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四十三章 魏国公有生命危险!(求追读~~~)

第四十三章 魏国公有生命危险!(求追读~~~)

    “从一开始,这次北伐之决策就有点过于莽撞!”

    最近半个月刘伯温在家里面天天研究许洛讲解的国运之道,越研究就越发现,许洛真的是比诸葛武侯还要厉害的大才!

    这一段时间,他一直想要单独找个机会,跟许洛再好好聊聊治国之道。

    但是因为每天朱元璋一早上就拉着他和李善长,商议国事,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

    实际上除了刘伯温之外,李善长也有这样的想法。

    这位韩国公甚至想要单独跟许洛聊聊,看他愿不愿意来到中书省就职。

    只要是他李善长能够决定的官位,随便许洛挑选。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李善长也没有这个空闲时间。

    本来他还想让自己的得意门生,胡惟庸去跟许洛接触一下,但是转念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虽然朱元璋没有明说,但是每次去到同福酒楼,谨慎再谨慎,就在传递一种信息出来。

    那就是现在同福酒楼和许洛,越少人知道越好。

    实际上朱元璋已经暗中在方圆五公里之内,安插了众多拱卫司和禁军的人。

    这些人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检查要去同福酒楼的可疑人士。

    许洛和福伯一直觉得同福酒楼生意不好,没有什么客人,完全是因为地段的原因,却不知道这幕后主使竟然是当今的圣上,洪武帝朱元璋。

    如果让许洛知晓这一切的话,恐怕这位少年天才,当场就会骂街,甚至直接喷到洪武帝怀疑人生。

    正因为如此,李善长才打消了让胡惟庸代替自己,去接触许洛的念头。

    胡惟庸也不是什么平庸之辈,现在朱元璋也非常看重。

    虽然洪武帝没有明说,但是这位洪武帝已经有了想要胡惟庸真正执掌中书省的意愿。

    现在虽然胡惟庸已经是中书左丞,但是中书省真正的话事人还是他这位所谓的隐居退休的韩国公。

    不管是中书省的各级官员,还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还都是以李善长为首。

    只是现在朱元璋已经有了想要彻底扶正胡惟庸的念头和计划,只是现在还在考察这位胡中丞是否真的堪当大用。

    李善长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他很想再培养一个自己的实力,能够平衡胡惟庸的权力。

    否则的话,到时候朱元璋真的让胡惟庸成为丞相的话,到时候李善长就真的完全被架空。

    没有人不渴望权力,李善长也是一样。

    去年之所以忽然告老还乡,完全是因为这位韩国公看懂了朱元璋,想要动一动当初建国的那批老友勋贵功臣。

    当时正好借着斩杀左丞杨宪的事情,对淮西勋贵狠狠敲打了一番。

    正是这个时候,李善长选择了急流勇退,然后魏国公徐达则是非常听话的去驻守北平,安心当个镇疆大将军去了,不再理会朝堂政务。

    虽然李善长选择了急流勇退,但是朱元璋是真的不舍得这位老丞相离开自己。

    所以才会亲自去到李府,让李善长就跟在自己的身边,出谋划策。

    李善长非常懂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也非常懂这位韩国公的心思。

    在三人一起听完许洛关于国运之道的讲解之后,经过马皇后的提醒,朱元璋就开始预防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暗中提前跟许洛联系。

    所以这半个月以来,朱元璋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就是不给他们这个单独接触许洛的机会。

    不得不说,这位洪武帝能够当上大明的开国皇帝,真不是运气好或者靠着一点小聪明就可以的。

    相反这位洪武帝,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

    哪怕没有人教导他,天生就能够懂得权衡之道。

    更何况在建国之前,跟着少年国师耳濡目染的学习了治国之道以后,朱元璋就对于人心的拿捏和权力的平衡,做的非常到位。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历朝历代,不管任何时候,朝堂之上,就不可能没有奸臣而只有忠臣。

    不管是朝堂全部是忠臣,还是全部是奸臣都不能够治理好国家。

    只有朝堂之上,忠臣和奸臣都有,什么样的官员都有,大明才有繁荣昌盛的可能性。

    这也是当初那位消失的少年国师,教朱元璋的为君之道。

    建国五年,这位洪武帝做的很好,也是非常不错的贯彻了这个理念。

    “伯温,可是咱不想停止北伐,咱就想这次让天德,直接灭了北元余孽!”

    “否则的话,北元朝廷在一日,咱就睡不了安稳觉!”

    朱元璋说的没错,现在大明初定,除了北疆的北元朝廷之外,南方沿海还有些倭寇之乱外,就没有其他任何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朱元璋而言,只要处理好这两件事情,那么大明就可以延续万世不朽之基业。

    “皇上,话虽如此,但是你我内心都非常清楚,魏国公这次北伐已经失败了。”

    “当然同时我们也知晓了,北元朝廷和王保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孱弱,相反经过这些年的卧薪尝胆,他们已经跟大明重新有了一战之力!”

    “要知道魏国公可是号称不败战神,但是现在他所率领的中路大军,却一无所获,还连续遭遇到了北元骑兵顽强的抵抗!”

    “这对于徐达将军来说,不胜不败,就已经输了!”

    “恕臣大胆,如果皇上和魏国公一意孤行,坚持继续北伐的话,或许到时候北伐不但失败,很有可能徐达将军也会有生命危险!”

    “到时候北伐打败,不光是打空了大明五年来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还会给北元重振士气。”

    “相反,如果这个时候果断退回来的话,按照现在大明的发展,过不了几年,我们再去北伐,就一定能够成功,于此同时还可以直接打断士气正在上涨的北元气运!”

    刘伯温情真意切,掷地有声的说道。

    朱元璋再次回味着刘伯温的话,大半天都没有说话。

    户部尚书杨思义现在也是正襟危坐,他没想到皇上和诚意伯,每天原来聊的话题都这么的大尺度啊。

    换做他来的话,可能面对朱元璋的要求,别说反驳,根本连话都说不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