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二)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二)

    现如今学者共识《周易》文辞古奥难懂,说明是弄不懂。既然弄不懂,那么谁怎样解释就无法提出质疑了。正如刘“神医”为记者解释南丁格尔时,是听音出义。可我们已知道什么是南丁格尔,才认为刘“神医”的说法成为天下笑谈,若都不知道“南丁格尔”是什么时,还能认为刘“神医”回答的错误吗?可笑吗?

    《彖》文作者解释《周易》虽然没有背离从义理角度出发,总之并不是解释什么占筮之辞的,只不过《彖》文作者运用的是八卦取象及阴阳学说来解释《周易》时发生出一套儒家的道德政治理念来。

    《彖》文作者目的是从解释《周易》过程中建构出一种新的理论学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好处是《彖》文作者并不是通过解释《周易》在回答如何占筮,还是讲占筮的。但流害是用八经卦取象和阴阳学说去解释《周易》,已不是原本《周易》的意思了。一是那种解释本不与《周易》原意相符合;二是为以后解释《周易》埋下了恶果,这恶果就是使后来解释《周易》越来越偏离了《周易》的本义。这恶果变是一连串的《系辞》、《卦说》、“象数易”、“图式易”等。把《周易》解释的越来越不是《周易》了,《周易》越来越被神化了。也把《周易》的本来思想彻底的埋葬,《周易》变成了后封建社会意识领域上政治需要而任意拼对的魔方。

    我们前面所引述《彖》文是如何解释《周易》的,已经清楚的看到《彖》文作者是从义理上阐发《周易》的。《彖》共有六十四段文,在所谓释《易》(《周易》)上采取用分解卦画符号里的上下经卦取象。即八卦取象和刚柔阴阳说,而产生出新的儒家道德政治学说。所谓的这种解释不同于现代解释古文的那种做法,给一些难字进行注释,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这《彖》文被所谓的解释《周易》,实际是一种学说的新创立,只不过是在解释经典过程中产生出来。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种方式而已,学术上称其为“微言大义”。

    “研究表明,中华文化特别是其传统观念,对于自己传统的超越方式主要是。继承性的"哲学突破"与创造性的"经典解释"的相引相成,有机结合。所谓继承性的"哲学突破",仅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是指在社会转型,"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以老子,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一些哲人智者,感受到了生存的困境和时代的召唤,开始对于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进行一种理性的思考,对于构成人生依据的生存意义进行一种形而上的探讨。他们的思考与探讨,从对三代的宗教神学和西周宗法礼学的理论突破。他们实现突破的方式,是在继承的旗帜下追寻的思想内涵,从而融入新的精神和意义,其结果是在宗教神学和宗法礼学的母体中产生出真正的中国哲学。在春秋战国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哲学突破"成为历史范型,它的精神与方式得到了不断的借鉴与发展,成为一以贯之的中国哲学风格。汉代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朴学,也都同样继承和"突破"了先秦的原始儒学和原始道学,并在"突破"中创建起自己新的哲学理论。所谓创性的"经典解释"……首先想到的不是独立创作新著,而是重新解释经典。其方式是在维护文化经典理论权威的名义,沿用原有的思想表征(理论范畴),进行自己的重新解释,从而突破了旧的思想与观念,从中阐发新的观念与思想,其结果是不断地创建起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①(《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周光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这是摘自周光庆《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一书。那里面的①是作者解释时所参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的有关部分。

    笔者引用这段话是想说明的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注《经》特色确有那种说法。我们可以《彖》和后面所看到的《易传》里其它文章解释《周易》就是这种范式。首先想到的不是独立创作新著,而是重新解释经典这一模式。知道了这种特色模式就能够理解《易传》释《周易》的方式了。才会有《易传》里所用八卦阴阳之说在解释《周易》过程中建构起新的思想学说来。至于作者认为中国的“哲学突破”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孔子、墨子为代表,是由他们对三代宗教神学和西周宗法礼学的理论突破,虽然这说法不能说不对,但不全面,因作者把《周易》排除在外。战国时期已把《周易》列为六经之一。后封建社会里把《易》经(《周易》加《易传》)做为诸经之首。《周易》是先秦时期的哲学之源泉,是不能把《周易》排除在外。恰恰正是《周易》开中国哲学突破之先河。古希腊的哲学突破确实是从神话中走出来。而中国的哲学上突破,恰恰是《周易》一书的延生为标置。若说中国哲学突破,不是始于老、孔、墨,而当在西周初期提出的“以德配天”的观念。“以德配天”思想标置着理性思维的萌发。虽不是真正的“哲学突破”,但已有启蒙的意义。到了西周后期已是“礼崩乐坏”,西周共主的“天子”已是名存实亡。《周易》的作者感到现实种种的困惑,才构成《周易》作者人文理性的思考,突破了三代宗教神学。《周易》一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突破。故笔者不赞同周光庆所说的中国哲学突破是在老、孔、墨、时期。笔者也不赞同周光庆说的“在春秋战国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哲学突破”成为历史范型,把汉代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朴学,也是“哲学突破”了。事实上后封建社会里所谓的那些“突破”决非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突破”,也始终并没有突破传世《易传》的理论内涵,实没有突破天道思维模式。这正是“继承性”的特征,那里还有“突破性”的表现呢?这正是为何先秦多是独立创作新著,而后封建社会里多是解释经典的。笔者认为“哲学突破”只出现在先秦那个时期,后封建社会里没有什么“哲学突破”,只有经典“注释”,后封建时期里因无法突破,也只能对经典“注释”来发挥一些思想者的思想,这就始终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这正因后封建社会里把“道统”文化变成思想上的垄断地位分不开。这就是为何后封建社会里没有独立创新的新著只有去“注释”经典的原因所在,也更与文化钳制及文字狱有关。后封建社会的文化是保持了“连续性”的特征。​​​

    “所以在文化经典解释领域,对于许多文化经典的文句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级的接受者总能作出自己别出心裁的独特解释或能拓展前人的解释并相互发明,或能超越前人的解释而辟新径,终于使文化经典的生命之树常青,使文化经典的解释之枝常新。”(《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周光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后封建社会里始终围绕着先秦经典而解释,使经典的生命之树常青。而后封建社会里的“易学”者,所围绕着《易经》(《周易》加《易传》)总能作出别出心裁的独特解释,使《易传》里的八卦阴阳太极五行思想之树常青,常新。无论是汉朝的“象数易”,魏晋的“玄学易,宋朝的“太极图式易”,清人的“考证易”,而从根本上并没有走出《易传》的哲学突破。

    但笔者还很赞同周光庆转引余英时等说法,“在他们感受到现实需要和时代召唤而意欲创立筹划生存策略的思想理论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独立创作新著,而是重新解释经典。其方式是在维护文化经典理论权威的名义下,沿用原有的思想表征(理论范畴)进行自己的重新解释,从而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从中阐发出新的观念与思想,其结果是不断地创建起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能印证这一精辟的说法,汉“象数”易,魏晋“玄学易”,宋时“太极图式易”,淸时的“考据易”。不是都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吗?但均没有突破八卦阴阳太极理论范畴。后封建社会里就是从这一理论里建构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里打转转,自然后封建时代并没有突破先秦的哲学理念,后封建社会里岂有哲学突破么?先秦却在两次哲学突破第一次是《周易》,突破了神学,建构起君子(诸侯贵族共治)拱王之治的政治学说,而战国的诸子百家之说最终突破“诸侯共王”的西周分封之治,而构建了王权专制(帝制)政治理论。

    帝制是人类历史上东西方都经历过的一个制度形态,而唯独中国进入帝制时代最早,时间又很漫长,且卫护帝制制度的理论与形式又最完善的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民族之国史里也是最罕见的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国的传统认知模式分不开,所以中国进入到帝国形态中再没有了哲学突破,而西欧的帝制走进的最晚,又最短,正因是哲学能够突破。西方哲学上建构出新的政治制度学说,并对君主专制不留余地进行了彻底的批制。我们只有先秦建构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哲学理念,无论儒、道、墨、法、阴阳家,都不遗余力的为王权专制唱赞歌。并从天道观里导出“天不变,道亦不变”逻辑。若不是西方文化的东进,既使后封建社会再延长二千年,那种理论不打破,并且不断的注释使其理论常青,能使制度有所突破吗?也只能往复循环在其中了。

    我们看《彖》文在所谓解释《周易》时作者是突破了《周易》里的思想,从中阐发出新的思想,但决不是从筮术思想中阐释出哲学思想来。是从《周易》的义理中阐释出新的政治理念。《周易》一书不是讲算卦(筮卜)的,而是政治文章。《彖》文的作者是紧跟时代的脚步,完全是按时代的需求解释《周易》,在解释过程中运用的是新时代的词汇,即那些八卦阴阳来解释《周易》,从中建构出新的思想来,创建起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

    我们说了《易传》里的《彖》文,再来看《易传》里的《象》文又是如何解释《周易》的。即来看是从筮卜角度,还是义理角度解释《周易》的,我们只有通过《象》文分析才能识别出来。

    现通行《周易》读本,所谓卦辞后面附有《彖》曰,而《彖》文之后又附有《象》曰。而这个《象》曰的内容又称“大象”,以区别所谓爻辞后面的《象》(称“小象”)曰。

    现学者认为《大象》文是根据一卦基本观念阐发其政治与人生观的,这说法不错,虽然这说法不错,可就是苦于不能把《周易》读出逻辑性来,又人云亦云《周易》是卜筮之书的矛盾说法。

    《大象》文总共有六十四条,其产生的时间是《易传》文里的最早的文章。《大象》文针对《周易》(即不是以今本《周易》为研究的蓝本,而是以春秋《周易》为蓝本。)每篇阐发出一句经典的君子之治的政治理论,犹如“语录式”的政治纲领。因《大象》文比《彖》文的内容要少的多,我们不妨将其内容列举如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天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风行天上,小蓄:君子以懿文德。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地天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响晦入宴息。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勑法。

    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天下雷行,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在山中,大蓄: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天下有山,遁:君了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如地中,明夷:君子以位众,用晦而明。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言有物,而行有恒。

    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雷雨作,解:君子赦过宥罪。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雷电皆至,丰:君了以折狱致刑。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亨于帝立庙。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从《大象传》内容来看,已是独立体系的一篇《君子论》,也是儒家的代表作了,是承上启下的一篇“君子”理论。上承《周易》一书的君子立论,下启孔子君子道德政治理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