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尘埃如山 » 第二十八章 改元(1)

第二十八章 改元(1)

    岁月就像伏桐河的水,在不经意间悄悄的流逝。大清亡了,民国来了,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三家营人来讲,平淡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变化。一直到过完春节,有些偶尔入城进镇的人,在城门口被革命军按着脖子“咔嚓”一声剪掉辫子,然后抱头鼠窜。回来后除了被相邻讥笑外,惶惶数日也没人追究什么,反倒觉得没了辫子的脑袋反而轻松清爽了许多,也就慢慢释然了。

    三家营的街巷里,又传来于花子用那苍老的声音:

    于花子,打竹板,天换日月民剪辩。

    大清亡,帝制崩,可惜咱的周总兵。

    先灭捻,后安民,百信感念厚福荫。

    东征倭,西讨贼,为国尽忠古今谁?

    冷枪子,穿胸膛,百姓寒心念忠良。

    革命起,民国兴,南北议和瞎折腾。

    剪了辫,不心疼,只问皇粮征不征?

    正如于花子所唱的,以前老百姓只操心天上的哪片云会下雨,秋田里哪块的庄稼会歉收。如今,他们更上心的是另外一件事:“皇帝没了,皇粮还要缴吗?”

    郭修安也被问的一脑袋浆糊:“皇帝没了,大总统不是又来了吗?大总统也要吃饭,皇粮没有了,‘统粮’估计也少不了!”

    郭修安没工夫打听征不征“统粮”的事情。从周世平殉国那一刻起,他就强硬的夺走了周世平后事的主导权。他二话不说便驾着牛车,把周世平的尸骨运回了三家营。

    郭修安对族人说:“周总兵和郭家的关系,虽说我以前没挑明,族里人也知道不少。今儿个大年初一,大过年的找老少爷们儿来,就是想给大伙儿把话说明白。如今周大哥随大清国去了,他的后事就是我郭修安的家事儿!大伙儿愿意来搭把手的,我好吃好喝好招待;不愿意来的我也不埋怨,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喜事……”

    郭敬裕敲着拐棍说:“修安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周大人待咱三家营一点都不薄,就冲当年带兵救下三家营老少爷们的命,咱们也要风风光光的给大人办后事,就葬到咱郭家祖坟,埋在修平旁边!谁要是敢呲牙(反对),就别怪我老汉倚老卖老,拐棍不认人!”

    顾微尘对着敬裕老汉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叔,我替世平谢谢您!谢谢三家营的老少爷们儿!”

    郭敬裕让族人把他给自己备下的棺木和寿衣抬到了郭家。敬裕老汉说:“用我的棺木殓了周大人!当年若不是周大人救下我的命,我的骨头早都沤糟了!”

    黄昏时分,郭治远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三家营。郭治远离开伏阳城后,心里五味杂陈的朝着三家营方向狂奔。当他在府衙里看到皇帝的退位诏书和共和文书的时候,他心里充满了疑惑:既然岳父大人最终还是顺应了大势,让伏阳城避免了战火,为什么不旗帜鲜明的在伏阳城改旗易帜,迎接革命军入城呢?普天之下已非王土,主动放弃伏阳城,他率军又能去哪里呢?这些日子伏阳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郭治远看到自己大门上的挽幛时,便一下子瘫跪在了地上。郭治远紧紧的攥着董振寰的手,连声问道:“郭将军,巡防营撤离伏阳城前,镇衙没有收到共和文书的邸报吗?这不可能啊?”

    董振寰赶紧把郭治远扶起来,告诉他这些天伏阳发生的事情。郭治远听完泪如雨下,他捶着自己的胸口说:“到底还是我逼死了自己的岳父大人!”

    董振寰说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巡防营和马队还驻扎在十八里铺,群龙无首而且粮草也快耗尽了,想办法稳住这群没娘的孩子才是当下最要紧的!

    郭治远稳住情绪说:“董叔,你要尽快赶回去十八里铺,稳住军心防止巡防营和马队哗变!”董振寰说驻扎在十八里铺也不是长久之计。郭治远想了想说:“我倒有个主意!”然后附耳告诉董振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