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我是负二代 » 第三十章 麻纺时代的脚印

第三十章 麻纺时代的脚印

    其实不止王慈善一个人担任了开发区拆迁办的主持工作,来自各个部门的数位领导,都参与了棉纺厂的改造整治活动。但王慈善是科班出身,学的土地与环境整治,而开发区的主任此时在忙着与外商洽谈事宜,整体搬迁的落实的重担就交到了王慈善的手中。

    此时的王家大院已经彻底落寞萧条了。原本的王家为主导的麻纺厂现在成为了一家公私合营股份有限公司,正准备改制后,登入证券营业所上市。

    既然都是资不抵债的企业了,也只好分拆上市,以极低的价格在天际省的证券市场圈到一笔钱。

    麻纺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有一线的麻棉供应,但是那时候总是吸引不起外商的投资,几次与麻纺厂谈合作都失败了,原因是麻纺厂的资产不具备不可复制性。而在此时在天际市的好几家国企混改成为了符合未来生态产业链的公司。

    其实天际省的证券交易是有简称的,叫做T股,也就是天际市的简称。

    此时的王家和麻纺厂已经大势已去,成为了一家小型公私营企业,而那时候的工人子弟学校,被厚厚的厂房烟灰所覆盖,只有少部分人....

    “喂喂喂,王慈善吗?”

    “是啊。”

    “领导你好,我是你哥哥王富有。”

    王慈善的哥哥叫做王富有,其实这都是他们的奶奶王有可取的名字,在王家老小里面,最有辈分的是王余欣的奶奶王有可。

    “有什么事情吗?我没有钱借啊,老哥。”

    “没事的,不谈借钱,王慈善啊,我们厂子非常落后了,手头也没有钱。但是听说麻纺厂的土地要整体进行重新规划,卖给私人老板。您看....”

    王慈善一听,就明白了老哥王富有的来意。

    “老哥,我们在拆迁办工作,是需要得到各位领导的意见征求才能执行,你一个人私底下的事情,我们办不了。”

    这一说法,让王富有变得十分的难受。他是当地麻纺厂的一位部门小负责人,但是此时资产就要变卖给数个本地的私人老板,平均下来,每个麻纺厂的片区土地转让协议价折合海拉仅仅不足80万海拉币。

    王富有反复的质问王慈善是否不愿意帮表哥这个忙,但是王慈善一直没有回答。

    “好的....老哥,谢谢你。”

    话音虽响,但是王慈善与王富有的关系已经破裂了。他的长在表哥在与王富有的通话中得知了王慈善不愿意其实是“不便”帮这个忙,于是与王慈善的关系渐渐地疏远了起来。

    而此时的王富有,在麻纺厂附近坐起了小生意,想要王慈善帮忙在当地的片区外搞一块厂区职工安置小区的地皮。

    人为财亡,鸟为食死。

    王慈善的举动,得罪了亲戚一家老小。

    只是他们不便明说,以后王慈善的道路可是越来越难。

    随着王家麻纺干部的退出,和王家大院的逐步萧条,麻纺厂的周围厂房,除了落下的树叶,几乎见不到几个人影。

    王富有虽然是当地麻纺厂的小干部,但是有名无实,只得在后来的几次国企改造中,流放到了最基层从事小商小贩的工作,而他与其前期离了婚。

    家庭也从美满幸福走向了破裂。

    王富有的前妻叫做王乐乐。王乐乐在他们当地人的称呼叫做“乐乐姐”。

    王乐乐,在14岁左右就结婚产子了,当她在与王富有离婚的时候,已经是36了,而此时王乐乐的儿子王建平已经22岁了,正值找工作的年纪。

    恰好是运气好,作为国企改造最后一批选择方向的职工,王建平选择了往行政方向发展,得到了林业系统的领导器重,很快的在林业系统找了份工作。

    而王乐乐还有一个儿子,叫做王朝阳。

    王朝阳是王乐乐的次子,比王建平大上好几岁,所以成为了王家的后续接班人,但是因为王家大院内次子没有工作,又得靠家里面有工作的长子王建平,所以他们的家庭关系尤为复杂。

    王朝阳因为父母的离异,对于王富有的后妻非常的痛恨,加上自己没有工作,最后成为了一名街头小混混。

    而这样的小混混在整个麻纺厂不在少数。

    在几次王余欣来到麻纺厂工业区的时候,经常能见到这些小混混,不是将地板上的砖头砸到王慈善司机开的车窗上,就是各种调戏附近的良家少女。

    “注意点....王科长。”

    王慈善是有司机的,此时的他公事繁忙,经常处理着麻纺厂的改造项目的经费和规划问题,与上层保持了一定的联系。而此时的周围王家旧城改造计划,已经在落实过程中了。

    在王科长的司机眼里看来,这些混混就是一群暴民。

    不仅不学无术,而且要扰乱社会秩序。

    每天经过麻纺厂的好一段路途,

    王慈善便陪同各位在职负责人一行来到了位于麻纺厂的区拆迁办办公室大楼,

    大楼矮矮的四层,但是处理着整个麻纺厂国企旧城改造的项目核心,不少的外地商人都要过来有求于他。

    “王科长,我们来谈项目了。”

    此时来到王科长办公室的是一位大学同学,是他在京都学成归业的大学朋友,虽然和王慈善不是一所学校读书,但确是麻市一起长大的好友。

    “你好,你好,柳同学。”

    这位穿着一身笔挺西装,脸上长满了青春痘的男子叫做柳志向。

    柳志向在朋友的簇谈中,得知了王慈善此时搞的旧城改造项目,于是便带上了一个旧式皮包,里面带上了几张公司发票,准备来麻市簇谈买地事宜。

    原来,柳志向在90年代积累了几十万的资金,准备回老家建立一座食品加工厂。

    “王科长啊,你知不知道,你高中读书的本地同学,现在在外地发财了。”

    王慈善对于此事一头雾水。

    问道:“为何谈起此事?”

    柳志向说道:“此事,要从他在京都摆卖文物说起来。”

    他点了点手中烟头,递给了王科长一根烟,说道:“柳志向最近在京都搞的风生水起的,据说他在麻市的南部盗了一个墓,喊了群村民去挖墓,协商着与村民73分成,实际上都是一件数百海拉到上千海拉,在村民手中收购的,前前后后花了总计不超过20万海拉。现在他将盗来的出土文物,在京都卖了出去,有几件就卖了30来万海拉。他的这次投资可是赚大发了。”

    “哦?”王慈善有点疑惑的问道。

    “据说他赚来的钱准备去天际省收购破产国有企业,真是鸿鹄之志啊。”

    “哦,是吗?”

    “王慈善,我说,你在当地开发区搞一票大的,然后哥们两,去南国市搞开发。只要你亲自同意,我们两也能如日中天干一笔。”

    此时的王慈善也是震惊了,虽然他在麻市混的有模有样的,但是上有老下有小,而柳志向的这番说辞,让他摇摆不定,毕竟下海要承受巨大的风险。

    柳志向指着窗口说道:“你也是读了京都大学的高材生,怎么说,也必须去南国市闯一番来,不去看看外面的风景,怎么知道外面风景的美好。”

    柳志向是文科毕业生,说话时候略带有诗性,这慷慨激昂的言论让王慈善不时间产生了犹豫和动摇。

    作为麻市开发区的副主任,王慈善只有办事的权力,而实际上审批落实具体项目还是要通过一把手的责任落实。柳志向完全可以绕开王慈善的管辖直接和一把手洽谈。

    只是,因为他和王慈善关系好,特意走到了王慈善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一杯茶一杯报纸,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王慈善此时动摇了。

    他在规划和思虑未来的发展前途,站在了人生迷茫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