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 第四十二章:分田政策调整

第四十二章:分田政策调整

    持续数天的军事行动,王浩终于彻底占领了兴贤乡。

    整个乡内,几乎所有有恶性的地主都被灭了族,大部分被分田后跑了,丫鬟小厮婢女全部撕毁了身契变回自由身。

    同时,轰轰烈烈的丈田行动开始了。

    为了避免出现在分田时徇私舞弊等现象,王浩派遣的是拥有多次分田经验的钱水庭,以及用来审判恶霸和徇私舞弊佃户的钱茂才率领的执法队,同时自己也亲自坐镇。

    在花了七八天后,总算是将兴贤乡的所有土地给分配干净,王浩也等于彻底占领了整个龙泉县的五分之一。

    (兴贤乡是龙泉最大的一个乡)

    而王浩也毫不客气的将未分出的田亩作为公产,佃给那些家里田不够的农户来种地。

    对于投奔而来的读书人,则是由苟步励来进行接待和培训的。

    原来的钱氏宗祠,以及被王浩给拆了改成了学堂和军校。

    前者用来给村里的孩子教书,后者则是给军队里的军官进行扫盲。

    学堂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很普通的学塾,王浩在兴贤乡办了两座学校,不收学费,管中午一顿饭,而且并不强制农夫把孩子给送过来。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办学校,纯粹是赔本的买卖。

    一个孩童得学多少年才能顺利出师啊?

    只教算数和汉字也要数年时间的,那时候,恐怕王浩早就占领了整个府城甚至整个江西了。

    建立学校纯粹是为了给那些有上进心的家庭一个将来留下一个出路。

    学校虽然现在没有,但以后有用,这是持续给自己政权提供读书人的机构,不能不办。

    而那个军校其实就是扫盲班,王浩几乎是强硬的推行这套政策的。

    靠着自己的威望和战功,压服那些大老粗,让他们通通在训练结束后滚去军校识字去。

    其中就包含三个大队长,胡一刀,李来顺和马大奎。

    这三人叫苦不堪,但又不敢反抗王浩的命令,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去识字。

    军校内,苟步励手持文士剑,作为王浩手下仅有的两位秀才之一,任职副乡长的他在王浩练军和分田时在他的身后默默的管理着武起乡的民政工作。

    和马鸣一样,身为读书人的他每隔几天就要抽出空来教导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

    虽说苟步励也提倡有教无类,但是那些扁担到了不知道是个“一”字的武夫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这帮人向来脾气不好,加之又打了胜仗,对那些塾师就更不客气了。

    这里面也就他和马鸣镇得住场子。

    他可是从龙的老资历了,是跟着大梁一代目皇帝起兵前就追随的老人。

    马鸣虽然是新投靠,但他有个在军中的姐夫,那些武夫多少要给他留点情面。

    而且那些武夫的学习效率之地下令他汗颜,宁愿去教顽童也不想去教那些粗鄙武夫。

    而且不止是他,那些被王浩留下来的私塾塾师,也在和苟步励抱怨。

    他此次来,就是为了安抚那些塾师的。

    只见苟步励面前的两位塾师都是面露苦色,想要辞退这一苦差事。

    “你们莫要和那些武夫起争执,只不过是梁王要他们去读书识字,他们也是一时间不适应罢了。”

    苟步励宽慰着那些塾师,直言自己也是经常来这里为他们补课,那些武夫若是有什么出格之事,可以报于他,他在转告梁王,必让那些武夫乖乖听话。

    两个塾师面面相觑,没办法,既然苟步励都这么说了,那他们也只能接受了。

    闲聊之际,苟步励又从两位塾师这里得知本地的缙绅。

    光是兴贤乡,就出过两个探花,两个解元,八个举人进士,真不愧是翰林多吉水,朝堂半江西。

    这里的士子简直卷的爆棚!

    也正是因为出了大量状元,探花和许多进士,才导致这些乡村土地兼并加剧。

    江西本来就不是什么农业大省,又挤进来那么多举人进士侵占土地,整个江西根本找不出来多少自耕农。

    这里要么是大地主,要么是分出来的小地主,普通农民全部沦为佃农。

    王浩没来时的钱家庄,钱老爷独占八成的土地,他分出去的钱姓小地主又占了一成,剩下一成由全部的几百名农户来分,分的过来吗?

    而且这还不算什么,根据史料记载,明末的江南豪族,那才是田土侵占大户呢,

    一家独占百万亩土地也不稀奇,在那种地方,你根本找不出异姓的自耕农,全部都是被迫改名融进大户宗祠,如那孔家,在曲阜,当地异姓要么被吞并要么被赶走。

    这样的士绅犹如一个个肿瘤,不拔除那些可以避税藏匿人口的大地主,根本无法拯救大明。

    崇祯办不到,因为他那样等于在斩除自己的根基,而王浩就不一样了,管你什么大地主,不配合分田就是死!

    一个个吃的满脑肥肠,肚子里的油也该刮刮了。

    在了解完此地的情况后,苟步励离开了这里的学堂,回到了乡镇府上。

    王浩正在那里伏案处理公文,见苟步励来了,急忙招呼道:

    “苟先生快请坐。”

    说着,便起身为他倒茶。

    苟步励是个士子,自然很受用王浩这样礼贤下士的情节,但他还是拱手说道:

    “公子,于礼不合。”

    王浩则毫不在意的说道:

    “没关系,先生劳苦功高,我不再的这些天,都是先生一力维持,真是辛苦先生了。”

    苟步励捻着胡子,说道:

    “公子,分田之策,吾认为行事太过粗暴,不可为长久之计,应当与以调整。”

    王浩有些蒙蔽,奇怪苟步励突然说起这个,于是问道:

    “有何不妥?”

    苟步励解释说:“田肯定要分,但不必直接杀了地主,公子将来必然需要大量读书人来治理国家,现在杀地主太过,会遭受其排斥的。”

    王浩认为苟步励说的有点道理,于是说道:

    “确实如此,苟先生有何良策。”

    苟步励说道:

    “应当将地主也分而划之,将自耕农,小地主,土豪,士绅以及江南巨贾分割开来。

    小地主和自耕农的田,最好不要分,如果一家人数太多,勒令起分家即可,这样他们自然会将田产分开。

    土豪和士绅,应当规定他们能留下的田产数量,如一家最多留下两千到三千亩田产,剩下的全分!同时不动他们的家产,也令其分家单过,这样受到的阻力也就最小。

    而至于那些占地几十到百万亩大地主,一家最多留下一万亩田产,同时勒令起分家,家产也要交出一半甚至以上!这样,再大的家族,也不会是铁板一块了,必然为了分家而大打出手!”

    王浩听着苟步励的想法,这是变相的推恩令了,不过可行性确实很高。

    看着一脸严肃的苟步励,王浩感觉自己还是小看这个假道士了。

    突然很想知道苟步励到底是那里的人,又为什么会被自己老爹给应为座上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