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 第四十八章:以寇制寇

第四十八章:以寇制寇

    锄地王和扫地王这俩货在崇德和永兴两乡内大肆屠杀地主士绅,趁着王浩彻底击溃了龙泉所有机动兵力后,以极快的速度攻占了两乡。

    这俩货想学着王浩行事,但完全不得要领。

    锄地王张有田,在打下李老爷家的庄子后,杀了李兴教全家,霸占了那里的田产。

    然后,这货想分田,但手下根本就没有愿意依附他的读书人,只有两个跑不及的童生,被他抓住,强逼这俩人帮他分田。

    两个童生那里分得过来?

    又添进来许多认得几个字的农户,然后,这些农户就开始为了自己家和朋友家争抢那些上田而大打出手。

    村里田产本来就不多,锄地王自己就占了一半多,那些被他看为自己的私产,拒绝分出,只拿出来租佃。

    然后,他麾下那些贼首也开始有学有样,跟着他霸占田产。

    分田行动被他搞的乌烟瘴气,这货想约束手下,但抢上头的贼首根本不听命令,下面的底层佃户也不满意。

    合着跟你暴动时我们是佃户,跟你暴动后我们还是佃户。

    那我们特码不就白暴动了!

    无奈之下的锄地王只能再次选择扩充地盘,这项行动果不其然得到了贼众的大力支持。

    锄地王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流寇的基本行动模式,开始出动部众裹挟周边百姓行事。

    所遇地主士绅甚至自耕农无不被抄家灭族,这货根本约束不住部众,所到之处烧杀抢掠。

    这家伙趁着王浩把龙泉的兵力给打没了,无法出动平叛军,扩张速度是王浩的好几倍。

    几天时间就占领了全乡,但全乡的人口骤然降低了超过三成。

    首先是地主士绅,包括小地主和自耕农在内全灭。

    裹挟行事时又有大量农民趁乱逃窜,好好的夏忙,被这货搞的七零八乱。

    地下佃户和农夫的不满声越来越大,他们想回去收粮食。

    地盘越来越大的锄地王原本不想停下来,但是下面的反抗意见越来越大,才不得已停下收粮食。

    而永兴乡的扫地王,遭遇的情况和锄地王差不多。

    这厮开始倒是想公平分田,但跟着他起事的其余石匠不同意。

    不是所有人都跟王浩那样,有老爹留下来的文武班底可用。

    不同意的结果就是要么战,要么妥协。

    然后扫地王选择了妥协。

    干嘛要战呢,大家一起多分一点田,比其他农民更平等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起事的石匠每人一千亩地,扫地王做为首领分得五千亩,然后其他佃户每人发两亩地意思意思得了。

    反正大梁王那边不也是每人两亩地吗,都一样。

    可以说,扫地王公平的对待了每一个人,只不过他的人比其他人更公平。

    因此,扫地王的地盘反而要比锄地王要稳固一些。

    但讽刺的是,即使是这样离谱的分田方式,底层的百姓和佃户们在度过最初的动乱后,也依然陆陆续续回来了,并选择臣服与两位大王。

    不为什么,因为这俩首领虽然不靠谱,但好歹也是底层出身,他们不收辽饷不收杂派不收火耗,还学着王浩分田和减租减息。

    你别管他们分了多少,减了多少,反正人家是分了也减了。

    这就足够农民顺利活过今年,而且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税收来收取农税的话,百姓基本上也不会选择反抗了。

    因为比起官府,还是反贼这里更好。

    又是两乡暴乱,消息陆续传来,龙泉知县刘汝谔都麻了。

    下面人问他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凉拌!番茄西葫芦炒鸡蛋!

    原本他还想趁着夏收粮税,赶紧在募一些兵马好剿灭王浩。

    结果一下子崇德,永兴两个乡直接没了。

    官吏下乡催粮,多半被两乡贼众直接打死,而至于王浩的地盘。

    自从官军进剿而打败而归后,根本就没有任何官差敢去那里。

    这下好了,原本只是少了一乡之地的赋税,现在直接龙泉周围六个乡(坊)直接丢了一半。

    不用想了,今年夏粮是怎么也收不齐了。

    而至于进剿,刘汝谔是再也拿不出钱粮了和兵丁了。

    本来就只杀了一头肥猪,还是趁着王浩他爹起事,刘汝谔才选了一个民愤最大的给套了一个谋反的罪名给抄家杀头。

    现在抄了陈书户得的那批粮食和财帛早就花完了。

    而知府大人借去的六百乡勇,在剿灭了永丰县的民乱后只回来了不到二百。

    倒不是那些人都全死了,乡勇真正阵亡的很少,而剩下的大多数则都被知府拉去服徭役了,少说半年才能回来。

    无可奈何的刘汝谔只能应硬挤着拿出了一些银钱,来给那些乡勇充当遣散费。

    没办法,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收不上足够夏粮的刘汝谔根本养不起兵,只能解散他们。

    其实他是可以强逼乡勇留下并欠饷拖饷的,但是刘汝谔没有,因为他是个好官,是个清官,深感百姓疾苦的他做不出那些事。

    不过乡勇们可不管这些,这几百乡勇有一些是兴贤乡出身的,得知王浩占领了那里后急着回家去查看。

    结果发现家里不仅什么事都没有,还分了田,多佃了地,粮税也交的少了,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当下那些乡勇二话不说就投奔了王浩,让他又得了一百余参加过战场的健壮兵丁。

    刘汝谔内心很是惆怅,自己上任以来,四个月的时间好像除掉了王霸沟和万阳山两处土匪反贼以外,就什么事都没能做成。

    而且官军大败后,唯一支持自己的尤典吏也战死了,自己现在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那些胥吏,因为土地的丢失,又开始横征暴敛,根本不把他这个知县给放在眼里,对于他的政令阳奉阴违。

    龙泉县现在就是一片糜烂之局,刘汝谔面对这样的乱局有心无力,在不平定下崇德和永丰两地的民乱,刘汝谔今年铁定丢帽子,说不定还得进大牢。

    绝望之中,刘汝谔想起了一直在和王浩进行物资交往的莫静然。

    他心里想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寇制寇。

    刘汝谔唤来莫静然,并对一脸蒙蔽不知道县尊何意的莫静然说道:

    “莫员外,本县听闻那武起乡反贼王浩颇有仁义之名,他治下的民众甚至要比本县治下的民众生活的还要好,可有此事?”

    莫静然不明所以,只是说道:

    “自小女被那贼寇掠走之后,某就一直派遣家奴前去商议赎金,只是那反贼屡屡反悔,每次收了物资就拒不归还小女,不过听去过反贼那里的家奴所说,此贼确实颇有本事,将麾下民众治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所以,传闻大概是真的。”

    刘汝谔点了点头,然后又对莫静然说道:“我想请员外做个信使,与那王贼和谈。”

    莫静然不明所以:“县尊是要招安那王贼吗?”

    刘汝谔摇了摇头:“非也,那王贼多半不会选择招安的,但和谈我想他应该会很愿意。”

    莫静然隐约猜到了些什么,于是问道:“县尊要拿出什么条件来?”

    刘汝谔说道:

    “没有条件,你只需告诉他,崇德和永丰两乡百姓苦不堪言,让他自己便宜行事便可,那王贼是个聪明人。

    而且他新收了那么多夏粮,想必也无处贩卖,莫员外若是愿意发一笔财,可去那里收粮,六乡就那里没有春旱,想必是丰收,怎么样,员外可否愿意去帮本县递话?”

    莫静然已经明白了刘汝谔的意思,他严肃道:“县尊这可是在饮鸩止渴啊!”

    刘汝谔点了点头,无非为了本官的乌纱帽罢了,莫员外可愿前去?

    莫静然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鄙视,不过转瞬即逝。

    他立刻拱手说道:“愿为县尊分忧。”

    刘汝谔点了点头:“且去吧,本县累了。”

    “告辞。”莫静然转身离去。

    刘汝谔看他走后,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

    嘴里喃喃自语:“我不能走,我若是走了,也不知朝廷会派谁来这里,为了一县庶黎,我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