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你说谁是反贼? » 第七十四章 许丁娥的猫

第七十四章 许丁娥的猫

    范则并不着急,因为他有底气。

    除了靠后世的知识来勾引以外,他还在等一个消息。

    从救出茅元仪以后,大伙便离开了客栈,在茅元仪家旁边,租下了一个三间房的小院子。

    范则除了每天跟宋、茅二人讨论学术问题以外,还祭出了看家本领。

    厨艺!

    不过大明繁华之地,这两人也是文士出身,家里原本都有些背景,所以也不像札喇冯阿那么土鳖。

    但范则做的菜肴,还是让他们由衷地夸赞。

    范则也挺高兴,幸好这俩人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

    否则不光吃了你的,吃完还要大嘴一撇,来句“君子远庖厨”什么的,就能给人气死。

    在探讨中,范则对二人所说的新炼钢法,也是十分好奇。

    这两个老家伙虽然不想去朝鲜,但对于范则远在他乡,还心系大明的作为,很是欣赏。

    于是他们也不藏私,将这种新炼钢法的机要,如数教给范则。

    搞了半天,原来他们研究的,就是坩埚炼钢法。

    范则是个理工男,平时也会刷一些这类的视频,对于坩埚炼钢,是有一些了解的。

    他记得这个工艺,是在十八世纪中页时,由一个英国人改良的。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将石墨与粘土结合,利用石墨熔点高的特性,制成能够承受液态钢水温度的坩埚。

    但这个所谓的简单,是建立在点亮了化学科技术的基础上。

    范则虽然有点化学知识,但后世所学的化学,已经是相对完善的科学了。

    他能把元素周期表背个大概,可要问他氢氦锂铍硼的制取方法……

    行,就算范则化学学得还行,咱们一步步推。

    先说氢,电解水就能产生氢气。

    那电呢,最起码得有铜线,有强磁铁吧。

    铜线不行回头让林老爹熬夜手搓。

    那强磁铁呢?

    得用铜,铝,铁,钛,外加一堆范则也想不起来的东西,加热到一千五六百度,然后铸模。

    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最后通过充磁机,让磁铁生效。

    而充磁机,要用电。

    我问你,到底是鸡先生蛋,还是蛋先孵鸡?

    虽然发电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范则又不是百科全书,那些方法他也不一定会啊。

    所以,在茅元仪说研究出了能够炼钢的坩埚时,范则是极其兴奋的。

    可当他得知这个坩埚,只是在粘土中多加了盐和炭黑时,心马上就凉了。

    “茅老哥,你确定这个坩埚,能盛钢水,还不会被烧化?”

    茅元仪捋着胡子,自信道:“不确定!”

    啥?

    范则傻了。

    “不确定你还敢上奏朝庭?”

    茅元仪笑着不说话,宋应星替他答疑。

    “老弟,这就是你不懂了。此事只要上报兵部和工部,自然会让止生老弟进京,详细说明,然后再拨下银两,让止生继续研究。”

    “这样他有了朝庭的资助,还怕做不出来吗?再说也可以借机脱离发配,洗掉罪身,不是一举两得吗?”

    厉害了我的大哥和二哥。

    范则很佩服,原来这两个老东西,是打着工艺改革的幌子,骗国家的科研经费去了。

    不过在随后的交谈中,范则逐渐了解了,他们不是纯忽悠,而是找到了坩埚炼钢的核心问题。

    温度。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篇中,已经写过关于熔炼生铁,和炒制熟铁的详细步骤。

    首先是在熔炉中炼出铁水,如果直接铸造,就是生铁。

    要是将铁水流入池中,加入经过晾晒和细筛的潮泥灰,然后由人手持柳木棍,快速搅拌,就能制成熟铁。

    在此基础上,将生铁叠在熟铁上面,再放进炉中熔炼,因为生铁杂质多,熔点低,会逐渐渗入到熟铁中。

    然后把铁团取出敲打,再炼,再打,最后让生铁中的碳与熟铁混合,从而制成钢。

    这个就是团钢法,也叫灌钢法。

    可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产量也提不上来,而且生产出来的钢,依然要经过锻打,才能制成成品,比如质量更好,重量更轻的火铳枪管。

    所以宋应星找到茅元仪,商量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将生铁水炼化成钢水,这样就能用钢水直接浇铸,大幅提升制造效率。

    他们研究了一阵子,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有的熔炉,只能炼化生铁,最多也就是后世的一千三百摄氏度左右。

    此时若直接在熔炉中炒制,随着氧气和石灰等物质,慢慢将生铁中的杂质去除,铁水的熔点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到最后,一千三百度的高温,将无法保持熟铁的液化,也就没办法准确控制其中的碳含量。

    当然,宋应星他们不知道碳含量这个东西。

    对于他们来说,熟铁必须完全炒熟,然后再行渗碳,反正这样生产出来的,就是钢。

    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一是提高炉温,二是找到能够耐受更高温度的材料,来制作熔炉。

    提高炉温并不难,质量好的煤或焦炭,经过鼓风,都能达到一千五百度以上的高温。

    可是熔炉却不行。

    在这种温度下,熔炉就承受不住了,更不用提炼化钢水。

    但宋应星和茅元仪都很聪明,他们直接把问题切入到了根源上。

    什么东西烧不化,就用什么东西做熔炉。

    事情进展到这个程度,他们自认为已经算是研究成功了,接下来无非就是找一些耐烧的东西,就能大功告成。

    于是他们也没有继续验证,而是急忙将此事写成奏表,想要上报给朝庭,然后获得国家的支持,进行大规模的试验。

    范则知道了这些以后,也是苦笑一声。

    本来满怀希望,想从这俩老头的手上,捡到现成的工艺,现在看来泡汤了。

    再一想,鞑子竟然为了这些完全没影儿的事,花了这么大的功夫,调动了如此多的资源和力量,显得十分可笑。

    但可笑的背后,是可怕。

    范则不知道,历史上的茅元仪,将在不久后,因为忧愤国事而醉酒身亡。

    而宋应星,也在茅元仪身故前,辞去了汀州推官之职,回归乡里。

    这一切,在史书上看起来都无比寻常。

    他们不过是一位忧国的酒鬼,和一个不得志的官员。

    但他们也不知道,范则的到来,将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未来,还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此时,他们仍是一头雾水。

    “老弟,所以你说的那只许丁娥的猫,它到底死没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