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八十七

《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八十七

    问:《周易》第二十二篇《贲》文讲述了什么?

    答:《贲》是一篇歌颂勇士(卫士)勇于奉献的光辉人生。

    《贲》篇全文如下:

    “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其趾,舍车而徒。贲其须。贲如濡如。永贞吉。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白贲无咎。”

    《贲》文作者讲述的意思是:

    “纯洁英武的勇士,亨通,小心行事,有利于进步与向上。勇士舍车而徒步,展现了勇士威武健壮的体魄。勇士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勇士又刚柔兼备,前途美好吉祥。勇士老当益壮,乘着雪白的骏马,不是为寇,而是娶亲结婚。勇士解甲归田,回到了家园,虽得微薄的布帛,作为安家的费用有所困难。然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勇士晚年迎来了吉祥平安。勇士纯洁一生,一尘不染,无怨无恨。”

    贲(bēn):古指勇士、武士,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周易》里的“贲”,传统上作bi音,当“饰”讲。《辞源》里解释为“装饰”,并引述:“易·贲‘象曰:山下有火’。书,汤告‘天命弗僭,贲若草木’。注:‘贲,饰也’。”《辞源》里还说“贲”当“勇士”讲。但不是指《周易》里的“贲”,即《周易》里的“贲”当“饰”讲。笔者认为《周易》的“贲”应当勇士,武士讲才与《贲》文内容吻合,符合本义。音应读bēn。而《小象》或《彖》这些《易传》注释《周易》多有不正确。因《易传》多是按八卦取象解释《周易》,而《周易》一书本不是按八卦取象写成的内容。故《易传》里的一些解释《周易》的文章难免有想象与发挥的东西。自然离《周易》本义相差甚远。把“贲”当做“饰”,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这里的“贲”其音,其意实则并不难理解。《尚书·牧誓》:“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尚书·立政》篇里说:“用咸戎于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这里的虎贲是指勇士,或武士。《周易·贲》里的“贲”就是指勇士。这是一篇歌颂与赞扬勇士精神的文章。

    《贲》文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甘愿奉献的英武勇士形象。阅读此文仿佛一位保家卫国的勇士,是那么高大,纯洁无暇的形象立在眼前。从舍车徒走,到把青春年华献给国家,又到发须斑白,才归田迎亲,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可得到的是一生平安,晚年吉祥的生活。这是作者依然启迪君子,这样的勇士精神,应当歌颂与倡导。

    《大象传》通过《贲》文而阐发出“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君子当以明查政务,但不可妄断刑狱之事)”的道理,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周易·贲》文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