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陛下何不谋反 » 一百一十一 , 新官上任

一百一十一 , 新官上任

    一百一十一,新官上任

    “五万人?”林玄用询问的目光看着程威,“主帅是谁?”。

    “你可能想象不到。”程威甩了甩脖子说:“拓跋真,北魏太子。”

    “钓上大鱼了”林玄叫了起来。

    “是福是祸?”程威看着林玄说:“我们是想钓鱼,可没想钓鲨鱼啊。”

    “不管什么鱼,掉出了再说:你怀疑我的实力,对不对?”

    程威干赶紧摆手,“不敢,不敢,我相信公子,再大鱼,我们都能吃得下。”

    “要相信林公子。”何蛟说:“只要他们大军出动,我们的计划就算成功了一大半。”

    “没错。”林玄原地疾走,兴奋至极。

    他又吩咐程威和武扬威二位将军,让他们各自带上五百骑兵,轮流对敌人进行持续不断袭扰。

    “必须永远潜藏在暗处,确保自身的安全的同时,保持足够的神秘感。”

    “为什么要这么神秘?”武扬威问道。

    “神秘的力量最可怕。”林玄说。

    他又看着武扬威,柔声说道:“武将军,你勇猛有余,但临机决断的能力有所欠缺,战事胶着的时候,切不可盲目恋战,不能让我们的骑兵陷入敌阵之中。

    如果有这种苗头,一定要及时抽身而出。

    我们的特长是机动作战,切记。”

    武扬威抱拳,声如洪钟地说:“谨记公子教诲,我会时刻告诫自己,不让骑兵陷入被动。”

    林玄点点头。

    又看着程威说:“程将军,你足智多谋,却思虑过重,临阵之时,容易犹豫不定,我希望你能和武将军互相磨合,做一对完美搭档。”

    程威看了看武扬威,挑着嘴角笑着说:“武将军是个好领导,我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全力协助武将军。”

    “那就好。”林玄拍着他们的肩膀,“二位将军,出发吧。”

    ……

    袁祎之也接到战报,说有一支两千人的私人武装,昼伏夜出,由荆州往北秘密开进,到达雍州境内后消失不见。

    流民军?

    袁祎之也好奇起来。

    两千人可不是个小数目,荆州还藏着这么一股力量,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这帮人如果在他的管辖范围内闹腾起来,恐怕对朝野不好交代,是个大麻烦。

    过了几天,又收到战报。

    这两千人的流民军路过襄阳,并没有攻击,继续往北进发,进入了北魏境内

    袁祎之总算松了一口气。

    襄阳刚被袁义马一个背刺破了城,如果这两千流民再破一次襄阳,恐怕朝野震怒,要将袁祎之骂了个狗血淋头了。

    好在这支部队的目的不是襄阳。

    如此便好,我就能睡个安稳觉了。

    袁祎之心里美滋滋。

    又过了几天,探马来报,新野失手,魏军溃散而逃,而拿下新野的正是那支北上的流民军。

    “这怎么可能。”袁祎之惊坐而起,“如今的流民军都这么厉害了吗?”

    “再探再报,时刻盯着他们的动向。”袁祎之不敢相信,失落敌手十几年的新野,被这支神秘的流民军一天就拿下了。

    他命令游骑将军,全力盯着这支部队,时刻来报

    第二日,游骑又带来消息,说这支部队并没有占领新野,而是弃城而出,进入了东边的群山之中,目的不明。

    “他们的背景打问清楚了吗?”袁祎之急切问道。

    “打听清楚了,这帮流民军来自荆州,驻扎在松滋境内的黑石山。”

    黑石山?

    袁祎之思索着。

    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那将军继续说:“为首之人叫林玄。”

    “林玄?”袁祎之猛然抬头,声音提高了几个音阶,几乎破音。

    他眼珠子圆睁,瞪着他吼道:“你说他叫林玄?”

    “正是。”游骑将军抱着拳,微微低下的脑袋,胳膊微微战栗。

    他不知道这句话戳到了大司马的哪根神经,让他做出这么大的反应?

    袁祎之起身,在地上来来回回走了几圈,嘴里喃喃自语。

    “林玄,没想到啊,没想到竟然是你,当初袁良来信让我找机会除掉你,我见你是个人才,没舍得对你动手,没想到你竟然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做大了。”

    扳倒朱正分的是你,以私藏兵甲之罪让袁义马被砍头的也是你。

    怎么?你想要与那常安道联合,霸占我的荆州不成?

    养虎为患呀,当初不应该心慈手软。

    不过,你的战斗力这么强,若能为我所用,倒是一桩美事。

    袁祎之的脸色阴晴不定,围着游骑将军走了好几个来回。

    那将军战战兢兢,不知道大司马究竟何意。

    最后,袁祎之立在他身后,忽然纵声大笑。

    游骑将军一个激灵,又不敢回头,两个眼珠子使劲往两边滑去,试图用后脑勺看看袁义马,他究竟为何发笑。

    袁义马笑完,快步走到书案之前,写了两封信,交到他手上。

    “第一封信,你派人送去建康,交到袁良的手中,让他即刻活动,安排朱正分做荆州司马。

    朱正分还算有些智谋,把他安插在荆州,算是给林玄背后插了一根钉子,让他不敢轻动。”

    “这是第二封信。”袁祎之对游骑将军说:“你亲自送去随州,把他交在我堂弟袁征的手里,告诉他,务必盯紧林玄这支流民军,时刻掌握他们的动向,将情报快马送至江夏。

    另外,设法接触并讨好林玄,将他拉拢过来。

    若拉拢不成,找机会直接将其除掉,不可再留后患。”

    那将军领命而去,总算松了口气。

    ……

    袁良甫一接到密报,立马上书朝廷,推举朱正分为荆州刺史,统领荆州兵马。

    常中书自然不答应。

    刚刚清除荆州的袁氏势力,怎么可能再让袁氏之人掌握兵权。

    他刚提出反对意见,便被一帮朝臣极力抵制。

    为首之人,便是廷尉李增。

    那几个朝臣极力拥护袁良的提议,又极尽造谣之能事,说常中书居心叵测,想要一手掌控荆州。

    常中书的反对声音被淹没他们的宣泄声中。

    他无奈地扭头,看着站在文官之首的尚书令。

    那个和蔼的老头只是微微闭目,身体一动不动,如同一座石雕。

    天子也顶不住朝臣的压力,最后松了口,同意袁良的提议。

    再说:他已经拿掉了一颗袁氏棋子袁义马,这回不能做得太绝,只能后退半步。

    朱正分因祸得福,送走袁义马,自己坐上了荆州司马。

    他心情大好。

    与之前相比,官职小了,但权力大了。

    他给袁良奉上大量财物,带着亲兵就返回了荆州。

    这回,我军权在手,看你林玄还能掀起多大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