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见光明 » 第三章 病少年(三)

第三章 病少年(三)

    夜里,李仲景再次开发自己孩子的基因能长廊。

    置身于长廊之中,熟悉的廊面,熟悉的尽头。

    李仲景这才发现,自己仿佛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注重过第一条长廊。从一开始,他就走向了第二条长廊,越过了第一条长廊。

    现在,经过仔细观察后,李仲景发现,这第一条长廊,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所有长廊里最特殊的一条。

    因为,如果算上进入的路口,其它的每一条长廊,都有着三个出口。而第一条长廊,是所有长廊里,唯一一条,只有两个出口的长廊。

    它的第三个出口,被一堵墙封死了。

    李仲景的基因能,说来也神奇,叫做八相频动。八相频动的能力是:感应并控制一定范围内切与主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物体震动频率。

    简单来说,就是感应和跃动。

    所以李仲景能感应到长廊中不同强度的廊面。

    在感应下,李仲景发现这堵墙,和其它的廊面,不一样。可却说不上哪里奇怪。

    因为直接的感应会比间接的感应要强,李仲景就试着靠近那堵墙。那堵墙,和长廊的花纹有所不同。他伸出手,轻轻触摸那堵墙。

    又因为,李仲景曾使用过打破长廊的方法离开,所以他对长廊的材质有过研究和了解。

    只是一摸,李仲景就发现墙的材质与长廊的材质是完全不同。墙的材质不知道是什么,摸上去好像很是尖锐,很是坚硬。

    他试着推了一下墙,就轻轻一下,墙却是应声倒塌。

    原来,这堵墙,只是一只纸老虎,只是在这片空间,有什么偏差了自己的感应。

    透过倒塌的墙壁,李仲景看到了长廊外。

    上次,他找到并打破了长廊中脆弱的一段,也曾看到过长廊的外面。那时,长廊外,是一片混沌,是无尽黑暗,仿佛这片空间,就在黑暗中,这条长廊,凌驾于虚无。

    那被打破的长廊的一段,悬浮在长廊边,化作了菱形的碎片。基因能开发中,越趋向于方形,就代表基因能开发的越高,

    基因能开发,从点,线,面,三角,四边出发,每一个点代表百分之一,每一条线代表百分之五,每一个面代表百分之十。

    而三角和四边由面构成,三角但却分为不规则和规则的。越趋向规则,越说明开发的完美。

    菱形,代表着开发百分之六十。

    这次,长廊之外,不是无尽黑暗。李仲景看到的,是另一条长廊的廊壁。

    墙的那边,是另一条长廊。

    李仲景震惊了。

    难道,还有一条长廊,是只有两个出口的吗?

    难道,这条长廊真能走到尽头?

    倒塌的墙一点一点消散,整个墙面也开始一点一点消散。

    直到整个墙面都消失不见,一块方形碎片,突然出现,悬浮在长廊之中。

    前面还只是震惊,现在,李仲景整个呆住了。

    方形,象征着百分百开发,即完美开发。

    这是温如的答案。

    从呆滞的状态中脱离,李仲景伸手拿下悬浮的方形碎片,握住。

    然后,走向另一边的长廊,仔细检查了一番。

    发现没有任何区别之后,李仲景又重新走回第一条长廊里。

    试过了一种,那另一种也要试一试。

    就像考试优先选取最高分,基因开发,是同样的道理——优先选取最高开发。

    既然手中已经有了百分百,已经稳了,那又何尝不去试试另一种结果呢?

    结果无疑重要,但过程同样重要。

    虽然不知道倒着走,是不是靠自己的身体去推倒那面墙。

    虽然不知道墙倒了还是否有用,但李仲景还是试着在长廊里倒行。

    正常行走时,李仲景在不断靠近长廊尽头,所以在李仲景的眼中,长廊是不断变大的。

    现在,李仲景在逆行,他是在不断远离长廊尽头的,所以在李仲景的眼中,长廊则是不断的变小。

    原本,长廊的构造是-<;刚才,李仲景打破了那堵墙,长廊的构造,随之变成了>--<。

    一步,两步,三步……

    当李仲景来到--中间时,突然,李仲景踩空了一步。

    踩空,一般是会下意识的看向脚,并停下脚步。

    李仲景没有犹豫,他继续看着长廊,往后走着。

    接着,李仲景踩空了第二步。第二步,是另一只脚。

    他的双脚,皆已离开了地面,失去重心的李仲景向下坠去。

    如果说俯看是上帝的视角,那仰视,就是地狱的视角。

    李仲景就处在地狱的视角。

    而且,随着他的身躯不断下坠,看到长廊外的部分越来越多。

    明明处在一片奇异的空间,那种坠落的真实感还是覆盖了李仲景。

    明明两个长廊之间没有一处空的地方,李仲景却从长廊中坠落了出来。

    那墙的位置,是长廊的正中心,正是李仲景坠落的位置。

    一堵墙,隐藏着两个完美开发的碎片。

    长廊的尽头确实是两个分支,但那两个分支,却不是想象中三角延伸的,而是拐点延伸的。

    确切的说:整个长廊,不是以树枝状延伸出去,而是以拐杖的形式延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方形。

    方形?完美开发基因的碎片,不就是方形吗?

    李仲景将手中的方形碎片掏出,在视线里和长廊进行对比。

    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近大远小这个道理。

    近大远小,是一种空间的概念。

    远处的场景,会随着靠近而变大,近处的场景,会随着远离而变小。

    它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当达到足够远的时候,远处大的东西,会和近处小的东西,一样大。

    整个长廊,与李仲景手中的方形碎片相吻合。

    那整个长廊,不就是完美开发基因吗?

    李仲景伸出了手,试着在自己的视角里,握住长廊这块方形。

    诡异的是,李仲景做到了。他握住了视线中的整个方形,整个长廊消失不见。他不再坠落。

    张开手,他的手中,是第二块方形碎片。

    环顾四周,除了自己身畔,整个空间,只留下一片黑暗的混沌。

    李仲景,就这样悬浮着,悬浮在他也不清楚的地方。

    既然,已经都消失不见,那也没有开发的可能了,也没必要再待在这里。

    李仲景醒了过来,他脱离了开发。

    李仲景成功将他孩子的基因能完美开发了。

    他的妻子和孩子正看着他。

    李仲景沉默了一下,颤声道:“成功了,完美基因能开发!”

    他的妻子笑了:“娃儿,快试试。”

    试过之后,真如“夫子”所说,李仲景孩子的基因能完美开发后的功能是:囚禁和储存。

    囚禁,用一座没有出口的长廊来困住别人。

    囚禁的时间,则是根据双方“灵”的差距。如果他的“灵”比对方的“灵”要强大,那就根据他超出对方的“灵”按一定比例换算时间。

    如果他的“灵”比对方的“灵”要弱小,那就根据他的“灵”按一定比例来换算时间,他不主动解除,那就直到他的“灵”耗尽为止。

    就是说,无论是比他强的,还是比他弱的,他的长廊都能对方囚禁一段时间

    当然,遇到真的强出很多的人,那就会一瞬间耗尽他的“灵”。

    恍惚间,李仲景想起了老师之前对他说的话。

    那时,老师说:“仲景啊,我这一生,就认定过几个人,他们各有所长。

    甚至是你,都不算我的认定。

    如今,我又多了一个认定的人。”

    “谁?”李仲景当时很好奇的问道。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很好,也知道老师的眼光很高。

    “温如。”

    当时老师的话,让李仲景铭记在心。

    可是,后来,李仲景才发现,被老师如此称赞的,居然不是末日班的孩子,而是一个天天打工偷课的小子。

    其实,李仲景也知道温如的难处,他也不是看不起温如。

    只是,从前,李仲景的家庭也不好。他的父亲患病在床,母亲和他都要干活,赚来的钱除了日常开销,都砸在了父亲的药上。

    可李仲景是学习的料,他无比向往学习,也像温如一样,总是工作完去学习。

    可就因为深入学习,沉迷了那么一点点时间,让李仲景错过了和母亲的轮班,让他错过了照顾父亲。

    他的父亲早知自己是累赘,早就不想耽误他们,奈何他们一直在身畔照顾,不好解脱。

    就那一点时间,他的父亲,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就这样,因为学习,李仲景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后悔了一生。

    所以,李仲景觉得,要承担起家的责任,就不能一心二用。

    所以,李仲景想让温如抛弃学习的念头。

    但现在,李仲景发现,自己好像错了。

    温如,可能是一个比自己更有天赋的孩子。

    望着月,李仲景喃喃道:

    “温如,一个平平无奇的偷课小子。

    居然有这等智慧。

    居然能让老师如此注重。

    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另一边,少年离开学堂,路过街坊。

    路上,有许多少年认识的街坊邻居,他们亲切的问候着少年。少年也微微的鞠躬,嘴上回应着,向街坊的那些邻居打招呼。

    一个大妈拖着一车袋子,低着头,艰难的行走。

    “肖姨好。”少年认出了大妈,“我来帮您吧。”

    没等肖姨答应,少年就到了她车后面,推着。

    少年推的也不快,也不慢。快了,肖姨会跟不上,搞不好肖姨还受伤。慢了,肖姨在前面拖着,就会有压力,就像刚才那样,艰难行走。

    这些都是少年的细节。

    肖姨回过头,看了看温如,笑道:“哎,小如真懂事。”

    她抬手,抹了下脸,放下的,是湿润的手。那是她的汗,那是劳动的果实。

    路上,少年依旧和邻里打着招呼。

    “陆伯好。”

    “小如忙完啦,准备回家吃饭啦?”

    “嗯,回家,烧饭给阿策吃。”

    “叶叔好。”

    “小如啊,来,叶叔今天刚到的团团,给你个试试,好吃咱下次就还买。”

    “谢谢叶叔。”

    “好吃,就是有点粘牙。”

    ……

    终于,少年把肖姨送到了家。

    肖姨笑吟吟的看着少年,眼里满是宠溺:“小如辛苦啦。”

    少年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笑:“不辛苦嘞。”

    闲聊片刻,少年看向四周,又转而看向肖姨,犹豫了一下,说道:“那肖姨,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了,阿策应该还在等我呢。”

    “行,那你先回去吧。替我给小策问个好。”

    “嗯”

    肖姨向少年挥手,少年经过同意,也是转身离去。

    看着少年蹦蹦跳跳的身影,肖姨不禁回想起自己的青春。那时,也是这般自由无边吧。

    “慢点走嗷,下次肖姨给你带好吃的。”

    “好嘞。”少年的声音轻快的回响着。

    肖姨不禁感慨道:“年少,就是好啊。”

    她转身,推开她家的大门,走进她的家中。

    屋内,一个男人躺在床上,紧紧包裹着被子,睡的正香。

    “当初怎么就嫁了你这么个东西?

    还叫我一个婆娘去拿菜。

    自己就躺家里?

    看我今天不治治你这懒毛病!”

    睡眼惺忪的男人睁开眼睛,揉了揉。

    “忙了一天,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老婆子抽什么筋啊。”

    可,当男人的模糊的眼神变得清晰,他看到了肖姨的眼神。

    男人当即就知道了,今天,可能没得睡了。

    男人奇怪了,老子明明安分在家里睡觉,哪里又惹到这个婆娘了。

    那夜,那个男人,在寒风中,跪着大地,扛着麻袋。

    他的身后,是默默支持他的好婆子。

    ……

    肖姨的家和少年的家略微有点顺路。所以少年帮肖姨,不妨碍他回家。

    少年走了没多久,就走到一座大草屋前。

    草屋前很干净,屋子也很华丽,至少在草屋子里算是华丽。

    因为少年和他的家人,都喜欢干净。

    屋檐的边角是花和画,窗边是小盆小草。

    那是美好,属于他们的美好。

    大门上写着打打的“和”字。

    象征着家和万事兴,象征着以和为贵。

    少年走上前,推门,没推动。

    他又试着推了一遍,还是没推动。

    “咦?奇怪,出来时,我没锁门吧。”

    少年在身上一阵摸索,摸出了一把钥匙。

    将钥匙捅进大门的锁里,向左旋转。

    “咔哒。”大门上的锁被打开。

    “咯吱。”少年将门推开,走入其中。

    “阿策,我回来啦。”

    他家的房子,分为了四个部分。

    最大的,是院子,第二大的,是房间,最小的,是灶房,再小一点的,是茅房。

    院子里,是椅子和桌子,成堆布挂在一旁,还晾着少年的衣服。

    少年走进一个右边的小房间,那是他们家的灶房。

    灶房里,锅已经冷了,火也已经熄灭了。

    少年把菜放在一旁,转身出去。

    少年走向房间,房间同样有着一扇门,但却没有上锁。

    “咯吱。”少年推开这扇门,依旧没有看到他想看到的。

    “阿策?”

    房间里,是一张大床和零星的很多东西。

    以前,有很多属于母亲们的东西,有很多属于孩子们的东西。

    现在,母亲们去世了,只留下了孩子们的东西。

    他和阿策的东西都放在原来的地方,一点都没少。

    不在房间里,那阿策去了哪里?

    温如走出房间,仔细看了看院子里。

    那阿策在哪里?

    温如往大门的方向走去。他要去找他的弟弟。

    “嘣。”

    “哎呀。”

    在门口,温如撞到了人。

    温如赶忙稳住了身子,将那人也稳住,轻轻的为他揉着撞到的头。

    “阿策,没事吧。”

    “哥,没事。你去干啥事啊,这么急。”

    “没事没事,就是想你了。”

    “我就是出去买个东西,哥,不用担心的。”

    ……

    他们是在十五年前的那一场雪里,一起降生的。

    可那场雪实在来的不是时候,两位母亲本就因为怀胎体弱,又因为温度,都染上了风寒。弟弟也因为温度原因染上了风寒。

    据说,他们的父亲,也是在他们出生的那天,在那场雪夜,在水晶世界里,失踪了。

    早出生半个时辰的是哥哥温如,字不归,晚出生的是弟弟秦策,字无归。两人的字都是祭奠父亲。

    母亲们说,越往最坏的方向想,结果越不让人心寒。

    两个母亲的手艺都是织布。

    原本,一个人织布赚钱就只够两个人吃,两个人织布赚钱就只够四个人吃。再加上要买抑制风寒的药。

    四个人时只能勉强生活。所以,根本没有闲钱去读书。

    而且,两位母亲她们认为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活下去的技巧,而不是知识。

    她们觉得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她们想让两个孩子不经历风险,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两个少年不负希望,都学会了织布。

    十年时间,母亲们就陪伴了他们十年。因为风寒,母亲们相继去世。只留下他们两个孩子相依为命。

    因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两位母亲都看的很开,也没有什么保留,对两人的思想方面也有所教育,该教的都教给了二人。

    十岁,别的孩子都还是懵懵懂懂,他们却懂得了独立,自主,奋斗,养家。

    这五年,他们就两个人这样过下来的。而且现在,只是两个人生活,他们的生活算是过的去了。

    不过,虽然母亲不同意,但温如一直想让秦策去读书。所以温如总是忙到很晚。

    毕竟秦策的风寒有温如一部分原因,温如一直觉得亏欠秦策。

    母亲和温如说,就是因为温如早出生了,把秦策的母亲的温暖都分走了,所以才让秦策出生后,温度不够,才感染上风寒。

    虽然他们的母亲觉得读书没用,但温如却认为知识远比技巧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末日活下去。

    所以,温如每天干完活,就待在末日班外偷偷听先生讲课。温如会将那些知识记录下来,然后讲给梁策听。

    但温如不知道,其实,早出生的是温如,受了冻的也是温如。秦策感染风寒,是因为他自己的体质不好。

    母亲让温如对秦策好,是因为,他们两个,是兄弟。是因为,两位母亲,是姐妹。是因为,他们,要一辈子一起走。

    哥哥,要负责照顾好弟弟。

    而温如也不负所望,承担起了顾全家的重任。虽然两人学的是织布,但温如不单是以织布为工作的。温如还要去打铁,还要去搬货,还要去打扫卫生。

    他接了很多需要体力和实力才能干的活。那些活,工资都挺高的,但很费时间。

    所以,只有在累了的时候,温如才会去织布。

    所以温如没有什么时间在末日班外。

    所以温如昨天才会没听到末日班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