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盛世大唐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渤海郡的变化

第一百二十五章 渤海郡的变化

    杨广带着文武百官在涿郡,李卓顺着香水铺子布置的情报网,虽然发展很快,但一直没得到有用的信息。

    涿郡的君臣争论,随着裴世矩南下,慢慢流传出来。

    李卓请崔明月安排,趁着张须陀收复邹平的功劳,举荐他高升到别处。

    哪知道崔明月明确告诉李卓,张须陀已经引起关陇世家的注意,在山东待不久了。

    李卓神色凝重,对魏征说道:

    “张须陀离开齐郡,咱们可以全面渗透齐郡属县了。”

    “这是大好事呀,侯爷何故不喜?”魏征疑惑的问。

    李卓结合杨广的安排,猛然发现他可能是一个备胎……张须陀是杨广刻意培养的人物,让他来山东是为了培养声望,提升级别。

    等着征讨高句丽大战结束,关陇世家的实力削弱,把张须陀推上台面,抗衡关陇世家在军中的影响力。

    至于李卓,完全是追杀阿史那咄苾,让杨广眼前一亮,顺带培养。即便是现在,杨广仍旧是更看重张须陀。

    好在,苏威没有老眼昏花,即便李卓不请崔明月暗中推波助澜,张须陀都可能会被调去东郡,和反贼中实力最强的瓦岗寨拼杀。

    “没想到,当备胎也是有好处的……”

    五冠庄在山东有一定影响力,但根基不深,李卓不想和翟让等人拼杀,现在是阴差阳错,再次走到有利李卓的一面。

    李卓没有解释,问魏征:

    “魏先生,可知裴世矩是什么人?他来会不会对咱们不利?”

    “裴世炬常年奔波异族之间,游离于大隋朝堂之外,本人应该没有特殊的偏好。但其人喜好纵横之术,颇有谋略,要小心应对。一切,只看他对侯爷的态度……”魏征解释道。

    裴世矩来,总好过宇文化及。

    李卓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

    正月底,天气复苏。

    李卓赶在裴世炬到来之前,先去视察地方。魏征、杜伏威、辅公祏、罗士信、李玄霸等人随行。

    “士信,伯父伯母身体可还好?”

    罗士信代表李卓,赶回历城探望秦叔宝的父母,昨日才回来。

    “伯父身体健壮,并无不适。倒是伯母担心秦大哥,身子有些虚弱。”罗士信回答道。

    秦叔宝投军之后,一直跟随来护儿驻扎在东莱郡,离渤海郡只有三日路程,但来护儿军纪森严,一直未曾见面。

    现在随军出征高句丽,没有一年半载怕是回不来。

    “唉……”李卓叹了一口气。

    不能阻止秦叔宝去高句丽,心里总觉得有些遗憾。

    李玄霸看李卓兴致不高,笑呵呵的说道:

    “高远哥哥,我二哥说,等大哥回家探望母亲的机会,他会亲自来五冠庄看您。”

    李玄霸的兴趣很杂,虽然在读兵书,但并不专心。

    他对什么都感兴趣,但不是想要研究到底的兴趣,只是想知道结果。

    李玄霸在五冠庄住了一年,经过慢慢调养,身体壮实很多,肺结核的咳嗽似乎有消失的迹象。李渊来信很感激,但言语间透着疏离。

    李卓也不知道,这么放任下去,会不会教坏了李玄霸,惹得李渊不高兴。

    “好,你写信告诉他,我随时欢迎他。”李卓高兴的说道。

    等这次视察回来,要郑重写信给李世民。

    李渊对李卓不感冒,那就要拉近和李世民的关系。

    ……

    来到渤海郡快一年了,李卓想知道,五冠庄的渗透成效如何。

    李卓等人从阳信顺流而下,随意挑了一个地方登陆。

    阳信靠海,一马平川,却没多少人口。

    李卓走进一个村子,魏征拦住一个四十多岁的老者,问道:

    “老人家,你们这里怎么不种粮食?”

    老者以为他们都是外乡人,热情的回答:

    “我们以前都种粮食,一直产量不高。今年有个什么五冠庄的人来,在这里研究了很久,说这些地方是盐碱地,不适合种庄稼,可以种棉花……”

    棉花现在是新鲜玩意儿,在洛阳算得上是奢侈品,给五冠庄赚了不少钱。

    李卓就任渤海郡丞还没满一年,五冠庄的人就能说服这些农民改种棉花,应该下了不少功夫。

    “你们种那个棉花,不怕没粮食吃么?”魏征问道。

    老人笃定地说道:

    “不怕,五冠庄的人给咱们算过账,一亩地能收多少粮食,他们提前把双倍粮食给我们。只要听他们的指导,种好棉花种就行了。”

    罗士信看见一样东西,惊讶的说道:

    “咦,这里居然有海盐?”

    他家境贫寒,从没想过,村里人居然用得起海盐。

    魏征尝了尝,确实是东海盐。

    老人自豪的说道:

    “以前我们可吃不起盐,自从五冠庄的人来了,只要种好棉花,还有很多时间。我儿子一家都去盐场帮忙,不但盐随便用,还有工钱……”

    李卓最初的盐场在莱州湾,就任渤海郡丞之后,让人开始在无棣县晒盐。

    这个老人的儿子一家,应该是在那里帮忙。

    “这是油纸伞、蜂窝煤、曲辕犁、锄头、石磨、腌肉、水堆……”

    李玄霸在屋子里寻找,如数家珍,一一念出来。

    整个屋子里,除了极为便宜的筷子,其它工具基本上都是五冠庄生产。

    罗士信没明白其中关联,老人解释道:

    “我儿子一家在盐场干活,都有铜钱拿回家,没有时间自己做这些工具,就到镇上去买……”

    五冠庄的到来,改变他这些人的生活方式,赚钱方式,提升了他们的消费水平。

    “我还以为你们都喜欢五冠庄呢……”李卓笑道。

    “当然喜欢啊,有了五冠庄,咱们看得见盼头。不像前年,种了一年的庄稼,大水一冲什么都没有了……”

    “不但我们,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好多小伙子都想去五冠庄。我孙儿也在盐场干活,他们管事看他老实本分,还想推荐他加入护卫队呢……”

    这下子,李卓都有些吃惊了。

    李卓的私兵,早期都是洪水破家的人,无家可归,归属感很强,后来加入的人,考核很严格,一都选择熟悉的人。

    申不器扩充护卫人手,就从煤矿工人里挑选,盐场也是这样。

    干的好的人得到推荐,成为其中一份子。

    李卓走出来,见远处有一头黄牛,老人似乎猜到他的意思,说道:

    “这头黄牛是五冠庄的,咱们负责养好,每个村用半个月……”

    看来,做得还算周到。

    李卓点点头,正好遇见老人的孙子回来,老人着急的问:

    “不是说三天才回来么,你莫不是犯了错,被人赶回来?”

    他孙子汤大强连忙解释:

    “不是,是我已经通过考核,成为预备队员,队长放假……”

    “你们似乎很高兴……”一直默不吭声的杜伏威,忽然问汤大强。

    “那是,干得好可以去历城五冠庄,见到高唐侯他老人家呢,那可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与有荣焉的说。

    看汤大强一脸憨厚,杜伏威若有所思:

    “我明白了……”

    阳信附近的人,和五冠庄几乎不可分离。即便是普通农户,都以用五冠庄的东西为傲。

    辅公祏粗枝大叶不知道,杜伏威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以往的历史上,通常会用一个词:

    民心归附。

    将来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附近的这些人,肯定会选择他们更信任的五冠庄。

    或许用不了多久,渤海郡的百姓,可能只知道李卓,知道五冠庄,而不知道大隋,不知道杨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