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未来,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七十七章 岁月会改变一切,万事万物!(求追读~~~)

第七十七章 岁月会改变一切,万事万物!(求追读~~~)

    不得不说,李善长是真的很懂朱元璋,也总会在这位洪武帝稍微有些社死的时候,帮忙出声。

    类似这样的场景,以前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

    每当朱元璋陷入到窘境或者社死的时候,李善长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出现,而且帮忙出声解围。

    正在讪笑的刘伯温,听到李善长的话之后,脸上的笑意也是瞬间消失。

    这位向来不怕洪武帝放在眼里的诚意伯,现在怂了。

    这一刻,刘伯温才意识到,就算是朱元璋对他再怎么恩宠,刚才自己当场笑出声,而且揶揄调侃三皇子的言行,就颇为不合君臣之礼。

    自古以来,君王就没有不是的君王,只有不是的臣子。

    现在三皇子说破天也是皇子,他身为老臣,不光没有替皇子们排忧解难,反倒是站在一旁揶揄调侃,多少有些违背君臣之道。

    “老臣失言,还请皇上责罚。”

    刘伯温也是立马就跪拜下来,冲着朱元璋连连道歉,并且态度诚恳的索要惩罚。

    如果说放在以前,诚意伯绝对不会这么世故,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官场洗礼之后,这位诚意伯不得不让自己变得世故一些。

    因为现在刘伯温已经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还有浙东党,朝堂之上还有无数他的门生。

    刘伯温自己如果被贬对于他个人而言是小事,本身他也不在乎这些功名利禄。

    但是如果因为他个人的原因,牵连到身后的浙东党以及门生的话,那他真的就万死莫辞。

    所以这两年,原来在朝堂之上被誉为诤臣的诚意伯,也逐渐的变得跟李善长一样,成为了和事老。

    当然现在他身为御史台的御史中丞,还有监察,弹劾百官之责,遇到贪官污吏,他依然铁面无私。

    只不过现在面对四位皇子拜师许洛这样的事情,他意识到自己刚才在朱元璋面前真的太失礼了。

    洪武帝和李善长听到刘伯温自请罪责,也是有些恍如隔世。

    要知道当初除了少年国师之外,这位刘伯温从来就没有服过软。

    哪怕是洪武帝亲自跟他对峙,这位诚意伯也是分毫不让。

    可现在仅仅因为调侃了几句三皇子晋王朱棡,就如此着急请罪。

    这一刻,朱元璋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位诚意伯,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看着现在变得如此世故的诚意伯,这位洪武帝内心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惊喜?

    失望?

    感慨?

    或许都有吧。

    朱元璋惊喜的是,刘伯温这么坚持己见的人,经过官场磨砺之后,也会逐渐收敛锋芒,值得称赞。

    至少证明像刘伯温这样的诤臣,也能够被自己驯服。

    朱元璋身为九五之尊,想要的一切基本上都可以得手,现在他更享受这种拿捏人心的感觉。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皇帝”!

    失望的是,这位在他内心当中仅次于少年国师的诤臣,眼看着最终也会变得跟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同流合污,多少有些痛心疾首。

    感慨的则是,岁月会改变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人!

    当初少年国师在跟朱元璋探讨岁月到底能否改变一个人的时候,这位洪武帝还非常坚持,不管岁月如何变幻,有坚持的人始终不会改变的理念。

    当时朱元璋就是以刘伯温为例子,在这位洪武帝的心目当中,刘伯温就算是再难,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心意。

    结果没想到这才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这位诚意伯,真的就被岁月所改变了。

    这一刻,朱元璋莫名的更加怀念那个可以永远相信的直臣少年国师!

    因为少年国师,在他面前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够直言进谏。

    当然朱元璋自己内心也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少年国师真的对于天下有所图的话,那就不会有他朱元璋什么事情。

    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两位少年天才当中任意一个,但凡有点不举之心,那么朱元璋就不可能得到天下,更不可能建国大明,成为大明开国皇帝。

    不管是少年国师还是少年军神,好像对于圈里功名利禄非常不在意。

    少年国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朱元璋成为亘古未有的开国皇帝。

    少年军神最大的心愿则是就是能够不断的征战,一直等到再也没有任何人敢对大明有不举之心。

    两位少年天才,真的是上天派下来专门帮助朱元璋建国大明的神仙一样的存在。

    等到大明真的建立之后,这两位就立马人间消失,主打的就是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留下任何痕迹。

    不过朱元璋虽然感慨归感慨,看着下面跪拜着颇有些诚惶诚恐的诚意伯,也是大手一挥,哈哈笑道:

    “伯温,你起来吧,是咱让你说的,再说,你又没有说错,何罪之有?”

    随后蒋瓛再次讲述秦王朱樉打算用钱来收买许洛的时候,朱元璋也是再次无奈的摇头叹息道:

    “老二,永远都是败家子。”

    “咱当初就不应该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就应该好好的治治他!”

    李善长则是再次鞠躬施礼道:

    “上位,二皇子也就是爱花钱一点,比起过往胡作非为的皇室子弟来说,没有作奸犯科,更没有仗势欺人,老臣觉得秦王殿下,在众多皇子之中,还算不错!”

    “是吗?”

    “咱跟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每天为下一顿饭头疼不已呢,咱看这小子就是欠收拾!”

    “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

    朱元璋也是愤愤的骂道,同时还用了一句不太恰当的歇后语。

    刘伯温本来还想提醒一下这位洪武帝,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这句话,不能用到这里。

    但是想到了朱元璋从小的出身,就没有再发声。

    这位布衣天子,从小连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说读书识字。

    不过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倒是真的勤勉好学,每天强迫自己一定要学习上几个时辰的圣贤书。

    这一点倒是让刘伯温挺佩服的,毕竟按照现在朱元璋的身份和地位,就算是他不学习,也没有人敢指责。

    没有发声的刘伯温,也是默默的跟着朱元璋和李善长两人一起哄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