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星神庙 » 第十四章:高渠弥初展身手,如意轩贵人莅临

第十四章:高渠弥初展身手,如意轩贵人莅临

    话音刚落,从人群中闪出一人。此人中等身材,眼小鼻阔,身着玄红相间的长袍。腰间挂着一把短剑,虽然相貌平平但一绺棕色胡须甚是惹眼。

    来人正是新郑野司寇高渠弥,这野司寇是郑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负责处理民众的诉讼和刑狱等事务。

    这高渠弥快步走上前,身子微微一躬,拱手道:“鄙人新郑野司寇高渠弥,我已在一旁观看多时,你等为何要为难店家呢?”

    “别说你是野司寇,你就是司寇又能如何?”公子突瞟了高渠弥一眼,还要说些什么。太子忽赶紧拽了拽公子突的衣袖。

    “高大人,我家弟弟年少,言语有冒犯之处还望见谅!”太子忽郑重说道,“虽说我等不该强迫店家,但是这店家也过于目中无人了。如此蔑视我大周,天子脸面何存?天子受到了侮辱,我等岂能坐视不理。再者这伙计出言不逊,辱骂我等,我等自然要和他理论一番。”太子忽话锋一转,数落起店家的不是。看的出来,自幼接受名师指点,再加上自己本身就天生聪颖,太子忽的言谈举止比起一般的成年人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旁边围观的百姓听太子忽本这么一说也都纷纷附和表示支持。

    高渠弥自然早就认出了太子,刚才那么说只是故作姿态,也顺便见识一下储君的应变能力。

    高渠弥轻咳一声,转向那个带头的伙计问道:“店家何在?”

    那伙计虽说是戎人,但见到官员还是有所畏惧的。听见高大人在问话,连忙上前抱拳拱手:“高大人,有礼了。我家店主正在赶来新郑的路上,明后日也就到了”

    “那你店中可有告示上所说的天马?”

    “这…嗯…”那领头的伙计面露难色,支支吾吾。高渠弥据此断定店中并无宝马,高声喝到:“好大的胆子,光天化日之下,尔等竟在新郑城行此诓骗之事!”

    那伙计眼见伎俩被人拆穿,连忙解释道:“大人啊,天马当真有的。那天马本是禺支国所产,禺支国距新郑数万里之遥,再加上一路荒漠戈壁无数,更有那与天同高的雪山阻隔,本来是断无可能运到新郑的。家主本是义渠最大的马商,自从义渠归顺周天子,家主一族世代与中原各国通商,也算积攒了一些基业。此次为把禺支天马运到中原,家主早已筹划多年,几乎散尽了家财。”这义渠人说到动情处,眼圈一红稍稍停顿了一下。

    “家主招募了七十多精壮伙计前去禺支买马,一年多后回到义渠的伙计就剩下十余人。”义渠人的声音有些颤抖,看的出来他所言非虚。“此行所贩的十余匹禺支天马也只剩下两匹。试问诸位,此马是否当得起天马?”

    义渠人激动的有些不能自已,便不再说话,只是抬着头望向天空。

    众人闻听又是一番议论,有人同情,有人惋惜,也有人不为所动,认为贩马的艰辛与此马是否为天马不可混为一谈。

    “虽说此马得之不易,但此马是不是宝马良驹,需等你家店主将马匹运来一看便知。如若此马果如你等所夸海口也就罢了。如若不是,我便治你家店主一个诓骗之罪。”高渠弥说罢,朝太子忽一拱手:“诸位小哥,此等处置如何?”

    太子忽本也被那义渠人一番言辞所打动,刚好高渠弥给了个台阶,也就顺水推舟的说道:“如此甚好!我等十日后必当前来做个见证。”

    高渠弥提高嗓门儿:“此事已了,诸位街坊十日后可再来此处见个分晓,都散了吧!”

    众人见已无热闹可看,便各自散去了。高渠弥一转身,发现太子等人早已不见。四处张望一阵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悻悻地回府去了。

    太子忽等四小其实并未离开,他们只是躲在了街旁一辆轺车后面。看着高渠弥走远了,菱儿忽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道:“太子哥哥,那个高大人会不会认出你来呢?”

    “呵呵!其实一开始他就知道我等的身份。”

    “那他为什么假装不认识你呢?”灵儿继续追问。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了,他若挑明我的身份,如何在百姓面前居中调停呢?”太子忽耐心的给菱儿解释着。

    “这样看来,这高大人算是一个好官喽?”旁边的祝聃好奇的插了一嘴。

    “是不是好官,现在还难下定论。你看他见我等离开之后略带失望的神情,难说有别的动机。”太子忽短吁了口气:“好了,我等也该回宫了”

    说罢,太子忽牵着菱儿起身便走,公子突和祝聃忙跟了上去。

    这郑国本就与成周毗邻,处于一众诸侯国的中心位置。加上郑国商贸发达,各国商人云集新郑。所以那义渠马商的告示一贴出,没几日便传遍各诸侯国。

    这几日新郑的客栈、驿馆的热度堪比这大暑的天气。各国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像潮水般的全部涌进了新郑城。后来的人为了谋得一个客房往往需要使尽浑身解数,客房的价格自然也打着滚儿的往上翻。

    这可忙坏了高渠弥,一来是因为人多官署里的差事就多。二来他自己在西城经营着一家客栈—如意轩。

    这如意轩无论规模大小还是层次格调,在新郑都算是数一数二了。因高渠弥广交天下朋友,又经营有方,所以人气一直旺盛。

    虽然离马市稍远,但是其他诸侯国的达官显贵首选还是这如意轩。

    离天马公卖的日子还有两日,傍晚时分,一队车马浩浩荡荡进入新郑城,直奔如意轩而来。

    待车马停稳,一位身着褐色长袍的老人从头车上走了下来。此人身材魁梧,目光炯炯,胸前飘着一缕灰白胡须,一柄长剑挂在腰间。一眼望去英武不凡。负责迎客的伙计早就迎了上去。

    “这位大人有礼了,大人可是从曲沃赶来的?”这伙计一躬到底,笑呵呵的问道。

    “你是如何得知?”来人低声说道。

    伙计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朝后面一辆华贵的辎车使了个眼色。那来人早已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原来这辎车上四周各雕有一个“两片树叶”形状的纹饰。这种纹饰正是晋国小宗特有的家族纹饰。

    晋国的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一天,周成王和弟弟虞作游戏,周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史佚(原名尹佚,因为他是史官,所以也称史秩)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周成王无奈把唐地封给虞,故称唐叔虞。虞的儿子燮(音同谢)继位后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

    此时晋国的政治格局非常特殊,国内出现了一大一小两脉分支。大宗也就是嫡系的那一支,即现在的晋国国君姬平。姬平是晋昭侯——伯的儿子。而晋昭侯在即位之初便把自己的叔叔成师封在了曲沃。因为他并不是国君,所以人称曲沃桓叔,这就是晋国的小宗。

    因晋国是以桐叶得封,所以晋国宗室历来以桐叶作为本族的族徽。而小宗既然已经和大宗反目,就把自己的族徽改成了两片叶子。这也是为什么伙计能一眼便认出来人的原因。

    而下车与伙计交涉之人乃是姬万的家宰万伯。姬万乃是曲沃桓叔的次子,这姬万自幼习武,且天赋异禀,再加上多位名师的教导,功夫可以说是冠绝晋国。万伯正是万的老师,为人正直洒脱,各国仰慕者不在少数,其功夫也是深不可测。

    曲沃桓叔已年逾古稀,断然不会前来。难道辎车之中来的是姬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