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雍凉崛起 » 第二十一章 求见董卓

第二十一章 求见董卓

    李式到家时已经中午了,母亲张氏正带着荀缉和几个女儿一起吃饭,看到他回来后都很吃惊。

    张氏开口问道:“兴业,去答谢司马防先生还顺利吗?”

    “还行吧!礼品他也收下了,就是没管饭。”李式打趣道。

    李式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如果今天没有见到司马防的几个儿子,他估计一定是和和睦睦的场面。可既然见到了司马懿等人,那就要做点什么,彼消此长的事情还是要做的,而且他感觉司马防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退回礼品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了以防万一,他留下周青和田力在府外监视,又让田飞去庄园叫人支援,要防止司马懿他们几个跑路。

    李式的话倒是把一群人逗得哈哈大笑,也都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去司马府并不是很顺利,不过看他的样子是不准备继续说下去了,也就没有再多问,毕竟张管家也跟着去了,真是想了解,问张管家就行。

    司马府上的气氛就有点沉重了,一家人围坐在书房里,都在思索着什么。

    “父亲,不如您也辞官归隐了吧?等到天下局势明了后,我们再出仕。”作为长子的司马朗打破了屋里的沉静,询问道。

    “难了,当初因为担心辞官后家族在朝中无人,难以为继,就一直隐忍不发。哪怕是董卓当权的这几年,我也没有辞官归隐,就是希望为你们日后的仕途留下根基。可这样也使得我们司马氏的名声受到了影响,许多名门望族都对我们成见颇深,甚至不屑于与我们为伍。如果现在回家归隐,首先,董卓那里就不见得能行得通;其次,等天下局势明了后,世家大族必定重新洗牌,我们司马氏注定孤立无援,再要想有所作为,就更的难上加难了。”

    司马防叹了口气,又接着说道:“以后再想着留有余地估计也难了,你们看李式今天的态度就知道了。一开始时,一团和气,可当得知你们要回温县老家,整个人的态度瞬间就变了,不断地要求咱们把家族迁移到长安城中,为父都说那么重的话了,他还不为所动。可见在外人眼里我们家族确实是立场不坚定,不值得信赖啊!”

    年幼的司马孚怯怯地问道:“父亲、兄长,我们可不可以不辞而别,逃回老家呢?”

    “叔达,你把李式想象得太简单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会儿我们府院的周围一定布满了他的眼线。他说下午去拜见董卓,至少在他见完董卓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他的监控范围之内,在长安城还好,只要是出了城,恐怕性命难保。”司马懿沉声说道,言语间没有丝毫的惊慌。

    司马防也点头表示认同,苦笑道:“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李傕怎么养出了一个这么难缠的儿子,看来是时候要站队了!伯达,你好好准备,今年举荐的名额给了李式,明年我就要用名额来做交换,让别人举荐你进去朝堂。你们几个也不要松懈,认真读书,踏实做人,我们司马氏一族从不弱于任何人。”

    午饭过后,李式回小院里做准备,他让周青先带着写好拜帖去董卓府,等有消息了再回来跟他汇报。拜见董卓可不是一件小事,董卓府上的管家收到拜贴后,先交给府上的小吏来判断重要程度,然后再汇报上去,由董卓决定接见时间。因为需要等待的时间不确定,所以他就在家里沐浴更衣等待消息。

    这段日子董卓过得也很惬意,因为目前的局势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可以腾出手来处理朝堂上的问题了。他之前在关东三郡施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严令诸军不许主动出击,依靠地势节节阻击,打不赢就退,还依仗骑兵洗劫关东联军粮道,联军得不到有效的补给,苦不堪言。又加之这一年多来,关东联军内部因调配不力而矛盾重重,当进攻受阻后,之前的嫌隙一下子就爆发出来。

    先是两袁反目,袁术率先撤回宛城,王匡见事不可为亦退走,张邈、曹操独木难支,在袁绍退往河北后,也引军回陈留等地驻扎,发展势力,积蓄力量。关东联盟就此解散,各自为政,割据地方。

    留守雒阳的朱儁虽然心有不甘,主动联系陶谦等人,整合兵力继续反抗董卓,但也在五日前被李傕击败。目前朱儁已经逃往南方,李傕正在引兵追杀,顺便劫掠颍川郡、南阳郡等地。

    人逢喜事精神爽,昨天傍晚刚收到前线发回来的军报,董卓就叫来女婿李儒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迁都长安的策略已经起到了效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应该整顿朝堂势力了。虽然现在朝廷的重要部门都掌控在董卓的手中,但大多数的职位还掌控在世家子弟手中,这对于以后的政策实施很不利,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去处理这些问题。

    商量完对策,董卓就要对这段时间做出重大贡献的将领们进行封赏,其他的将领还好说,轮到封赏李傕时,他犯愁了。

    上次退回关中时,由于李傕的周密安排和李式的英勇作战,董卓才能死里逃生。回到长安后,他就第一时间封赏李傕为镇军将军,是他麾下诸将之首。这一个多月来,李傕不仅抵挡住了关东联军的攻击,还打败了反叛的朱儁,即稳定了局势,也帮他挽回了面子。目前李傕还在执行追击朱儁,劫掠颍川郡、南阳郡等地的任务,不出意外的话,又是大功一件。

    董卓对李傕取得的战果很满意,可他却不能再提升李傕的官职了。首先,他要平衡军中势力,不能一家独大;其次,他也要考虑宗族将领的感受。

    这时,李儒看出了董卓的心思,说道:“岳父大人,您还记得李傕将军的长子李式么?”

    董卓顿时眼前一亮,瞬间明白了李儒话里的意思,笑着说道:“嗯!李式那小子不错,作战勇猛,忠心可嘉。不如把他调回朝中任职,后方安稳,也能让李稚然(李傕,字稚然)安心。文优啊!你考虑一下有没有适合他的官职。”

    李儒思索了片刻,补充道:“岳父大人,随便安排个清闲的官职,让他远离军营很简单,但您还是忽略了李式的年龄和李傕将军在朝中的情况。首先,李式还不到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在军中也是屡立战功,很有前途,直接升调到朝中任职,他能不能理解您的用意是一回事,关键是他不见得能适应官场的规则,总不能让他天天在家闲待着吧!这样会让人寒心。其次,如果他能理解您的用意,进入朝中任职,也愿意守规矩做个一言不发的闲人,可那些朝中大臣能放过他吗?必定处处掣肘,制造麻烦,通过他来打击李傕将军,李傕将军在朝中可没有其他的援手,势必会受到影响。”

    董卓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哎!就是因为李稚然出身寒微,没有复杂的背景孤才重用他,没想到这会儿给他儿子安排个官职竟然这么麻烦。文优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有,让李式去地方上任职,远离军营,远离朝堂纷争,地方上的那点郡兵倒也无所谓。至于他的政绩如何都不重要,做得好了,您就赏他,李傕将军以后立功时,您也可以封赏给他。从这次李傕将军直接把他成亲的事情汇报上来,就能看得出他们父子对您的忠心程度,调到地方上任职也没有关系。”李儒认真地分析道。

    董卓也笑了起来,李儒的话里只说把李式调到地方上,干得好了就赏,李傕立功了也可以赏李式。可让李式这种行伍之人去地方上任职,估计更大的可能是干不好,那就可以罚了,等下次李傕立了军功,就可以用来抵消李式的过失。

    “文优啊!你这个办法妥当,具体的安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董卓笑着问道。

    李儒也笑回答道:“汉阳郡太守吧!凉州牧韦端也在那里,政务上出不了大的问题。周边也比较安定,关键是朝廷在凉州的马场就在那里,李式又有行伍经验,让他带着郡兵,保境安民,也顺便护卫马场,保障军队的战马供应。”

    “汉阳郡太守?妙啊!这般处置确实妥当,要名声有名声,汉阳郡有韦端在,随他怎么折腾都行,只要他能把马场给孤看好。孤有文优万事大吉啊!”董卓赞扬道。

    “岳父大人过奖了!要是没有您的支持,我的计策再妙也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般无法施展。”李儒恭敬地说道。

    董卓摆了摆手,说道:“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你来安排吧!”李儒连夜通知司马防到太师府,董卓也下令让其举荐李式,也就有了早上李式答谢司马防的这一幕。

    董卓处理完政务,看到小吏递上来的拜帖,挑选了一下,把李式安排在晚宴的时间,就让小吏通知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