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皇子真的不是废柴?(求追读~~~)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皇子真的不是废柴?(求追读~~~)

    许洛脑海里面想到了自己当初在学校,每天上课八个小时就头疼的不行,一旦节假日不休息,那更是整个人直接麻了。

    对比一下这些皇子们每天的十五六个小时的上课时间,还有每年只有为数不多的三五天休息时间。

    这么对比之后,当大明的皇子,真的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幸福。

    很多时候,在这种严格的学习环境下面,整个人可能会变成心态扭曲的存在。

    秦王和潭王等人为什么到了自己的藩地之后,就变得性格怪戾,跟年少在大本堂的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把他们的残暴,归结于天性。

    可是人之初,性本善,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天生要做恶的!

    对于许洛而言,这些皇子之所以就藩之后,性情大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童年读书读傻了。

    永乐大帝朱棣,为什么能够跟其他皇子不一样,单纯因为这家伙一心不在学习圣人之道上面,天天就想着如何研究统兵打仗。

    动不动就从大本堂跑出去,偷偷溜到军营里面,跟着那些老油兵子混。

    后来徐达将军为什么如此中意这位女婿,更多的原因就是看到了燕王在统兵打仗方面的异于常人的天赋。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等到这些皇子长大成人,甚至就藩之后,很有可能会因为童年一直学习的阴影,性情大变!”

    “这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在我看来,当今圣上不光是没有教育好太子殿下,更没有教育好其他藩王!”

    “说多了,言归正传,我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些皇子们,光是在大本堂学习的时间,就远远超越了普通的读书人!”

    “除了学习圣人之道外,各个皇子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和骑马,射箭等功课,光是想想都让人头大。”

    “这样严苛教育之下,恐怕各位皇子的性格多少也会有点压抑吧!”

    “当然这些只是前提条件,我想说的是,当今圣上对于自己儿子那种望子成龙的愿望,跟全天下普通老百姓父母并没有太大差别。”

    “只不过身在帝王家,相对应,皇上对于皇子们的要求,就要比那些普通人家的读书人更严格一点吧。”

    “更何况皇上是给皇子们配备了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环境。”

    “可是问题偏偏就出现在这里。”

    说到这里的时候,许洛故意停顿下来,再次冲着刘伯温讪讪笑道。

    “老刘,我感觉在你们三人之中,你好像是最有智慧的一个,你来说说,问题出现在那里了?”

    刘伯温则是非常无奈的摇头说道:

    “这一次,小许掌柜,你还真的问到我了,老朽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教育好,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父亲。”

    每次聊到儿子话题的时候,刘伯温多少会有些伤感。

    好歹他现在也是号称大明天下第一聪明人,但是自己的几个儿子,说不上聪慧,甚至连在读书这块都比不上很多普通的书生。

    很多时候,刘伯温都在怀疑,是不是老刘家的所有好运全部被他一个人独占了。

    为此他经常半夜惊醒,想到以后子孙们可能要因为他的缘故,过的并不那么好的时候,常常泪流面满。

    这次许洛虽然嘴上说的只是太子和众多皇子,但身为一个老父亲,他也很容易代入进去。

    朱元璋和李善长听到刘伯温的回应之后,也是纷纷侧目。

    在他们两个人的眼中,这种能言善辩,算无遗策的诚意伯,凡事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不太可能存在任何缺点。

    可没想到竟然在教育儿子这一块上面,竟然会做的不够好。

    朱元璋也是眯眼微笑,调侃道:

    “老刘,咱看你那几个孩子还成吧,怎么到了你嘴里面,就成了不成器的呢?”

    面对朱元璋的揶揄和调侃,刘伯温也只是无奈的摇头微笑。

    “老朱啊,对比你那些儿子,我那些儿子根本就不成器啊。”

    反倒是许洛明显的察觉到刘伯温的尴尬,赶紧站出来打圆场道: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老刘,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要调侃你的哈。”

    “刚才我说当今圣上因为给予了太子和众多皇子最好的学习环境,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些皇子们能够学好,在陛下看来,应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是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再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就如今的圣上,我想他当初在做皇觉寺做和尚的时候,应该绝对不敢奢望过有一天自己能够当皇上吧。”

    “当今陛下之所以能够一路平推,最终建国大明,只能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凑到了一起而已。”

    对于许洛这个评价,朱元璋倒是非常认同的再次点头。

    许洛说的没错,当初他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时候,最大的愿望真的就是能够吃一顿饱饭。

    如果有肉的话,那就算是吃完之后立马去世,也是死而无憾。

    只不过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在慢慢的推着他前进。

    “嗯,小许兄弟,你说的这一点,咱倒也有着深深的认同感。”

    “想当初,咱家里面也非常贫寒,经常连饭都吃不起,后来也是被逼无奈,才开始经商。”

    “虽说现在没有太高的地位,但是赚的钱至少可以保障家里面的妻儿老小能够衣食无忧,这对于咱老朱来说,已经相当满足!”

    本来还想跟许洛辩驳几句的李善长,听到洪武帝如此认同之后,就强行闭上了嘴巴。

    许洛则是非常认真继续说道:

    “唉,世事无常,很多时候咱们的命运真的没有办法掌控啊。”

    “好了,再说回太子和众多皇子们,他们虽然接受了最好的老师教导,最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他们如果真的想要读出来成绩,还真的需要自己刻苦努力才行。”

    “可能老朱你们三个对于读书没有太过于研究,我早些年在老家的时候,也是经常被迫学习,那种痛苦实在是难以想象。”

    “所以如果真的有皇子读书学习有所成就的话,真的是暗地里面下过苦功夫的。”

    “只不过,根据我的推测,恐怕不管是太子还是众多皇子,做的再好,在当今圣上的眼中,这些也都是太子和皇子们应该做的事情吧!”

    “可是放眼整个大明,能够在幼年时期,就能够读破百卷书的读书人有几个?”

    “但是年幼的太子和众多皇子却能够做到读书破百卷,这要是放在寻常百姓人家,恐怕早就被夸上天,但在陛下眼中,这恐怕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