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二十六)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二十六)

    卷一:正本清源话《周易》

    第三讲:现代人对《周易》的称法

    1.现代辞书及学者对《周易》称法上的混乱现象

    在当今有不少称《周易》或《易经》的出版读本,却在内容上较为混乱。无论是用《周易》或《易经》名称的书籍,所注释的内容不外是今本《周易》和《易传》。有些虽然名称相同,可注释的内容则不相同。如用《周易》名称,其内容有注释今本《周易》加《易传》,也有只是注释的是今本《周易》和《易传》里的一部分内容。也有以《易经》名称的注译本,却以《周易》为名称的注译本的内容混乱现象差不多。如有一些称《易经》的注译本,所注译的内容即所谓的六十四卦爻辞(今本《周易》),也有标着《易经探秘》的书名,而所探秘的只是《周易》的内容。当然也有“八卦”算命的东西,却也打着《周易》或《易经》的名称。如标着《周易与预测学》或《易经八卦》,可书中既没有《周易》内容,也没有《易传》内容,所说的只是纳甲筮术算命的东西。还有什么《易学应用》书名,同样讲的是八卦纳甲算命的东西。当今算命者,却把《周易》、《易经》、“易学”的名称,都标榜在算命上了。

    总之,当今在出版界,所出版的《周易》或《易经》的读本,其注译的内容很不统一,这就造成读者分辨不清,谁是谁非。连《周易》与《易经》包括的内容是啥,就混乱不清,如何对《周易》说清楚呢?

    那么,当今辞书或学术上又是如何对《周易》、《易经》、《易》这些概念作出解释呢?

    我们先看一看现代辞书里是如何解释《周易》的。

    《辞源》对《周易》这一条目的解释是:“《周易》也叫《易经》,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易有,变易、简易。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为《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辞,下系辞,文言,说卦,序,杂卦,称十翼为传……。”

    《辞源》解释说“《周易》也叫《易经》”,也就是说《周易》与《易经》是个同一概念。这就是说《周易》一书内容包括"经"与"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周易》不等于《易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易经》确实包括了两部分内容,是包括了《周易》与《易传》。也不能说《易经》包括"经"与"传"。

    因为《周易》与《易传》在西汉都上升为“经”的地位,故《周易》与《易传》都是《易经》的内容。所以不能把《周易》说成也叫《易经》,否则就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周易》原创内容,就是六十四篇文章。后篡改成繇式《周易》到今本《周易》,即史巫把六十四篇文章篡改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的格式内容。

    《周易》是不包括《易传》内容的,因为《易传》是不同时期对《周易》作出的各种解释。故《辞源》对《周易》的称谓和包括的内容,作出的解释是错误的。

    《辞源》对《周易》的解释,虽是错误的,但其说法又不能说没有渊源,自唐以降却有这种称法,以《周易》之名,而把所谓的卦爻辞分“经上”、“经下”和“十翼”一并进行阐释。

    《辞源》里没有《易经》这一条目,而有《易》与《易传》的解释,且看《辞源》对《易》与《易传》的解释。

    “《易》:古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见《周礼·春官·大卜》。今仅存《周易》,即《易经》”。

    这是《辞源》对《易》作出的解释,我们知道《易》称,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里,《左传》里的《易》称,是对《周易》一书的简称。西汉中期以前的《易》称,是《周易》一书的简称,而自西汉中期以后出现的《易》称已不再是《周易》的简称,即这时期的《易》称,已不单单是《周易》的简称,《易》称也包括了《易传》的内容。“三易”之说,唯出现于《周礼》中,而《周礼》是西汉人编篡成书,把《周易》归为《连山》、《归藏》认为是卜筮之书,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错误认为。故《辞源》所对《易》这一概念的解释,也是错误的。

    《辞源》对《易传》的解释说“《易传》:《周易》的组成部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等,《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

    我们看到的这种解释上的矛盾性,既然说《易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那么,所认为的《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就不能成立。比如,今天出现的众多对今本《周易》一书作出的各种解释,岂能说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吗?

    (以上《辞源》所对《周易》、《易》、《易传》的解释,是摘自于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辞源》里的解释)

    我们已知《辞源》对《周易》、《易》所作的解释,而今还有一部大型辞书,即《辞海》,我们且看《辞海》里又是如何对《周易》解释。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对《周易》一词是这样的解释:“《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辞海》对《周易》条目的解释与《辞源》里的解释基本相同。

    总之,《辞海》与《辞源》对《周易》的解释既是错误的,又是十分有害的。​​​

    高怀民的《先秦易学史》里这样说“易筮术在西周初年有三种,号为“三易”,它们是: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连山》与《归藏》二易很早被淘汰,东周以后只有《周易》流传。所谓《周易》,便是今所见《周易》本中除去十翼部分;也就是只有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辞,原是用于筮术占断的”。(先秦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按高先生对《周易》的内容说法,与《辞源》和《辞海》里的说法是不相同的,单从《周易》称谓及内容来说也算是清晰与正确的。

    朱伯崑的《易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文里是把《周易》与《易经》也是说成一回事。

    “《周易》即《易经》一书里的内容,……《周易》自身是否存在着象辞相应之理,即是说,卦爻象与卦爻辞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自成为一严密的思想体系,这同《易经》的形成问题有密切关系。依近人研究,《周易》作为古筮用的典籍,……如关于《坤卦》象的筮辞,积累了许多条,从已应验的筮辞中选出一条,作为标准答案,便是《坤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或从中选出某一爻的筮辞,如选出守口如瓶,可以不犯过错一条,编在《易经》中,则成为此卦六四爻辞:‘括囊,无咎无誉’。总之,卦爻辞的素材,即筮辞,来源于对所问之事的回答。……此种尝试之一,是《易经》中有些卦爻辞的编排,……《周易》的编者,依此爻之事,整理其他筮辞,经过加工,便成为遁卦各爻辞的内容”。(《周易》二十讲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0页)

    朱伯崑的“《周易》即《易经》”的说法,虽然与《辞源》和《辞海》解释的“《周易》也叫《易经》”或“《周易》亦称《易经》”这种称法相同,但所称法的内容则是不相同的。朱伯崑所认为的“《周易》即《易经》一书的内容”,是不包括《易传》,即无论称《周易》,或称《易经》其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爻辞的内容。

    把《易经》的称谓等同于“六十四卦爻辞”,即把《易经》的内容,只包含“六十四卦爻辞”。这种认为也是错误的,因《周易》是《易经》的内容,《易传》也《易经》的内容。

    如董光璧也这样认为:“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十翼”组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解释《易经》的作品《易传》已属哲学著作”。(《周易二十讲》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页)

    李镜池的《周易探源》一书,对《周易》的称法以及包含的内容。

    “二《易经》的性质和它的哲学思想,

    《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内容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经”是占筮书,卦,爻辞(经文筮辞也叫繇辞)反映了周早期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生活状况,正如甲骨卜辞一样,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了好些宝贵的历史材料。“传”虽然是解释“经”的,但作者们从卦画和卦,爻辞分析综合,引申发挥,研究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上面内容引自《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页第154页)

    这里说的《周易》或《易经》称谓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其称谓是混乱的。

    我们再看高亨的说法:“《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周易》古经是因古人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筮书。筮就是算卦”。

    “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讲义理,也有讲象数,有些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很透明的理论,但也有带有一些巫术色彩和神秘意味”。(上面引自高亨《周易》九讲高亨著王大庆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页第99页)

    高亨认为《周易》的内容也是包括了“经”与“传”。即《易传》也成了《周易》一书的内容。

    《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是:“现在的《周易》一书,其中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说明过去称为“十翼”(彖辞、象辞、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系辞传),也统称为《易传》”。(《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5页)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可以说是建国后的权威哲学史书。按《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周易》一书包括了《易经》和《易传》,《易经》只是“六十四卦”里的卦辞和爻辞。按此说《易经》不同于《周易》,《周易》的内容是《易经》与《易传》。

    可《中国哲学史》里又说“据史书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商代甲骨文也是用来占卜的,但凿龟,看它灼裂的“兆”,手续比较麻烦。《易经》的占卜方法比较简易,因为是周人习用的一种方法,故称“周易”。(《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页)

    从这一段的说法来看,《易经》和《周易》又成了同一概念,与前面说的只是“六十四卦”里的卦辞和爻辞是《易经》,岂不是矛盾的吗?总之,《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让人不明白《周易》与《易经》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中国哲学简明读本》一书里的说法是:《易经》(《周易》)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而它仅有两万余字。《易经》的基础是卦画,而卦画的构成要件则是两个符号……。(《中国哲学简明读本》马中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215页)

    从这段文字表述来看,作者说的《易经》就是指《周易》,因为作者在《易经》后面用括号括着《周易》,说明《易经》也叫《周易》。那么,《中国哲学简明读本》的作者所认为的《易经》(《周易》)内容包括了什么呢?虽然作者没有如他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与《传》两部分,但作者的那段文字表述中,已经表明了《易经》所包括的内容了。因为作者说的“《易经》(《周易》)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而它仅有两万余字”。这里说的“而它仅有两万余字”,已经说明了《易经》(《周易》)的内容包括了什么。

    我们知道无论原创《周易》,还是篡改为的今本《周易》一书,其文字总计不足5000字。而《易传》总计的文字有一万多字,只有《周易》加“十翼”才有两万余字。《中国哲学简明读本》作者说的“《易经》(《周易》)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而它仅有两万余字”,岂不是说《周易》包括了《易传》的内容么。那么,按《中国哲学简明读本》作者的说法,也就是说:《周易》的内容是《周易》和《易传》,或《易经》的内容是《易经》和《易传》。当然这说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语法逻辑。

    《中国哲学简明读本》又说:“《易经》的简易风格深深哺育了先秦诸子”。(《中国哲学简明读本》马中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216页)

    从这一句的说法来看,显然作者认为的《易经》不是两万余字的内容了,即不包括《易传》的内容,否则怎能说“《易经》的简易风格深深哺育了先秦诸子”呢?因先秦诸子时代,《易传》还没有汇集流传于世。

    陈鼓应的《道家易学建构》一书里也有对《周易》的说法。

    “《易》本是殷周之际的占筮之书……春秋以前,《周易》为历代史官所掌管,这由《左传》的记载可为明证。老子是史官,故而通晓《易经》。《易》,《老》的内在联系,在辩证法方面最为突出。《周易》六十四卦卦形,有五十六卦都以对反为顺序……由占筮材料集编而成的《易经》,主要是占筮语言,其中也兼有哲理性的语言。而《易传》除了"占筮语言"外,还产生了一套"哲学语言"”。

    从这一段话里出现的《易》、《易经》、《周易》三个称谓,是否是一回事呢?能分请谁与谁吗?

    还有一书名叫“大道之源《易经》”,其内容也只是对“六十四卦”作注译。(大道之源《易经》孙熙国著****法治出版社2010年版)

    这些冠名《易经》的注译书,其内容只有“六十四卦爻辞”,认为“十翼”不是《易经》里的内容。

    而有一些冠名《周易》的注译书,其内容不但对所谓的《周易》“经”进行注译,而且还对所谓的《周易》“传”进行注译。如《周易全解》(徐子宏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还如黄寿祺的《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这种冠《易经》或《周易》的注译本,其译注的内容恰恰与历史事实不符,《易经》的内容是《周易》加《易传》,而《周易》一书的内容,就是原创六十四篇文章,或今本《周易》,即所改造成“六十四卦”卦爻辞内容。

    2.应正确对《周易》称法的运用

    现在无论在对《周易》或《易经》的学术上,所出现的称法内容上是相当混乱。

    如现今对《周易》称谓上的混乱说法,有以下这几种说法。

    一、有“周易经传"的说法。

    二、有"经和传"的说法。

    三、有"易"的说法。

    四、有"易经"的说法。

    五、有"周易八卦"的说法。

    六、有"周易预测学"的说法。

    七、有"周易即易经"的说法。

    八、有"易经八卦"的说法。

    如今,这些称谓能分清谁是谁吗?恐怕很多人是分不清的。

    那么,如何正确的称谓《周易》呢?《周易》这一称谓在先秦以前是没有变化的,《周易》就是指那一部繇辞格式内容,到爻辞格式(即六十卦卦爻辞)内容的书(当然应恢复原创《周易》文本格式内容)。先秦时虽然引用《周易》里的文辞,有的称"《易》曰"。这个《易》称,无疑是指《周易》的简称。

    到西汉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把《周易》与《易传》尊奉为经书,称《易经》。帝制时期里,引用《周易》或《易传》里文辞,一般也称"《易》曰"。这时的《易》称不单是指《周易》,而且还指《易传》。

    但帝制时期从无把《周易》说成"八卦"之书,即无把《周易》与"八卦"混合于一起的称法。也无把《易经》与"八卦"混同一起来称的。《周易》与"八卦"不是一回事,"八卦"筮术是《周易》后出的东西,并又借着改造的《周易》文辞当繇辞而使用进行卜筮,与原创的《周易》无关。倒是现在人们有"周易八卦"和"易经八卦"这种不伦不类的称法。而更有无知者把近代以来产生的预测科学,用在《周易》上,标题为《周易预测学》,而实质内容讲的却是"八卦纳甲"筮法,与《周易》没有半毛关系。就是清代的王洪绪编写出一部"八卦纳甲"筮法书,也不敢标《周易》两字,书的名称标写的是"卜筮正宗"。

    应正确的称谓《周易》,研究《周易》内容的就称《周易》,若用《易》称的,应标明是《周易》或是《易传》。

    用《易经》称谓的,《周易》不单是经,而被认为是孔子做的《易传》("十翼")同样称经。若称《易经》一词的,应标明指向的内容是《周易》加《易传》。

    现在出现的"周易经传"和"经传"之分的称法,则是个错误的说法。《周易》本身就《易经》内容之一,如何能称"周易经传",况且《易传》并不是《周易》里的内容。"经传"一词称法也容易误导,《易传》本身也是《易经》内容之一,那么又如何分谁是"经",谁是"传"呢?

    现在算卦上所用的"八卦纳甲"筮法,是独立于《周易》或《易经》之外的筮术,不能与《周易》或《易经》混淆一起称"周易八卦",或称"易经八卦"。

    故《周易》不能称"预测学",也不能混同于"八卦",也不等同于《易经》。

    那么,如何统一规范呢?应按历史事实与真相来称谓。

    《周易》一书和其名称产生的最早(春秋是繇式《周易》内容;今天是卦爻式《周易》内容);《易传》是《周易》一书的学术研究文章汇编集;到汉武帝时把《周易》与《易传》尊奉为五经之首,而称《易经》。故这三者不容混淆。帝制时代里《周易》与《易传》同是"经"的内容,故《周易》不等同于《易经》,因《周易》是《易经》的内容之一。既不能称《周易》又叫《易经》,也不能称《周易》包括"经"与"传"。

    《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篇内容是自成体系(后改造成繇式《周易》,到卦爻式的今本《周易》),是完整地政治理论。故《周易》称谓的内容就是六十四篇文章,即从《乾》到《未济》。若打着《周易》名称,就应研究,解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即应恢复《周易》原创六十四篇文章文本结构,而抛弃掉史巫篡改的卦爻式文本。

    若研究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或称象数《周易》)应说明是今本《周易》。

    《易传》本是《周易》的学术文章汇集,更不能混同于《周易》。

    《易经》之名称出现的晚,是西汉中期尊“经”时出现的称法。《易经》的内容,包括了今本《周易》与《易传》。

    《易》的称法,应按历史时段来划分,先秦的《易》称,是《周易》的简称,而后封建时期里的《易》称,是《易经》的简称。故若用《易》称,应加以注解,说明所指的内容。

    只有把《周易》称谓及内容是哪些弄明白了,而研究《周易》一书的演变及其性质也就有了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