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星神庙 » 第三十六章:郑鲁两国生枝节,曲沃联军终退兵

第三十六章:郑鲁两国生枝节,曲沃联军终退兵

    次日清晨,匆匆用过早饭,公子吕便早早的来到公子万的大营之中。

    公子万此刻正在帐内用膳,听侍卫说公子吕已在前帐等候,公子万便知有大事发生。他连忙停下筷子,用绢帕擦了擦嘴,穿上一件深衣之后,便急忙来到前帐。

    行礼完毕,二人共一长案坐定。公子吕见账内都是公子万的亲信,便直截了当的将事情和盘托出。原来昨日郑庄公传来消息:鲁国正在其附庸国极国集结军队,而前不久刚有晋候侍者前往鲁国求援,鲁候随即派出侍者前往宋国。鲁国和宋国历来是甥舅国,鲁国国君(鲁惠公)的夫人孟子就是宋国人。但是孟子早死,其媵人声子也是宋国人。她虽不是夫人,但她却为鲁惠公生下长子——息姑。母因子贵,现在声子在后宫地位最高,所以鲁宋两国关系一直融洽。如果鲁国去宋国借道伐郑,宋国必会答应。

    种种迹象表明,鲁国已经答应晋候的请求,准备派兵出征。郑庄公猜测鲁晋相隔千里,鲁国应不会派兵到翼城,而会攻打郑国,以逼迫郑国撤回围攻翼城的军队。

    公子吕听罢,面色开始变得凝重起来。现在战事正值紧要关头,如果郑军撤退,仅凭曲沃和赤狄的部队,肯定难以支撑。但是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就是君子总是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公子吕正是这样的君子,他知道郑国已将本国半数以上的军队派来帮助曲沃,现在如果鲁国果真要出兵伐郑,郑军不得不回援。公子万沉思了半晌,竟一时无语。

    公子吕知道公子万必定左右为难,所以主动打破沉默,低声但果断地说道:“此事关乎郑国存亡,但考虑到与贵国有盟约在先,故君上令我等协助公子撤军之后,再回师新郑。”

    公子万缓缓叹了口气,双眼望向公子吕,眼神里满是遗憾与不甘。“能与公子并肩作战,万三生有幸。目下战况胶着,敌我相持不下,如此对峙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实不相瞒,万也曾有回军之意,在下本想这几日找公子与潞子商讨此事,不想郑君诏令先到。也罢!此乃天意也!万立即派使者快马回曲沃禀报鄙国君上,想来明日国君诏令就能送回。”

    公子吕看得出来,这是公子万在安慰自己,所以心里不免有些感慨:“我虽虚长公子十数个春秋,但胸襟气魄难及公子之万一啊!”

    “公子过谦了!公子贤名,天下谁人不知?万怎敢和公子相提并论?”公子万也是真心的敬重公子吕。

    “二位公子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人、贤人,小人祖上不知修了多少好事,才能同时追随二位公子。”在一旁伺候多时的小侍卫插嘴道。

    “哈哈哈!”“哈哈哈!”两位公子被逗的哈哈大笑起来,尴尬凝重的气氛一扫而空。

    二位公子又命人把赤狄国主潞子请来,并把事情原委从头诉说了一遍。又许诺除了留给郑军回军路上的粮草以外,其余粮草物资全部送给赤狄国,以助赤狄人民渡过难关。潞子对这场看上去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没有开始时的兴趣了,他本就是为了粮草而来,如今问题已经解决了,自然是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

    三位统帅意见统一之后,公子万便传令万伯和原繁准备撤军,且务必在暗中进行。

    次日午后,公子万派出的使者便带回了曲沃庄伯的诏令。庄伯和公子万果然心有灵犀,不仅同意了撤军的请求,还派人送来一车锦缎以答谢潞子,稍晚就会送到。

    现在摆在三位统帅面前最后的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全身而退了。所以三人将原繁、泄驾以及万伯从各自军营召回。众人商议后决定,先派使者去对方军营下战书,约定明日一战,对方势必会放松警惕。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下,大军就可以从容撤出战场。虽说这种欺诈行为不符礼制,但考虑到结果并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众人也并未死守周礼的约束。

    此时已是仲秋时节,再加上翼城位于浍水河谷旁边,所以入夜后地面就开始升腾起细细的薄雾,且雾气越来越重。曲沃联军刚好趁着雾气的掩护,顺利的撤离了战场。

    公子万和潞子各自回国自不必说,公子吕这一路却是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大军一路紧急行军,自翼城到新郑七百多里的路程,只用了短短的四天半的时间。第四日的未时初刻,大军便回到了新郑郊外。

    那个时候诸侯的常备军很少,军队的主要成员是“国人”中的士和农,士以习武打仗为主要职事,作战时充任甲士;农即庶人,除老弱残疾者外,所有成年男子都须接受军事训练。一旦有战事发生,国君才会将士兵征集起来。战事结束士兵就能各自回家,继续经营自己的小日子。但是此次则有所不同,虽然曲沃之战已经结束。但是为了防备鲁国的侵扰,公子吕并没有解散部队,而是将部队驻扎再新郑城外。

    公子吕下发了就地扎营的将令之后,便与原繁、泄驾等将军驾车来到城下。郑庄公此时早已携众臣迎出城外,公子吕跳下战车,刚要施礼。郑庄公赶紧快步上前,一把扶住公子吕,“叔父在外征战多日,劳苦功高,免礼,免礼!”

    “此次翼城一战,有辱使命,臣不敢居功啊!”公子吕还在为没能攻下翼城而懊恼。

    “不然!叔父已助曲沃赶走了晋军,而且还将段的军队几乎荡平,此乃天大的功劳!况且叔父已年近五旬,还为国四处征战,寤生实在心存愧疚!”郑庄公紧紧的握着公子吕的大手,看着风尘仆仆,神情憔悴的公子吕,眼神里满是敬重和感激。

    “此次曲沃一战,公子原繁和泄驾将军当居首功,老朽请国君封赏他们吧!”公子吕并不贪恋军功,又或者对于涑水打败共叔段一战仍耿耿于怀。

    “臣等微末小功不值一提,等把鲁人赶走,再赏不迟。”公子原繁和泄驾拱手说道。

    “兄长与泄驾将军战功赫赫,寡人必有封赏。”庄公朝着二位将军微微一躬,然后起身高声说道:“此次公子吕率军大败晋军,凯旋而归,全军将士皆有大功,寡人要封赏你们。你们是郑国的魂,郑国的天!”

    “公子万岁!君上万岁!”一旁的高渠弥连忙高喊道。“公子万岁,君上万岁!”所有人也都跟着高渠弥一起喊起了口号。

    在众人热烈的欢呼声中,庄公把公子吕搀扶上战车,亲自为公子吕驾车进了城,并一路将公子吕送到府上。

    庄公特意将公子吕送回府中休息,可是公子吕一心想着抵御鲁军的事,闭目养神也只有片刻功夫。

    很快夕阳就把天边的晚霞染成了金色,来接公子吕进宫的寺人和侍卫们也已等在会客厅内。随同他们前来的还有太子忽、公子突以及祝菱儿。家宰本想前去通秉,寺人赶忙拦住家宰,并轻声说道:“君上有令,如若公子还在休息,切勿打扰,务必等到公子休息好!”

    太子忽等三小开始倒也乖巧,可是时间一长,祝菱儿就有些受不住了。他们三人今天驾车出城游玩了一整天,刚回宫就得知公子吕回来的消息。也没来得及吃点东西,就急火火的跟着寺人和侍卫前来接公子吕了。祝菱儿的肚子早就开始咕咕直叫了,见长案上放着各种美味的点心,却没人享用,心里这个急啊。又过了一会儿,祝菱儿实在忍不住了,偷偷的抓起一小块蜜饵快速的放入嘴中。菱儿的这一小动作刚好被同案而坐的公子突看到了,公子突眼睛一转,坏主意就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