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盛世大唐 » 第九十二章 知世郎王薄

第九十二章 知世郎王薄

    杨广登基之后,一直在寻找新鲜力量,努力摆脱军头世家的影响。

    李卓得封高唐侯,固然是一百多个突厥人的首级,已经超过封侯的门槛。但杨广能这么迅速,完全是李卓无意之间给杨广长脸了。

    于此同时,杨广也希望用李卓这样的新贵作为榜样,引起其他地方豪强的效仿,纷纷为大隋效力,成为制衡老牌军头世家的力量。

    杨广万万没想到,他这样做也给了李卓机会,不断发展私兵力量。借着渤海郡丞职务的便利,慢慢转到台面上来。魏征面前的四百人,其实只是李卓私兵的一部分。

    魏征看得出来,李卓虽然只有十六岁,看着面容还有些稚嫩,但不是热血青年。

    李卓现在不等朝廷旨意,准备用私兵解决王薄,保全章丘的煤矿产业。固然是魏征提出的建议,但李卓能这么迅速的召集人手,明显早有准备。

    从另一面证明,李卓没把皇帝杨广、太守公孙子政放在眼里,不会为大隋尽忠。

    魏征心道:

    “这位高唐侯对大隋的忠心,即便有怕也不多……”

    南北朝乱世不久,大隋地方豪强都有保留私兵的习惯。不管是宇文述还是杨玄感,在老家和封地都有大量的庄园,藏着大量的私兵。

    李卓在成为高唐侯之前,也算是地方豪强,有私兵合情合理。但魏征没想到,李卓的私兵居然这么多,这么强。

    李卓带着几十个家仆就敢追杀突厥人,可见实力强横。

    民间说书人的口中,李卓的家仆都是天兵天将一样,几场追逐战下来,只有受伤的人,没有人战死。

    在这之前,魏征根本不信,但此刻面对这样强的私兵,却觉得那很可能是真的。

    “私下有这么强的实力,难道这位新晋的高唐侯,也跟那些军头世家一样,有不测之志?”

    这个念头很强烈,但仔细想又觉得不可能。

    大隋立国三十年,至今少有败绩。现在带甲百万,四方臣服。一个豪强出身的地方官员,会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谋划造反么?

    魏征的眼神不经意的扫过李卓,很快收敛心神。

    仔细说起来,李卓的力量越强,他在大隋体制内就能得到更高的权位。魏征作为李卓这棵大树边上的枝蔓,也会水涨船高。

    既然决定给李卓当幕僚,多想无益。

    魏征把这些杂乱的念头抛开,就听见李卓郑重的介绍,连忙拜谢:

    “侯爷如此看重,魏征愧不敢当!”

    李卓和程咬金各自退开几步,让魏征正式面对李卓的部众。

    魏征面对四百多双审视的眼睛,连忙深深呼吸调整心态,组织语言:

    “咱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打击土匪叛贼义不容辞……但匪徒人多势众,咱们要小心行事。我和侯爷商量的计划,是程郎君带领诸位连夜行军,一日两夜赶到邹平。”

    “侯爷要留下来应付公孙太守,防止有些之人泄露消息,会在明日夜里快马加鞭赶上来。”

    “程大人,你此行要注意隐蔽,尽量不要惊扰地方。”

    “……”

    李卓要留下来拖延时间,程咬金是替李卓带队的最佳人选。他是东阿县尉,告假亲自来渤海郡,自然不是带几个家人改换门庭,而是要试探李卓的心思。

    魏征来之前,他已经差不多明白李卓的意思了。现在代替李卓领队出发,还可以顺便看看李卓的实力如何。而程咬金自己,也要在李卓这个小团体中,找到属于他的位置。

    魏征新来,没有任何资历,程咬金自然要尽力配合:

    “魏先生放心,老程当了二十年的东阿小霸王,这些都明白。再说了,咱这大半年的县尉,也不是虚度……”

    程咬金打量着四百人,观察他们的特点,思索行军节奏,安排……

    李卓不用操心这些,骑在马上扫视一圈,满意的点头下令:

    “各自的伍长、班长、排长、连长带队回去,军需官督促收拾好各种物资,半个时辰以后出发,奔赴邹平……”

    “是,郎主!”

    四百人答应一声,跟着各自的长官慢慢散去。

    张大牛等人觉得头上的压力没了,都松了一口气,顿时神态轻松。李卓看他们散漫无章的样子,吩咐道:

    “咱们五冠庄最重规矩,你们要牢牢记住。最近一段时间,你们都留在这里,管事会安排你们学习五冠庄的规矩,读书识字,习练武艺……”

    新入伙的同志,要先熟悉企业文化嘛!

    ……

    王薄起兵造反,大大出乎邹平地方官员的意料。他几乎毫无阻碍的打进邹平县城,杀了邹平县尉。

    邹平靠近山区,县兵也不多。

    一百多县兵死的死,逃的逃,把邹平县拱手相让。

    王薄前几年和一个富家子争执,被县令打了一顿狠狠的羞辱一番。

    现在起兵造反,自然要报仇。那个富家子全家上下,无一活口。全被王薄砍了脑袋,一把火烧了他的庄园。

    邹平县令,也逃不过王薄的报复。

    王薄一脚踢开一个人头,正是邹平县令的脑袋。

    这颗脑袋血迹未干,满是惊恐的面容,鲜活无比。

    王薄故地重游,心中非常畅快:

    “贼娘的,老子又来县衙了……”

    王薄腆着个大肚子,胸毛黑乎乎的,大马金刀的坐在县令的位置,吩咐道:

    “念吧……”

    邹平县主薄没跑掉,被抓了个正着,差点被砍了脑袋。

    恰好王薄要找人念文书,他才捡了一条命。他在一群匪徒中间,看着县令惊恐的脑袋,战战兢兢的念道:

    “打开府库得钱十五万三千,马匹十三,铠甲三十五,刀一百三十五……粮食七十五石,棉布九十四……”

    武器有些少了,完全不够应用。

    加上那个被灭门的富家子庄园的缴获,也只够装备两百人,还没一个甲胄武器齐全的……

    王薄皱着眉头听下去,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有些遗憾:

    “这都冬天了,就这么点东西,咱们造这个反,是不是亏了?”

    邹平显的一个恶少年,现在成了王薄的跟班,他见王薄很不满意,小心翼翼的解释:

    “大将军,咱们怎么会亏呢?刚打出旗号的时候,咱们才两百多人,现在已经有一千人了。附近郡县还有许多人拖家带口来投靠咱们,用不了两天,就得有两千人,甚至三千人……”

    王薄自称知世郎,但他觉得这个名号不够响亮,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大将军。他嫌弃的看了跟班一眼,发现他完全不明白眼前的困境,耐心的解释道:

    “吃饭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咱哪里去找这么多粮食?”

    跟班是邹平恶少年,平日里就是欺软怕硬。想起去煤山打秋风被拒的事情,不由得眼前一亮:

    “大将军,我知道有个地方……三十里外的那个煤山……就是那个蜂窝煤……”

    “那玩意儿倒是好用,本将军……”

    王薄想说他打铁的时候,用煤来烧火挺不错,但想着那玩意儿不能吃,气得一脚踹倒跟班,骂道:

    “那黑乎乎的石头,你能吃吗?”

    跟班也觉得委屈,哭诉道:

    “将军有所不知,那个煤山不简单,好几百口子人在那里呢,吃喝拉撒都不是小事。小的还听人说,他们一直在收粮食……”

    有粮食么?

    王薄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他们要干什么?难不成也要造反?哈哈哈……不管了,咱们缺粮食,先抢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