之国,臣妾的母家亦有五百辆兵车,其余鄂邓罗权诸国兵力不相上下。”

    “若能将诸国兵力整合,大家同心抗楚,何愁江汉不保?这样,既无须耗费王师以劳师远征,又可整合江汉诸姬,共同勤王,何乐而不为?”

    “妙呀!”姬燮一拍大腿,赞道:“还是王后有主意。孤这便派虢候领成周三师出征!”

    “大王!”番己连忙制止:“虢候不能去!”

    “为何?虢候对孤一片忠心,又一向忠勇,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周夷王奇怪道。

    “大王,每回我大周南边有异动,西北面的猃犹必会趁机扰边,这回定不例外。”

    “一旦虢候前往江汉,猃犹兵锋直指丰镐两京,谁可迎敌?召公去冬以来身子骨不济,时常病卧在床,至于周公嘛……”

    下半句话番己没说下去,但姬燮已明白了,周公定的心怕还悬在躲在齐地的王子皙身上呢!断不可以倾国之师相委。

    可这样一来,便无人可出使南征了呀?

    番己看出了他的为难,立刻跪下揖道:“臣妾推举一人,定可领军南征,统领江汉,击退楚国逆师!”

    “王后要推举何人?”

    “太子少傅一一召伯虎。”

    “姬子穆?”姬燮一脸惊疑:“这怎么可以?他才刚二十岁,太年轻无威望,又从未领兵出征过。战为国家生死存亡之道,岂能儿戏?”

    “敢问大王,此次南征是否要灭楚?”番己问。

    姬燮苦笑道:“王室已力衰,如今是楚攻我守,能保住铜绿山这王朝命脉就算不错了,何谈灭楚!”

    “既如此,用召伯虎出征足矣。此战王师不过是点缀与鼓舞诸国士气,真正的主力还是江汉诸国自己的兵力。”

    “他们多年来与楚周旋,彼此熟悉,又擅水战,非中原步卒可比,召伯虎只需在诸国间穿针引线,选出带头之人,不是申侯便是随侯罢了。”

    “他乃能言善辩之士,正适合这个角色,换了虢候反而会坏事。”

    “再说,正因为召伯虎年轻,即便败了,不过是损耗了江汉诸国的兵力,与大王和周室的名声则丝毫无损。”

    “何况依臣妾看,此战只要各国能同心协力,不被楚各个击破,其实胜算极大。铜绿山必定安然无恙,大王可高枕无忧!”

    这是四两拨千斤啊!姬燮紧锁的眉头绽开了,他拉起番己,在忽明忽暗的烛火光影中,觉得自己的妻子眉目如画,不觉蓦然心动。

    “王后,”他揽着番己的纤腰:“这段日子冷落你了,孤王其实一直没忘记从前宫外有你相伴的日子。”

    “大王,少傅的事你还未答应呢!”番己轻声问道。

    “王后说什么便是什么吧,孤什么都听你的。”姬燮在她耳畔轻声呢喃道。

    月色如水,窗外薄雾弥漫,身边的男人鼾声响起,番己却依旧难以入眠。

    姬燮的脸庞棱角分明,尤其是高挺的鼻梁,在或明或暗的月光照射下更显立体。

    可番己却不想看,她翻了个身,背对着他。

    男人永远搞不懂,女人其实是记仇的。

    从当年姬胡出生的那天起,她番己的心便死了,具体的说,是深爱丈夫的那个番己便死了。

    如今的她,是为了儿子而活,为了母国筹谋,甚至会为了那个孤竹般清瘦的身影而心牵,独独没有他姬燮的位置!

    王宫大殿外,周公姬定一步步走下台阶,步伐略有些踉跄。

    身边有同僚走过想搀他一把,都被他摆手拒绝了。

    不知道是如何走出宫门的,外头的马车早已等在那里。

    周公定登车,仰望头顶的天空,阳光灿烂,却不知为何却觉得刺眼,心里的那根刺更是在隐隐渗出毒液。

    他可是世代袭爵的周公啊!天子家臣,王室首辅,何其显赫!可如今为何却沦落至此?难道就因为他曾是先孝王之心腹吗?

    同为姬姓宗亲,虢候长父不过是个太子傅,正卿都不是,却领受了镇守西北边陲,抵御猃犹与戎狄的护国重任。

    那个召公一直病怏怏的,连朝都没上,周王依旧将督办粮饷的重任交给了他。

    更可气的是他的儿子召伯虎,一个连胡须都没长出来的小子,竟然代表天子南征荆楚,镇抚江汉?

    周王的心中还有他周公姬定的位置吗?如此下去,他姬定如何自立于朝堂?

    他会被虢候,召伯虎,还有不知道什么犄角旮旯里冒出来的人排挤出王室的核心权力圈,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闲散宗亲。

    不!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必须抗争!

    姬定回望王宫明晃晃的殿顶,双目寒光毕露。

    约摸十日后,姬子穆持天子符节出使江汉。

    周夷王赐予他宝剑,代天子行便宜之权;赐予白旄,诸侯见之如见王;从王宫禁卫中拨五十辆兵车护送至函谷关,在那里,成周八师拨调三师已等候于此。

    召伯虎再带这部分兵马南向前往江汉。

    无论是关内的五十辆兵车,还是成周三师,其主要任务不是与楚国作战,毕竟这点人马如汤泼雪,主要任务是护卫钦差召伯虎的安全。

    召公奉周王命来送长子出使,此外作为学生,太子姬胡也来为老师送行了。

    父子二人饮尽一觞壮行酒,召公大约呛着了,不住地咳嗽。

    召伯虎十分担忧:“父亲,您身体一直不太好,虎为之忧心牵挂。请父亲一定善加保重啊!”

    “你还有几个弟弟在府呢,根本不必为我忧心。王事要紧!”

    召公瞧见儿子依旧一身长袍广袖的大夫装,忍不住叮嘱道:“楚为虎狼之国,毫无信义,你此去定要当心。那铠甲与头盔都要戴好!”

    “父亲放心,一出函谷,虎便会披甲戴胄,时刻当心!”

    “那便好,那便好!”又是一阵咳嗽。

    召伯虎还待说什么,忽听一声清脆的童声:“少傅!”

    朝夕相处,不用回头就知道那是谁。

    召伯虎转身深作一揖:“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