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犬子汉高祖 » 第九十五 那些被烹杀的人

第九十五 那些被烹杀的人

    “太公,您可真是幸运,没有成为项羽大釜烹煮的第四人!”

    前往关中的路途是漫长的,而路上刘执嘉听到了重新活跃起来的审食其,带着心有余悸的神色,很是对自己的死里逃生而再次庆幸的话语。

    “第四人?”刘执嘉怀疑自己听错了,怎么会呢?

    说实在的,至今刘执嘉也仍然恍如梦中,不知道项羽究竟是为了什么最终放弃了烹杀自己——因为之前项羽可是有过“作案记录”的,那就是劝说项羽定都关中被拒绝后,生气地骂项羽“沐猴而冠”的韩生,他因为自己的愤怒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听别人的苦难故事,再怎样心惊也如隔靴搔痒;而到了自己也亲临其境后,想象着在滚烫的沸水里翻滚、挣扎、惨叫,再到骨肉分离成为肉羹,甚至还成为了凶手的腹中食,才知道这烹刑该有多么残暴!

    原来,在自己之前一年,刘邦的部下忠臣周苛就又被暴怒的项羽烹杀了。

    彭城惨败后,刘邦逃到荥阳,又被项羽追上包围。

    为此,曾经陪同前往鸿门宴但没有像樊哙立下大功劳的纪信,利用自己长相与刘邦相似,假扮刘邦开东门向项羽投降而被杀,刘邦趁机率领数十骑兵从西门逃脱。

    这让项羽愤怒欲狂了,他紧接着攻下荥阳城,把另一个忠心耿耿为刘邦逃脱争取时间,而拼死力守城的将领周苛扔进了大釜里烹杀了。

    可见,谁让项羽发怒,后果就是如此残酷,更不用说多次屠城杀害百姓了。

    可人一旦打开了罪恶的闸门,那罪恶不得到宣泄,是关不住的。

    屠城和烹杀来镇压反抗、发泄愤怒成了惯性,那么难保之后还会如此做的。

    在抓住自己却又暂时要利用为要挟刘邦人质、又羡慕不解他人对刘邦的忠心、为此郁积了满腔怒火的项羽,很快找到了发泄怒火、宣泄罪恶的对象,并且竟然还是个女人!

    原来,项羽追赶刘邦到沛县后,不单俘虏了刘执嘉等,连护送吕雉儿女刘盈鲁元逃走的王陵母亲也被项羽抓来做了人质。

    为此,在把刘盈鲁元二人交给刘邦后,王陵就派遣使者到楚国军营与项羽交涉。

    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朝东坐着(当时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鸿门宴上项羽自己就坐这个位置)来显示对王陵母亲的尊重,想以此招降王陵。

    可项羽没想到,王陵的母亲私下送走使者时哭着说:“请帮我告诉王陵,让他恭谨地侍奉汉王,汉王是个宽厚的长者,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三心二意。我以一死来给你送行吧。”说罢即拔剑自刎而死。

    项羽大为恼火,竟然将王陵的母亲丢进了大釜烹杀了!

    “夫人,您说这下王陵还不死心塌地跟随咱汉王打天下吗?现在正是趁项羽势弱谈和,退兵时没有多少防备,从而一举打败他的大好时机,王陵怎么肯离开前线呢。”

    审食其向刘执嘉和吕雉解释着。

    这消息让吕雉真心为王陵难过。本来,路上的吕雉思念儿子刘盈,联想到成功护送儿子回到刘邦身边,从而让儿子当上了汉王太子的王陵,此番刘邦却没有再送他们回关中,本来就有疑问的。

    “想当年,王陵可是刘邦的大哥哦。”刘执嘉感慨道。

    “当年?汉王当年的大哥多着呢,现在不都心悦诚服、忠心耿耿地帮汉王打天下?那赵王张耳,还有那个雍齿——”

    “雍齿?他也归顺了汉王吗?”刘执嘉对儿子的称呼不觉也改了,”当初听说从丰县逃跑后可是投奔了魏国。不过现在魏国早已经没了。”

    “对啊,早就没了。当年还是魏王咎兵败自焚时,雍齿这家伙就逃跑又投奔了赵国。这不辗转到陈余被韩信打败,他这才被迫向咱汉王投降了。”

    “要我说,汉王就应该杀了他!当初还得咱们一家人在丰县都快饿死啦。”吕雉咬牙切齿道,她不觉也称呼丈夫为汉王了。

    “是啊,可王陵与他交好,替他向汉王求情。汉王看王陵的面子,居然就答应了,如今听说还立下不少功劳,那当然汉王就更不好杀他啦。反正要我是想不通。”

    那当然,所以你不会是刘邦啊!刘执嘉心里不无自得地为刘邦骄傲起来。

    是啊,不管是看王陵面子,还是内心欣赏能死守住丰县的才能,就冲刘邦能忍下这口气不杀雍齿,都说明刘邦确实比项羽更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感、更有理智。

    看看项羽,英布本来是他最得意的先锋大将,攻入关中、打败章邯,都立下累累战功,可就因为嫌人家派来的援兵少就大发脾气、而听说英布害怕自己投降了刘邦,竟然就杀光了英布的妻子儿女!

    一个是残暴镇压来发泄,一个是理智看待个人恩怨,后果就是截然不同。

    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么要拥有天下,这帝王的胸怀一定不能像项羽这样,就是偶然成功当上帝王,也只会是个暴君!就这点看,刘邦确实做得不错。

    其实,除了项羽以烹杀来镇压和泄愤,还有一人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只不过从罪恶程度来说似乎有点不同?刘执嘉认为。

    “所以,这田横可怜也可恨啊!今后有机会,我要不要保下他呢?”刘执嘉心里不由得犹豫起来。

    原来大半年前,曾经劝刘邦攻占陈留,从而为进入关中打下基础的郦食其,之后又劝刘邦占据敖仓粮仓、固守荥阳、分兵北上的郦食其,自告奋勇前往齐国,竟然以三寸不烂之舌让齐王田广打算投降刘邦了。齐王的叔叔、大将军田横认为此事可行,就解除了齐国在历下对汉军的防备。

    可惜,谋士蒯通成功地让韩信起了嫉妒之心——一个儒生,竟然比韩信率领数十万大军辛苦作战立的功劳还要大?

    于是,韩信在平定了赵国、燕国之后,用蒯通的计策,越过平原,突然出击,打败了齐国在历下驻扎的守军,接着又攻入临淄。

    齐王田广、丞相田横见汉军突然出现,非常生气,认为自己被郦食其出卖了,立刻烹杀了郦食其。

    据说,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我让你活着。若不然,我就要烹了你!”

    郦食其气愤齐王怀疑自己故意来劝降,而让韩信偷袭的,当然也更气愤韩信坏了自己大事,现在哪怕浑身是嘴,如何能说服韩信呢?

    于是,郦食其道:“大事不拘小节,大德不辞小让,我才不替你去游说韩信!”从而坦然赴死!

    可以说,田横也是杀害郦食其的凶手之一,刘邦能放过他吗?

    当然,那还是今后的事情,现在刘执嘉关心的是刘邦的战况,以及自己今后能做什么。

    其实,前世的一个码农穿越后面对这纷乱的世界,能做的又有多少呢?

    改进农具、改进耕种方法?做过了,也有效果了;改进攻城守城器械?好像塞门剑车挺好使,但也并不能从根本上直接决定战争胜负。

    穿越来到这两千多年前的世界,刘执嘉悲哀地发现,论知识,现在大都用不上;论才智,其实自己与张良、萧何等人差得太远。自己能利用的,似乎今后也只有刘邦父亲这个“实力地位”了。

    所以,只希望刘邦早日战胜项羽吧,也许那时自己可以做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