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盛世大唐 » 第七章 秦叔宝的苦衷

第七章 秦叔宝的苦衷

    秦爱有大智慧,很像李卓前世的一个老师,人微言轻,但看事情总能说到关键。

    在李卓心中,秦爱是当世的明白人,很愿意亲近,谦逊道:

    “伯父这话说得,小子可是承受不起,”

    “罢罢,”

    秦爱乐呵呵的笑道:

    “老夫好歹多活了这些年,这点眼光可还是有的,你啊,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叔宝,你且陪着高远润甫就是,高远虽然年轻,但见识不凡,润甫是你妻兄,老夫也就不客套了,有空多和高远说话,对你们都是好事。”

    “伯父慢走。”

    “我送送伯父吧。”

    贾润甫也跟着起身道,歉意的对李卓说道:

    “高远,哥哥夜里还有人来,就先告辞了,待你有空回来,就去我家,或者我得空去拜访你也成。”

    贾润甫是一个大商人,店铺不少,交游广阔。

    既然知道大乱将至,李卓自然愿意和各方打交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贾润甫又是秦叔宝的妻兄,也更值得亲近。

    贾润甫有事要忙,李卓也不能勉强,带着些遗憾的说道:

    “润甫大哥是咱们历城首富,声名远扬,小弟应该登门拜访才是,但一直俗务缠身,几次相见都是在叔宝哥哥这里,却也是匆匆一别……等小弟归来,下次定然登门拜访。”

    “自己小心一些,”

    秦叔宝送秦爱回房,对贾润甫说道,然后回过头来对李卓解释:

    “润甫最近生意很忙,贤弟别介意。你也知道他在做马匹生意,经常招呼北方的朋友,今晚也是如此。”

    中原自古都不太产马,大多从北方民族购买。

    所谓北方民族,以前是胡人,现在统和成一个政权,称之为突厥,占据了北方大片草原。

    现在拥有最好马匹,只能是突厥人。

    从北方草原贩马南来,自然是有的赚,乱世刚刚结束不过二十年,各种规矩还不太严谨,贾润甫这样的坐地户,做这样的生意有灰色收入,也是正常。

    不过,秦叔宝的话还是让李卓暗自留心:

    “经常招呼北方的客人,那就说明附近买良马的人很多,需求很大……”

    选择夜里交易,也是顾忌地方官府。大隋毕竟是大一统的王朝,即便有各种漏洞,地方豪强可以上下其手。但较起真来,大隋还是拥有百万精兵的庞然大物。

    在齐郡这地方,谁会买良马呢?不太可能是范阳卢家,清河崔家这样的千百年世家。唯一的可能,就是大豪客!”

    难道,现在就有人准备造反了吗?

    要知道,这可还是大业五年呢。杨广统治初期,大隋的国家机器还能正常运转,现在出头必死无疑。

    李卓记得历史上,大业七年王薄长白山起义。按现在算是后年,也不算太久。真有那种眼光超前之辈,现在买马早作造反的准备,也说得过去。

    “不过这是谁,拥有这么毒辣的眼光,以后倒是要留心一下……”

    ……

    秦叔宝回来,见李卓独自思考,不知道他想什么,赞赏的说道:

    “高远,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呢。”

    虽然已经很熟悉了,但能得秦叔宝这么称赞,李卓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谦虚的说道:

    “叔宝哥哥过奖了,不过是为了生存罢了,那么多人看着我吃饭,不努力不行啊。”

    秦叔宝很了解李卓的性格,大气的说道:

    “罢了,知道你谦虚,哥哥也不客套,每次和你说话,都觉得受益匪浅,真要是早认识你就好了,就不会蹉跎岁月,虚度光阴。润甫走了正好,你我兄弟二人抵足而眠,畅谈一夜。”

    李卓也哈哈大笑: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两人不是好基友,但都是性情中人,秦叔宝一米九几的大个子,看着文质彬彬,但爆发出来的力量,确实堪称恐怖,后来成为大唐第一勇将,也不是浪得虚名。

    李卓现在是十五岁,看着斯文好似大家公子,但秦琼也知道李卓人畜无害表面下的手段。

    “叔宝哥哥,你当真打算去投军么?”

    两人说着话,等到贾氏过来告知已然安排罗士信住下,李卓也放心了,就认真的问道。

    没有旁人在,秦叔宝也不矫情,真情流露的说道:

    “早先有人来请我去州府,做那等衙役班头,不过是一随从而已,所以没去。但最近被母亲说着厌烦,也的确是动了心思。”

    “这可是大事啊,得想明白了才行。”

    “正是此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心内尚未决定,一切还在两可之间。一则是看着兄弟你过得风生水起,那个五年的十岁孩童,已然有了令人艳羡的成就,我自然心中有所意动。”

    “而另一方面,我从小就开始学武,也是因为父亲见得朝代更迭,文人地位低下,任由武人宰割。而这些年坚持不懈,也算是小有所成,自然不愿与草木同枯。想要建功立业,却又是磋磨岁月,乡土难离啊。”

    秦叔宝袒露心扉,诚恳非常。

    想想五年前,正当而立之年的秦叔宝,名满齐郡,各地英豪慕名拜访,可谓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而那时候前来拜访的李卓,不过是一个十岁孩童,面有饥色,口齿不清(那时候李卓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十岁孩童,对于现在的语言还不熟悉)。

    即便是李卓身旁跟着柳五这种,明显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一般不会屈身为仆的雄壮武者,也未曾让秦叔宝高看一眼。

    还是秦爱有识人之明,觉得李卓并非凡俗之辈。而交谈之后,更是大为佩服。极力引荐,秦叔宝才和李卓有了交流。彼此志趣投契,这才成为至交好友。

    即便早已认可李卓的见识和才华,但想想彼此的年纪,也难怪秦叔宝有种坐不住的感觉。秦爱诗书传家,秦叔宝的见识也非凡俗可比。

    听李卓这么安慰,秦叔宝心情也舒缓了许多,收敛情绪开怀道:

    “兄弟说得是,家里还有些田亩,桑园果园,不及润甫那般豪富,但奉养父母也足够,不需其他。”

    “为兄现在年已三十八,他们身体还好着呢,也不需要日日守在跟前。若有机会,放手一搏未尝不可。”

    这年代的人,对于君上比较尊重,还可以和皇帝坐而论道,不像后世那样认为皇帝天下第一,所有人沦为皇帝的奴仆。

    文人有致君尧舜上,武人有“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想法。争雄疆场,才是秦叔宝的道路。

    正如贾润甫所说,武者终究是只有盛年之时才能够冲锋陷阵,博取功名。秦叔宝是武将的巅峰时期,有意想要搏一番功名事业,也是常理。

    “哥哥有这等志气,小弟自然不好阻拦。以哥哥的本事,出人头地是早晚的事,不过是时机而已。”

    知道症结不是宁氏抱怨,而是秦叔宝自身坐不住等不下去,李卓也不再多劝:

    “大丈夫志在四方,建功立业自然要马上博取。为国开疆辟土,也是名留青史,流芳百世的好事。”

    “听说皇帝有意明后年征讨高丽,哥哥那时候去也不为晚,在百万大军中,用敌人的脑袋,真正扬名天下。”

    李卓这么劝说,心中却是很不以为然。

    刚才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杨广太败家了。真正的历史上,三征高丽都没成功,倒把他老子杨坚累积下来的家业拜得差不多。最后还和关中军头搞不好关系,把大隋彻底玩废掉了。

    他自己被手下宇文化及干掉,身死族灭,便宜了别人。

    以秦叔宝的本事,就算深度参与远征高丽,肯定能活着回来,李卓也不打击他的兴致,就说道:

    “既然哥哥主意已定,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祝哥哥旗开得胜,马上封侯。”

    反正秦叔宝是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自然没有栽倒在三征高丽上的可能。

    李卓此前不愿秦叔宝去投军,是想着安静等待,等到天下大乱,李卓不管投靠哪一个,有秦叔宝这等悍将同行,都更有立足之地。

    彼此照应,也不怕被谁算计了。

    李卓所求,只是活得安稳而已。反正以秦叔宝的本事,在哪里都少不了他的功名,也不算坑他。

    秦叔宝不知道李卓的小算盘,非常谦虚的说道:

    “高远说笑了,为兄不过是不想蹉跎岁月,浪费了这一身本领而已,至于能到哪一步,却是不曾有过奢望。”

    不论如何,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秦叔宝都是李卓极为佩服的人,大赞道:

    “哥哥名满天下,自然不是假的,功名只需马上取,何须计较那许多!”

    “高远说话越来越成熟了,真像是从小饱读诗书的人。对了,你真的没找到到你的家人?”

    秦琼忽然想到一事,郑重的问起来。

    “这,虽然一直留心,但是怕是找不到了……”

    李卓一脸凄然,似乎真的很是悲伤。但内心里也颇为无奈,自己撒的谎,再是艰难也只能圆下去。

    第一次来拜访,秦爱就对李卓的言谈举止和见识,颇为赞许,以为是千年读书世家之人,因为某种原因走散了。仔细问闻起来,李卓只好说自己是流浪儿,因为洪水和家人离散……

    实际上,他的确是穿越到因洪水而家破人亡的少年身上,因为一千多年的代沟,根本不会说现在的话,只好装哑巴,一路乞讨,慢慢学习现在的方言。

    直到半年之后学的差不多了,也机缘巧合救下被仇家追杀的柳五,这才结伴而行,最终选择历城落脚,就是为了秦琼。

    而有了秦琼,就有罗士信。

    另外,还有就是单雄信。

    见李卓一脸哀伤,秦琼歉意的说道:“兄弟莫在意,哥哥也是好心……”

    “哥哥也是无心之失,再说富贵有命,生死在天,人之一生自有命数。”

    秦叔宝的话,倒是让李卓想起另外一件事情,问道:“哥哥交游广阔,不知道和潞州单雄信,可曾有往来?”

    现在风气不像后世,尚侠弄气的大有人在。虽然不像是汉朝那般游侠儿享有大名,一呼百诺。但是武艺高强,交游广阔的人,仍旧名声极大。

    秦琼是如此,单雄信也是如此。

    两人一在东一在西,算是两个旗帜人物。彼此之间不会有竞争,应该是有往来。

    李卓想的,就是这次去帝都洛阳,也顺路去看看这位单雄信。

    毕竟,单雄信的父亲是被李渊所杀,不可能站在李渊那边。自己将来要是局势不对,不能投靠唐朝,想要逃跑抵抗的时候,也能够多一个盟友不是。

    再说了,单雄信本身,也是一时风流人物。

    “高远怎么问起他来,这人我也是久闻其名,却是不曾一见。不过他曾有一位至亲朋友路过齐州,曾在我家呆过数日。因为这,我和他也算是联系有些。后来我一个朋友去潞州公干,我也曾带信过去,也是让他照顾一下我朋友,因为这有了书信往来,彼此倒是契合,神交已久。”

    秦叔宝不知道李卓的打算,却是很认真的说起来。

    “哥哥孝敬父母,这是名传千里,至孝行为啊。至于建功立业,却也不急在一时。”

    十五岁的李卓,自然是理解不了秦叔宝的苦恼。但是前世的李卓,同样有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的苦恼。此刻回想起来,却是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