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 第七十章:开会(4k求追读)

第七十章:开会(4k求追读)

    钱长乐升官了。

    自打话剧演出结束后,诉苦大会开始后,钱长顺在台下就听傻了。

    那些苦难曾经他以为很远,但没想到就发生在身边。

    他个人对钱宏德的印象还不错,因为他们是亲戚。

    作为读书人的他除了下地干活就是躲在家里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他都不清楚。

    不知该说什么,就愣愣站在那里,听村民一个个上台诉苦。

    诉苦大会结束后,钱长乐像是换了一个人似得,对原本摸鱼的工作开始兢兢业业起来。

    做事也愈发认真。

    作为本地读书人中的积极份子,而且做事非常认真负责,王浩当然是要加以重用的。

    而正好王浩又新扩充了地盘,钱长乐因为做事积极,也升了一级,转到吏房做主管。

    安排完人员升迁,王浩在乡镇府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

    钱老爷家的会客厅,被王浩改造为会议室。

    本次参加会议的人不少,王浩,苟步励,张玉山,胡一刀,李来顺,马大奎,马鸣,还有几个老资历的村长。

    如钱水庭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会议的近一半都是军头,领兵的人物这次全来了。

    有心者已经从这次会议的人员规模上看出了点门道来。

    人员坐齐,王浩笑问:“话剧都看过了吧,感觉如何?”

    “看了。”

    众人点头称赞道:

    “非常不错。”

    钱水庭感慨道:“演得很真,我每次都不忍看完。”

    “我觉得可以改编成戏曲。”马鸣率先提出建议:

    “我见村民都义愤填膺,这个戏是演给他们看的,想必已经演到他们心里,现在应该提升剧本的质量,改编成戏曲,扩大影响的速度更快。”

    马大奎在一旁听着小舅子的话,忍不住说道:

    “大王,能不能换个人来演钱扒皮?不要看俺长得凶就像地主老财了,俺那天差点让乡民给拽下台,要不是钱村长带着农兵过来,俺怕是要被揪下去打死!”

    “哈哈哈哈!”

    众人放声大笑,就连苟步励都笑个不停。

    王浩笑笑后安抚了一阵马大奎,允诺他换人来演。

    苟步励这些天也是深有所感,他虽然一直想要造反,但他的造反思想很传统。

    无非是占山为王,广交士绅,杀官放粮,施恩与民,结交三教九流,随后静待天下之变,再趁机揭竿而起。

    直到现在,苟步励完全接受了王浩的做法,开始接受底层变革路线。

    他发言道:“话剧这种戏很好,老百姓一看就懂。先演话剧,再开诉苦大会,老百姓的情绪就调动了。

    若是官府来剿,甚至可以就地征调入军,因为他们都不想再过以前的苦日子。

    老夫觉得,今后每扩张一个地方,就先给农民分田,再演话剧,接着开诉苦会,开完诉苦会,立即招兵买马,百姓必定踊跃投军!”

    “苟先生说得好!”王浩带头鼓掌。

    话剧讨论完,王浩开始询问马鸣户房的丁口数据和存粮和存银的数据。

    听到王浩的询问,马鸣立刻站起身拱手说道:

    “公子,目前我部有丁口五万有余,其中男丁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三口,女丁二万五千四百三十口,十二岁以下孩童另有造册。

    户房存粮约有八万石有余,足够全部人口吃上两年,(平均下来一人一年约吃四石,不是吃饱那种。)存银为三万一千八百六十四两七钱五分。”

    王浩点了点头,和他对的账簿大差不差。

    这些粮食和银子基本上都是从自己半个县城的地主老财哪里搜集过来的。

    尤其是地主家存的陈粮。

    这些地主什么都是喜欢存起来。

    粮食存起来,银子也存起来。

    光是一个钱老爷家里就有几千石粮食,多数都屯的发霉,基本上一个村庄就有一个豪强。

    王浩卖了很多陈粮,留下的都是不必经过晾晒就能吃的粮食。

    统计这些粮食和数据是有原因的。

    一是王浩需要得知自己一方的后勤储备数据,方便后面进行调整。

    二是要给于在场人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这边有钱有粮,饿不死。

    这个很重要。

    统计数据完毕,王浩开始转头面向几个军头。

    张玉山率先站起来说道:

    “骑兵队,一十五人,有马二十六匹,正在训练骑术的预备军二十人。”

    接着是胡一刀。

    他起身说道:

    “第一大队,共计农兵五百七十八人,皆是操练四月以上的老兵,有一半人参加过第一次反围剿,剩下的人也围攻过龙泉百户所,基本上都有作战经验。”

    李来顺也起身说道:

    “第二大队,共计农兵五百八十人,参加过龙泉百户所作战的老兵占多数,约有二百新兵没有经过战事,都是和张有田一战后吸纳的新兵。”

    马大奎也跟着说道:

    “第三大队,共计农兵五百一十人,我的人最少,新兵也最多,老兵最多只有围剿不愿归顺的作乱乡民的经验,再有就是和张有田打了一仗。

    多一半都是新吸纳的新兵。”

    王浩点点头。

    几个大队长全部坐下。

    问完军头后,王浩看向坐在末尾的陈铁军。

    陈铁军是从王霸沟开始就追随老爹造反,现在又跟着自己造反的老资历了。

    他以前是军器所的匠户,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陈铁军的父辈全是匠户,整日整夜给军器所的太监干私活。

    军器所在明朝中后期完全腐化,沦为了太监和官吏的公用的私人场所。

    这点从在册人数上就能看出来。

    明朝的中央军器制造业的规模从开国到灭国的规模不是变大,而是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

    明朝的兵杖局从原来3163名工匠,到隆庆年间只剩了1781名。

    军器局原有工匠2947名,但是,到了嘉靖二年,只剩下工匠1910名。

    中央武器制造能力基本瘫痪,取而代之的是边军的军备制造。

    中央制造武器规模的缩小,与之相伴随的是地方武器制造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地方武器制造局的所有行动,特别是火器的制造是在明廷的严密监视之进行的。

    地方上进行武器制造的机构是卫所。

    所以,明朝时期火器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地方武器制造的发展,而不是中央军器制造局的进步。

    制造的军事上需要的兵器主要有弓弩、火器、盔甲等等。

    中央军器制造局缩小以后,其所生产的弓弩、火器制造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

    在明朝初年,火器是机密武器,是精锐部队列装的。

    到了永乐时期,随着安南神机铳的传入,京营作为战略打击部队自然列装训练,地方部队就不列装了。

    随着仁宣以后,边境危机逐步严重;边军开始列装先进火器,但这火器平时不属于边将管理,有专门的监枪太监。

    在传统时代,研究产生于实践,没有专门的研发与论证机构。

    边军长年作战,在使用上自然对新式火器更敏感,需求更旺,甚至会带来火器革新。京营显然没有这个动力。

    到这时候,各边陆续就依据自己情况开局制造,而且之前的火器逐步大众化,朝廷也放开地方制造。

    比如戚继光在蓟镇就新置虎蹲砲、火箭盘枪、碗口砲、石砲、炸砲、鸟嘴铳、夹钯铳、火箭、飞枪、飞刀、飞箭。

    这时候的模式已经是:边镇从工部要钱,自己制造武器

    边军成为革新的主力,无论是火器还是盔甲都远超过中央。

    到了崇祯年间,大同总兵王朴就说同样的盔甲兵部制造需要11两,边镇只需要3.7两。

    袁崇焕也抱怨工部制造武器不合规,质量差。

    更别提还有大将杜松被工部把锈迹斑斑的头盔涂一遍漆就拿去给人家用,结果被流失一箭洞穿头盔。

    明朝的衰亡,从中央兵器制造上就能窥见一斑。

    而陈铁军在这样一个腐败的军事部门上班,而身为一个匠户,他的待遇可想而知。

    太监和官吏让他们这些匠户给他们干私活,接私单。

    对于官府的订单旁若无闻,能敷衍就敷衍,不能敷衍就以次充好。

    对武器原料疯狂漂没倒卖。

    他没日没夜的给太监干活,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日子的他找了个机会装死后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逃出了哪里。

    流浪到江西后被出门做生意的王霸强捡到,后来带回家里。

    也就是他带着铁匠学徒,给王霸强打造盔甲。

    在王霸强死后,又跟着王浩,带着四里八乡的铁匠打造武器装备。

    陈铁军站起来,唯唯诺诺地说道:

    “那个……陛下,工房一共打造出长枪六十余把,梭镖九百余杆,扑刀和长刀融了不少,现有库存有三百余把,嗯,总共加起来也不够武装所有士兵。”

    王浩招呼他坐下,并和蔼地说道:

    “没事,陈叔你接着监造便是,莫要松懈,兵器还请尽管凑齐。”

    陈铁军擦了擦汗,长长的舒了口气,重新坐下。

    等陈铁军坐下后,王浩开始对会议上的众人说道:

    “方才是透漏一下家底,也是统计一下我部现有多少人可用,可以用来应对接下来巡抚的围剿。”

    “啥,巡抚要来围剿俺们?”

    众人纷纷惊呼。

    苟步励面色凝重地问向王浩:

    “公子,此言可真?”

    王浩道:“千真万确,我的同窗好友蔡文诏送来的消息,说是巡抚在南昌逼迫士绅大族出纳钱粮,并且对赣南地区放出了探子,很明显是要动兵。

    大伙也知道吉安不只是我们反了,安福县、泰和县也有义军在围攻县城,除此之外,萍乡,瑞金,石城……赣南和赣中到处都是义军,江西巡抚若是在不清缴,他就离落马不远了。”

    王浩的消息当然是假的。

    他能怎么说,总不能说自己开的天眼,知道一个月后,等江西巡抚解学龙的水军和乡勇集合和操练完毕,就会立刻动身清缴江西的义军吧?

    王浩在龙泉造反,弄得龙泉知县不好过,吉安府其他县的县官也不好过。

    安福县、泰和县两县也闹起了民乱,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今年征收夏粮逼迫过甚。

    永丰县原本因为太监盘剥给造反的民乱被知府借调龙泉知县刘汝谔的乡勇和州府军户平定后,有一部分逃窜到各地。

    其中就有一些人流落到安福和泰和。

    一看官府不做人后,有过造反经验义军成员立刻揭竿而起。

    搅得二县不得安宁。

    然而知府对此旁若无闻,只是让两地知县自行处理。

    那两地知县处理得了那么多顺势抗粮的乱民吗?

    只能紧闭城门上奏减免赋税了事,还不一定能得到崇祯允许的减免。

    江西的钱粮,崇祯只允许压征,减免是没门的。

    减免了粮赋,朝廷怎么筹备辽饷?怎么维持朝政运转?

    江西整个赣南地区似乎都不安宁,连带着江西中部也开始愈演愈烈。

    而江西巡抚解学龙,也终于修完了滕王阁。

    他借助着修建滕王阁一事,理清了南昌周边的士绅关系,又借助修建好的滕王阁,开始宴请周边士绅。

    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让士绅筹集粮饷,提供良家子,准备用于南下剿贼。

    解学龙其实是个牛人,历史上,他手下没有正规军,却把江西义军全剿了。

    先是火速南下剿灭了石城和瑞金的义军。

    吴万乾的义军被他打败,瑞金三大田兵首领死了两个。

    清缴完这里的义军,他又马不停蹄的配合袁州知府田有年,将纵横萍乡的萍乡贼给灭了。

    随后又接着转战,剿灭铅山县作乱的妖道密密教。

    张普薇、马廖洋两个妖道,利用密密教作乱造反后又产生分歧,被解学龙抓住机会一举荡平。

    一年时间,江西无论是起义军还是造反作乱的反贼。

    基本上被清缴了个遍。

    而且,还不止以上这些,后来鄱阳湖周边也闹民乱,同样是解学龙出面平定的。

    可惜呀,遇到南明小朝廷,卷入无休止党争。

    罢官闲住,变卖家产,捐助军资。

    南京城破,投江殉国。

    解学龙耗费一年时间,在南昌慢慢修滕王阁,想要青史留名只是其中之一,更深层次的意图是捋清士绅关系网。

    否则他哪来的银子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