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超时空科学 » 再说约柜

再说约柜

    美媒:中国有17000门火箭炮,我们完全有17000个理由尊重它!

    中国火箭炮有多厉害?俄专家曾经说过,火箭炮分两种,一种叫中国火箭炮,一种叫别人家火箭炮!

    能被单独列出来,必然预示着与众不同。

    这么说吧,中国火箭炮层次之丰富、型号种类之多、打击威力之大、作战射程之远、装备价格之低,是其他国家远远不能,哦,不对,是不敢相提并论的。

    我们不光有十几公里的,近程火箭炮,也有四十公里的中程火箭炮,更有上百公里的,远程火箭炮!

    比如最远的卫士-2D,远程多管火箭炮,射程能达到480公里,而一枚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是500公里,也就是说火箭炮,都快赶得上导弹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中国火箭炮,不但射程远,精度也非常高,比如卫士-2D射击精度,可以达到小于,600米的水平。

    除了卫士-2D,我国还有神鹰-400,看名字就知道它的,射程是400公里,并且这款火箭炮采用,与众不同的,垂直发射模式,避免了传统火箭炮,倾斜发射诸多缺点。

    更好玩的是,神鹰-400除了垂发外,还具备北斗卫星精确制导,这两者一结合,妥妥的就是,导弹的标配了。

    在火箭炮领域,中国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真不是吹牛。

    中国火箭炮历史

    中国火箭炮的发展历程,要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

    当时我国也,自行研发过,几款火箭炮,然而都不是太出色,之后也就没有了下文。

    然而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他们拥有全球,领先的武器装备,而且对志愿军,更是陆海空,全方位的火力打击,致使我们在火力上,完全处于劣势。

    后来我们从苏联进口了,200门“喀秋莎”火箭炮,这才在火力突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二战期间开发的,一种火箭发射系统,因其威力强大和,射速快闻名,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火力覆盖。

    比如喀秋莎火箭炮的,火箭弹携带了,大量的炸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一片广大区域,进行破坏性打击。

    其次喀秋莎火箭炮的,另一大特点是射速快,这么说吧,10秒之内,可以发射约,3000枚火箭弹。

    这么恐怖的数量级,在二战中更是直接,让德军的装甲集群,一下子全部报废了。以至于德军一听到,喀秋莎这个名字,就已经闻风丧胆。

    喀秋莎火箭炮通常,安装在卡车,或者轨道车上,因此还具有,很好的移动性。发射完后,可以迅速撤离,以避免敌人的反击。

    正因如此,喀秋莎火箭炮让志愿军,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为朝鲜战争的结束,起到关键作用。

    喀秋莎既然如此厉害,我国也要有才行!

    于是在1958年,中国火箭炮开始,紧锣密鼓的研制,经过几年的研发,最终在1963年诞生出6,3式107火箭炮。

    这款火箭炮,采用了轮式设计,可以快速部署和撤离,射程可以达到约8.5公里,意味着可以在,相对安全的距离外,对敌人进行打击。

    杀伤范围可达12.5米,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射击,因此具有很强的火力。同时该火箭炮,通常有12管,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一片区域进行破坏性打击。

    最关键的是,107火箭炮的部署非常简单,把炮弹固定在地面上,然后打开后盖,塞点可燃物,点着之后就像,窜天猴一样,嗖的一声就发射了。

    虽然107火箭炮,看上去不起眼,但由于发射速度快、装弹时间短,火力凶猛,一经问世,那是在数百种各型,火箭炮中鹤立鸡群。

    许多国家排着队抢着买,尤其是非洲跟,中东的那些兄弟们,那场面堪比,超市大妈们去抢鸡蛋,有过之而不及。

    至于说实战效果,那也是非常的令人惊叹。

    据说,在越战时,越南利用我们的,107火箭炮,一口气发射了,250发火箭弹,铺天盖地,砸向了美军机场,直接或间接的,让美军损失了,74架作战飞机、杀伤人数更是,达到1000多。

    真是难以置信,这么一个小玩意,竟然能有这么大的威力,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后来我国又陆陆续续研发了多款火箭炮,在射程、精度和威力上都有所提升。

    比如首款大口径,远程自行火箭炮:PHL-03式多管火箭炮,它装备有12个发射管,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射12枚火箭弹,具有极大的火力。

    而且射程极大,达到了70-130公里,比很多传统火箭炮的,射程都要远。

    并且配合现代的火控系统,和导航设备,PHL-03射击精度大大提高,末端打击精度,可以达到cp30米一级,可以更有效地,打击敌方目标。

    再比如世界公认的,火箭炮之王:中国的卫士-2D火箭炮,射程非常惊人,可以达到400公里,甚至在增程情况下,能达到480公里。

    这意味着它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进行有效打击,远远超过许多,传统的火箭炮,和短程弹道导弹。

    射击精度更是小于600米,对于卫士-2D的射程来说,这个精度是相当高的。这使得卫士-2D,能够对敌方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其背后的关键,就是卫士-2D使用的,是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和联合制导,具体是那颗,卫星进行定位?北斗呗!

    最近又听说,我国又出了远程箱式火箭炮,官方叫做远箱火,这款火箭炮跟,远程火箭炮(远火)最大的区别,在于多个箱子。

    嗯,没错,你没听错,但是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箱子那么简单。

    传统火箭炮,有个弊端,那就是经常,需要手动装填。

    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尤其是在高强度的战斗中。而且,传统的装填方式,可能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大大限制了,这些武器的发射频率。

    一旦发射完所有的弹药,就需要花费时间来重新装填,这可能会在战斗中,形成一个火力的空窗期。

    但是现在有了远箱火,这种情况完全不存在了。通过一体化模块结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装填,再加上自动装填系统,可以大大减少,装填的时间,和劳动强度。

    远箱火打击精度之高,弹种类目之全,火力准备时间之短,火力覆盖范围之广,在其他火箭炮当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

    远箱火完全可以,充当陆军远程火力,打击的骨干装备,再配合海军、空军、火箭军一道联合火力打击的话,战场规则瞬间就,变成了中国规则。

    那一顿顿饱和式火力压制下去,无不对外显示出,我国武德充沛的狠劲逼人!

    结尾

    虽然火箭炮不是我国最先发明的,但我国却是玩得最溜的,也是玩得最极致的。

    这背后还是因为抗美援朝时期,喀秋莎那几乎恐怖的威力,深深的震撼到我们,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至于说,我国目前的火箭炮,规模具体有多大?

    虽然官方没有具体透露,但美国媒体在多年之前,就刊登过文章说过此事。

    当时的文章是这样说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还保留有,炮兵师的国家之一,很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保持,战备状态的炮兵部队;中国拥有50多种,不同型号的火炮,总共有超过1.7万门,各种型号的火炮和火箭炮。”

    正因如此,美媒后来就补充道,美国完全有1.7万个理由尊重中国。

    所以,还是那句话,尊严永远不是对方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然后我们看看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者。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安上辫子头

    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一生反清,300年后却被安上辫子头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节目用影视化的形式还原流传千古的优秀的中国典籍,诸如《论语》、《尚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嘉宾们通过演绎典籍中享誉中外的经典故事,向观众传递永垂不朽的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

    在第一集《尚书》中,节目组邀请知名演员倪大红扮演“古代护书人”伏生,而主持人撒贝宁则作为“当代读书人”与伏生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经典的伏生传经的故事。

    通过观看节目,观众们对内容复杂却又经典的《尚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其坎坷艰难、命悬一线的传承过程忧心忡忡。中华文化能够世世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些不辞辛劳、富有责任感的传承者。

    总之,《尚书》一集在服道化、内容价值方面的完成度极高,值得赞誉与肯定,也给《典籍里的中国》开了个好头。然而,随后播出的第二期节目《天工开物》中,不少网友对节目中扮演宋应星的演员李光洁的形象提出质疑。

    宋应星乃明末清初人士,一生为官食明禄,平生夙愿便是抗清复明。然而,这位一心只要大明的爱国志士在节目中却留着清朝初期的“阴阳辫子头”。不禁令人疑惑,宋应星究竟是被逼无奈剃发易服还是主动放弃了内心的信仰与坚持?

    节目造型的争议第二期节目的主题《天工开物》的同名典籍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于1637年所著。《天工开物》是古代中国最先进、科学的技术性典籍之一,被后世誉为“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涵盖了中国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在农业与手工业领域的所有技术与工艺,诸如造纸、纺织、冶炼、农作物栽培等国人引以为豪的生产技术。

    宋应星认为物质的本源即为“气”,万事万物皆是由“气”转化而成的,而这个思想也奠定了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天工开物》在世界享誉盛名,已被翻译成英、日、法、德等多种国家的语言,对整个世界科学史上的贡献不可估量。

    第二期节目继续沿用了时空穿越与古今串联的形式,讲述宋应星数次科考失利却不放弃,并在兄长宋应升与友人的支持下,走遍天南地北搜集工农领域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最终完成一生夙愿,撰写出世界名著《天工开物》。

    节目策划还安排晚年宋应星与殉国的兄长与死去的好友进行阴阳对话,尽显生命的苍凉与世俗的无奈,并侧面说明古代科技的传承是会牵连到矛盾与家国仇恨的。李光洁在节目中扮演了三个时期的宋应星,分别是青年、中年与老年时期。

    青年、中年时期的宋应星梳着明朝男子的经典发髻,并用网巾缠绕头部来固定头发。最惹人争议的造型是宋应星晚年时期的“阴阳辫子头”。晚年时期的宋应星归隐家乡,不愿出仕,并将《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家乡的百姓,节目中呈现的正是晚年宋应星给乡邻讲授知识的画面。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宋应星始终坚信自己的“明末遗民”,且一生抗清,他也深知“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怎么会轻易剃发?难道是节目组没有依据史实编排节目吗?不少观众纷纷调侃此举贻笑大方。

    宋应星的坎坷之路宋应星自幼聪明伶俐、天资不凡,拥有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之才,深得师长的厚爱。青年时期,宋应星一心备考科举,并与兄长宋应升一同参与江西乡试。毫无疑问,宋应星在一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与兄长宋应升一同中举,被称为“奉新二宋”。

    然而,同年会试,宋氏兄弟皆名落孙山。誓不甘休的两兄弟于1619年再次参加会试,又榜上无名。而后,自1619年到1931年近十年里,宋应星共参与五次会试,且经历了五次落榜。而彼时的宋应星已经45岁,被科考折磨得体无完肤的他终于断绝了科考入仕的念头。

    于是,宋应星决定将后半生奉献于实用科学中。在五次万里跋涉的科考道路上,宋应星途经湖北、江苏、AH、江西等多个省份,见识了许多设施条件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还在田间与作坊中积累了不少农业与手工业知识。

    每当看到做工巧妙的机械设备时,宋应星便会用笔将其完整临摹下来,不放弃任何一丝小细节。此外,宋应星自青年时期起,便对农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颇感兴趣,甚至将《本草纲目》倒背如流。这一系列的知识储备为宋应星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7岁时,宋应星在江西担任教谕,一边任教,一边研究农、手工业,并在三年后著成《天工开物》。而后,宋应星还在福建与AH任职过小官吏,可明朝灭亡后,他便选择弃官归隐还乡。

    《天工开物》倾尽宋应星半生心血,集结各行各业的知识与生产技术。然而,当宋应星将其整理完成之时,大明王朝早就名存实亡,家徒四壁的宋应星一筹莫展,幸得好友涂绍煃出资相助,才将《天工开物》付梓刻印出来。

    宋应星晚年有无剃发易服?公元1644年,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结束了长达276年的统治。幸得明朝宗室重新建立南明政权,给了宋应星及其兄长新的希望。然而,南明小朝廷派系争斗激烈,士兵战斗力薄弱且军心涣散,随时可能向清廷投降,因此南明政权仅存18年便烟消云散了。

    公元1646年,已知复国无望的宋应升服鸩以身殉国,深受打击的宋应星归隐乡间,哪怕晚年生活拮据,也不再入仕。公元1666年,80岁的宋应星与世长辞,他留下家训,告诫后人不要参与科举考试,也不要入仕为官,只需书香传世家即可。

    结合宋应星的生平故事来看,他的晚年的确生活在清初时期,但并不代表他一定剃发易服了。清朝时期不少偏远的县与市因地处偏僻而逃过了剃发令的强制执行,即便清军对该法令的执行力度十分严格,还是无法突破技术上的限制。

    再者,宋应星的兄长宋应升在殉国之前,坚决地表示自己“拒绝剃发”,哪怕是为了关系亲厚的兄长,宋应星也不会剃发易服。而在宋应星人生中最后的二十年,他始终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偶尔会给乡民传授知识。不难令人怀疑,宋应星难道是为了躲避剃发易服而选择隐居生活吗?

    结语:综上,宋应星去世300多年后,央视之所以为李光洁打造了“阴阳辫子头”的造型,是根据清朝初年所颁布的剃发法令。当时,凡是存活下来的明朝遗民大都剃发易服,留起了阴阳辫子头。至于宋应星究竟有无剃发,至今仍然是个谜。

    下面我们看看俄罗斯,彼得大帝的神秘木桶:一个农奴让18世纪俄罗斯海军差点拥有潜艇

    沙皇彼得之所以被后世尊为大帝,是因为其统治的时代,俄国还是充满活力的,而且彼得大帝本人为了富国强兵,也曾经拉下脸自己去学习造船和航海等技术。本文则要讲一个沙皇与神秘木桶的故事。

    要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把视线转移到圣彼得堡附近一个叫鲁布佐沃村的地方。这个村子并不怎么出名,最早在1580年才在纸面上有记录,这个村子手工业,尤其是木器加工业比较发达,有很多技术高超的木匠。

    1656年,尼康族长准备在该村附近建立一座新耶路撒冷修道院,也就是圣母代祷教堂,为此专门从鲁布佐沃村召集了很多木匠,叶菲姆·普罗科菲耶夫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手艺人收入还不错,所以他也让自己的儿子从事木匠工作,这个名叫叶菲姆·尼科诺夫的孩子也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木匠。因为技术好,尼科诺夫被调到海军造船厂工作。那个时候,俄国海军还算不上特别强大,因此建造特种舰艇打击敌人,还是比较流行的做法,尼科诺夫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当他认为思考成熟后,他决定推销自己的设计。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尼科诺夫算是一个很滑头的人,他先是以完成彼得大帝交付的工作并以给海军部写信(他本人不怎么识字,托人代写),一年以后,他决定直接给彼得大帝去信,信上说自己有一个新式舰船的设想,新船在平静水面上可以一次摧毁10-12艘敌方舰船,并且可以提供设计模型,同时还在信上说,船以秘密方式航行。

    在当地,没有人会相信彼得大帝会给他回信,毕竟尼科诺夫只是个农奴。但是6个月后,彼得大帝亲自要求他到首都面谈。彼得大帝在得到信件的第一时间,就大概明白了尼科诺夫将要提供一艘潜艇的设计,彼得大帝很感兴趣。

    当然作为农奴,尼科诺夫不可能马上见到皇帝,因此先由情报部门负责人安德烈·伊万诺维奇·乌沙科夫与之谈话,乌沙科夫将尼科诺夫的设想报告给彼得大帝后,彼得大帝要求单独召见尼科诺夫。两人会谈时间长达两个小时,据说谈话前房间内准备好了绘图工具和各种木匠工具,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两个造船大师的会晤,但是具体说的是什么不得而知。

    按照彼得大帝特别要求,整个设计不得让外人知晓,谈话内容也不得透露半句,并且命令乌沙科夫亲自监督尼科诺夫工作,彼得亲自命令海军技术部门审查方案,并先建造一艘试验艇在内河试验,完成后再建造适于海上作战的潜艇。

    1720年1月31日,海军方面在审查完项目之后特别指派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戈洛文少将负责该项目的建造个工作,尼科诺夫可以亲自挑选木匠,工资每天5卢布,这个数目在当时属于特别可观的,可见彼得大帝对此十分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尼科诺夫的设计至少从理论上说可行性很高。尼科诺夫亲自去海军造船厂选了十个水平比较高的木匠。

    圣彼得堡造船厂专门找了一个角落搭建了一个工棚,潜艇在工棚内制造,外人看不到里面是什么,1721年3月3日建造完成了一个实验艇,按照当时的说法,称之为“模型”,当然后来废弃时被记录为“木桶”,所以估计这个东西外观类似于木桶,这也是现代人还原这个东西外观的基本参照。

    不过由于保密,没有资料记载尼科诺夫潜艇的构造,但是海军留存的关于1720年1月31日第54号仓库为了建造秘密船只模型的材料清单,大体可以知道建造这艘试验潜艇需要3英尺(0.91米)松木板60根,牛油16千克,猪油32千克,还有一些动物皮革,铜管、还带有钻孔的薄锡板、蜡烛等等。

    后人推断该艇结构应该是这样的,木板用于制造船体,皮革、锡板应该用于制作压载水舱,另外皮革还要缝制气囊,做成唧筒,类似于现代潜艇的吹除系统。该艇长度在6-6.4米左右,直径为2-2.1米,采用木桶形状,上面有带有玻璃的观察舱,艇体地有一个通气管,通气管可开闭,并连接到一个浮筒上。

    尾部有舵,侧面有桨。油脂主要用于密封。该艇下潜时打开通海阀,海水进入压载水舱,潜艇即可完成下潜工作,潜艇下潜时,通气管在浮出水面通气,保证气压稳定,潜艇下潜后可以收起通风管。而后可在水下航行,需要上浮时,打开通风管,使用唧筒压气将海水排出,即可上浮,通过浮潜时通风管畅通保证压差稳定,该艇潜浮可靠性较高,但是潜深受通风管长度限制,仅能进行1-2米下潜作业,但实际上,在当时这个水平也足够了。

    1721年夏天,尼科诺夫潜艇在运河上进行测试,彼得大帝亲自前往观看。俄国历史学家米哈伊尔·维克托罗维奇·莫萨列夫的文章中记录,该艇由4人操纵,尼科诺夫本人也参与了,该艇下水后,先安装了压舱物进行测试是否漏水,在确定没有问题后,等待彼得一世到来。

    皇帝到来后,潜艇从水面航行到运河的深处,而后岸上开炮发出信号,潜艇下潜,过了一会,岸上再开炮,潜艇到河对岸附近浮起,而后再次下潜航行,不过这一次潜艇没有浮起,在数次开炮之后,彼得一世下令救援,潜艇被拉上岸,好在艇员都活着,原来是船桨在运动中负责密封的皮革材料因为磨损漏水,导致潜艇进水沉没。但是彼得大帝认为,该潜艇的总体设计是成功的,要求尼科诺夫解决这些细节问题,并建造一艘大型的作战潜艇。

    这次尼科诺夫完善了细节设计,作为战舰,肯定要有作战能力。据说最初尼科诺夫计划安装火炮,但是考虑到大炮装不下,小炮没必要,因此又回到使用蛙人的思路上,设置了气闸舱,虽然原始,但是可用,又未来有提出采用放火的方式,船头设有相关机构,可以在水下将发火管伸出水面发火,喷射燃烧敌舰,至于喷火管结构,则没有明确说法,也因为这个设计,该艇又被称为“秘密火船”。

    1724年夏秋,新潜艇建造完成,随后不久在芬兰湾测试,皇帝依然亲自观看。不过这一次出乎所有人预料,潜艇下潜后立即大量进水失控,彼得大帝再次组织救援工作,并且皇帝还鼓励尼科诺夫修理潜艇,改进设计,继续实验。

    不过1724年冬,彼得大帝病重,次年1月25日去世,尼科诺夫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继任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对潜艇这样的新奇玩意儿不感兴趣,但是也没有取消,不过经过改进后的潜艇1727年再次进行测试,依然问题多多。海军部也没有兴趣继续进行皇帝不关心的奇技淫巧的测试,因此下令暂停测试,并将潜艇锁在谷仓中,防止泄密,直至潜艇溃烂彻底损毁。

    其实从历史记录不难推测,该艇在艇体上的开口太多,尤其是设置气闸舱是一大失误,另外,尼科诺夫是手艺人,科学知识上还是有限,不足以完成如此精密的武器研制工作。而为了保密,又没有大张旗鼓进行技术改进,最终落下这么个结果也是必然的。1728年1月,继任的彼得二世将尼科诺夫降级为普通木匠,并且调动至阿斯特拉罕造船厂,后结局不详。

    不过尼科诺夫和彼得大帝的功绩还是有人记得的,随着有关尼科诺夫潜艇的史料逐步纰漏,一些退伍军人在尼科诺夫家乡为其立了一座纪念碑,并建造了一艘复制艇,海军少将维克多·阿纳内维奇·迪加洛在自己写的书《舰队的去向》中尝试绘制该艇的技术结构图。预计随着历史发掘,有关该艇的细节会一步步清晰起来。

    然后我们具体,来详细说说约柜,前面第一章里面,略微提到过一点的。人类最神秘的武器竟是个柜子

    大家好,咱们今天来聊一聊约柜,约柜的约指的是圣经,约柜就是放圣经的柜子,可能大家会说一个柜子有啥说的,其实这个放圣经的柜子特别的神秘。

    根据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的记载,在公元前1400多年的时候,以色列人原先在埃及是奴隶,后来他们从这逃出来了,好几百万人往以色列走,走到西奈山的时候,神从天而降,神就让以色列人的首领摩西到山顶上来,给了他两块石板,上面刻着10条戒律,这就是圣经的由来。

    在山上的时候,神跟摩西说,给了你两块石板,但是你要打造一个柜子,把这两块石板放在这个柜子,这个柜子就是约柜,而且神对约柜的制作标准,应该怎么造说得非常的详细。

    这个柜子长1米5,宽1米,高1米,但当时他说这个单位不是米,是肘,几肘几肘这个长度,以这个为单位。柜子要用金和欢木打造,金和欢木是热带盛产的一种非常名贵的木材,然后这个木柜的里外都要包上金子,四个腿上要有四个金环,然后还要用这个金合欢木打造两根木棍从这四个环里穿过去,盖子上面还要有两个智天使,两个智天使相对展开翅膀朝向中间,上面两个智天使跪在那,手朝向前。

    天使分为很多等级的,最高等级的有3种天使,炽天使,智天使和座天使,第二层有主天使、力天使、能天使,然后第三层有权天使、大天使和普通天使。

    摩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脸上发着光,就是整个人就变成另一个人,变成了一种像神一样的存在一样。神不仅要求他打造了这个柜子,还要求就是说在他们驻扎的地方,要建神帐。神帐就是神圣的帐,把这个约柜放在这个神帐之中,神就说了我就能够到这个约柜里边去,就和你们在一起。

    所以根据他这个描述就有人猜测说这个柜子可能是神能够在地球上或者是在人间存在的一个媒介,没有它的话来不了,是无形的。

    而且神要求说任何人不能碰这个约柜,抬柜子只能是祭司,可以抬,但也不能碰这个柜子。而且边上穿的两根棍子是永远不可以拔出来,这都是有严格要求。

    根据以色列历史的记载,这两三百万的以色列人从埃及一直往以色列走,在这个沙漠里走了40年,这两三百万人是怎么在沙漠里能活40年,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旧约圣经里是有非常详细的解释的,之所以色列人能够在沙漠里存活这么久,是因为这个约柜为他们提供了食物,每天的早上凌晨的时候,从天上开始下白色的小圆片,像雪花像霜一样的东西,然后以色列人早上去收集这个东西,说这个东西可以磨成面粉,然后做成油饼,吃起来就有烤油饼的味道。

    而且每天早上都下,一个礼拜下6天,第七天安息日的时候不下,第六天下两份。而且按照神的说法这个东西当天下完,必须当天吃完,如果你当天没吃完,第二天这个东西就坏,只有周六下,那天可以放两天。以色列人就收集这东西做食物吃,这二三百万人就靠吃这个东西在沙漠里活了40年,这个东西叫mana。

    生物学家就发现在那个沙漠里边有一种植物,它能产生一种树脂,这种树脂就是很香甜的,遇到阳光也会融化,有点像雪或霜的那种感觉,也就是说太阳升起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所以必须早上去收集它。但是这种树脂主要成分是糖,糖不能长时间作为食物。

    还有人猜测是在沙漠里有一种蘑菇,这个蘑菇上面长白霜,像菌丝,那个菌丝有致幻效果,人吃了就会产生不饿的感觉,反正受到这个菌丝的影响,他们消耗的食物就没那么多,这种可能性也是有,但是有点说不过去。而且不管说是树脂也好还是菌丝也好,不可能一周下6天,周六还双份,所以宗教学者认为这个东西就不是地球上的食物,其实NASA从那个水藻当中提炼出一种东西,那种东西吃一点就能坚持很久,也是白色的,感觉有点像。

    后来有很多物理学家觉得mana是有可能实现,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把能量转化成食物,因为食物本身也是一种能量,既然我们能把食物变回能量,那能量就应该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变成食物,所以这个约柜就是一个能够把能量变成食物的东西。

    以色列人走出沙漠之后,又遇到另一个难关,就是约旦河,他们要跨过约旦河才能到对面去。约旦河河水非常急,而且河特别的宽,以色列人说我们怎么才能过河?神说,你们就扛着这个柜子过河就行了。于是以色列人扛着这个约柜走到河边的时候,河水自然从中间分成两边,露出了地面,以色列人就这么通过了,就说这个约柜能够把河水分开。

    他们过了约旦河之后,其实就进入了其他国家的领地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以色列人就迫不得已要侵略一些国家。根据旧约圣经的约书亚记的记载,约书亚是继摩西之后的下一代的以色列人的领导人,根据约书亚记的记载,以色列人来到了叫耶利哥城的城池,这个城易守难攻,周围有高大城墙,他们把城门紧锁。

    这时候神就指示了,说你们就扛着这个约柜围着城墙转,一天转一圈,转7天就可以了。以色列人就扛着这个约柜绕着城墙转,转到第七天的时候,所有以色列人吹起攻城的号角,一吹响那个城墙就塌了,所以整个耶利哥城算是不攻自破了。

    抬约柜的祭司有专门的服装,胸前要挂一牌子,这个牌子上面镶12块宝石,这12块宝石象征着以色列的12支部,每块宝石都是不同材质的不同颜色。按照史书的记载,约柜时不时会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同时祭司胸前的牌子上石头会发光。所以有人猜测约柜其实就是人与外星人之间沟通,或者人与神之间沟通的一个通信装置。

    在公元前900多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以色列的国王叫所罗门王,所罗门王建了以色列的第一圣殿,他就把约柜供奉在这个圣殿之中,过了400年,以色列被巴比伦王朝攻陷,按照史书记载第一圣殿被完全烧毁。但是史书中也好,圣经中也好,再没有记载过约柜去哪的信息。

    在日本过节的时候,他们会扛着一个很像约柜的东西在外边走,还会喊,这个的情形跟以色列人当初扛着约柜穿越沙漠的时候情形一模一样,而且这日本人在扛着约柜喊assa,什么意思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这不是日语,是希伯来语,是搬运的意思,问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喊?或者为什么要扛着这个柜子出来,他们说这就是传统,所以有些人猜测以色列应该当时有一个支部跑到了日本,以色列12支部有一天突然消失了10个,有一个支部可能来到了日本,但是日本和以色列离的很远,所以有可能是借助约柜的力量到的日本。

    据此有些人就猜测约柜可能在日本,所以这么多年来,很多宗教学者在日本找约桂,而且还有一个宗教上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日本所有的寺庙和我国的寺庙有一个地方很不一样,我国寺庙里边都有个佛,菩萨之类的,人形的一个神的存在。日本的寺庙也好,神社也好,他们供奉的这个神是没有形的,这跟以色列是一样的,这个很有可能就从以色列来的。

    当然有很多人相信约柜在光明会的手里,有一种说法是说光明会起源于圣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的圣殿就是索罗王建的那个第一圣殿,他们就是那个圣殿的主人,所以他们把约柜运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那如果圣殿骑士团后来发展成光明会或者共济会的话,那现在这个约会在共济会或光明会手里就非常合理。

    还有一个说法是所罗门王的一个私生子,把约柜在圣殿烧毁之前运出来了,运到了埃塞俄比亚一个叫AKS姆的一个圣母玛利亚教堂里去,这个教堂周围住的都是犹太人。因为他们坚信约柜就在这个教堂里边,所以一直不离开这里,这个教堂有一个地方只有一个传教师可以进去,而且这个传教士一辈子不可以离开这个教堂。

    以前有记者去采访过这个传教师,他说约柜就在我们教堂里面,我就是看守它的,而且所有看守约柜的传教士一个死了就下个来接替,每个寿命都非常的短,所以很多人相信约柜一定在这。

    最多的人还是相信约柜还在以色列,可能埋在现在圣殿的下面,很多宗教学者都在找这个约柜在哪,但是有很多宗教学者也劝说不要找了,约柜按照描述来说的话,人类发现它那一天有可能就是人类毁灭的开始。

    然后再来说说,我们现在一个问题。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就是放弃了柴油车

    我就很不理解,明明当初燃油车的发展路线是柴油车和汽油车两条路线,结果发展到如今乘用车市场只剩下了汽油车这一个方向。

    明明柴油发动机拥有比汽油机更好的动力,更优秀的经济性,而且国外两款发动机的销量都非常均衡,就比如美国和欧洲市场,柴油机就特别地受欢迎。

    其实中国乘用车早期市场还是有过柴油机上市的,曾经路虎和大众就引进和量产过柴油发动机车型,但后来却慢慢地消失了,当然消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当时的提炼技术不高的原因,也有油品供应紧缺的原因。

    但随着如今油品提炼技术的进步,以及加油站的增多,就算是远在XJXZ都能够加到柴油了,可为什么却依旧没有将柴油发动机发展起来呢?

    我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当初认知的影响,大家小时候接触到最多的柴油发动机,肯定就是自家农田用的那台单缸咆哮式水冷发动机了吧,那它最醒目的特点是什么?黑烟,很多很多的黑烟,同时还伴随着刺鼻的气味,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发动机肯定不环保啊,必须淘汰。

    柴油车有哪些缺点呢?

    首先因为柴油发动机采用的是和汽油发动机完全不同的点火方式,汽油发动机采用的是火花塞点火方式,而柴油发动机则是压燃式点火方式,所以柴油发动机对于油品的要求比较的高,当柴油车的柴油燃烧不充分时,就会导致黑烟产生。

    其次虽然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很高,但也会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造成排放不达标,为了解决排放法规的规定,汽油发动机会在排气管位置安装三元催化剂,而柴油发动机同样也会有相同的功能,只不过是换成了尿素,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含量。

    那柴油车有哪些优点呢?

    首先是省油,这是由发动机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压燃式的柴油机比点燃式的汽油机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比,能量消耗为汽油机的45%-60%。而且柴油的热效率比汽油高,柴油的热值高,所以燃烧相同质量的体积放出能量多,在做功冲程时做功更多。

    其次是寿命要更长,由于柴油发动机的结构要比汽油发动机更简单,所以故障率就更低,维修保养也会更加地便宜,就比如上面说的农村常见的单缸咆哮式发动机,两三年都不见得会保养一次,照样一转就着。

    大家还有一点要知道的就是,柴油发动机的最大转速普遍在3000转左右,最高的也基本不会超过4500转,而汽油发动机最高转速普遍在6000转以上,因此同样马力(功率)的柴油发动机扭矩(我们一般说的动力)大约是汽油发动机的2倍。而同样马力(功率)的汽油发动机转速,大约是柴油发动机的2倍。

    国产车真正崛起也就这十几年的时间,而最重要的汽车三大件真正做到及格的,也就那么三两家,大部分的车企采用的战略就是到处买配件,然后组合到一起直接卖,自家的灵魂都没有。

    如今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就连汽油发动机都快要被抛弃了,更不要说柴油发动机了,柴油机之前没有发展的机会,之后更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发展空间,中国消费者也将会永久无缘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