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楚 » 第三百六十章 定计丹阳

第三百六十章 定计丹阳

    自丹、析二城被秦人占领后,楚国整个丹阳地区便落入敌手。景氏虽然撤走,但是城中半数国人却没来得及撤离。秦军占领初期,他们担心了好一阵子,怕被屠杀或被抓去服一辈子的劳役。

    负责镇守丹城的是秦将魏章,因他原本是魏人,骨子里便不似其他秦将那般严苛。秦军虽严厉监视着丹城的楚人,其他倒也相安无事,至多令他们将破坏的城墙重新修缮了。

    五国合纵攻秦以来,因为担心楚军会趁机突袭丹城,魏章便加强了对楚人的监视,城内所有生人一律抓走看押。

    然魏章未料想到有一日魏国能够主导关东各国合纵攻秦,心中真是百般滋味。因他是魏国降将,是以置身事外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依然十分关注函谷关的战况,每隔数日便派人收集一次战报。

    联军摧枯拉朽般连克崤塞、陕城,让他震惊于联军战斗力的同时,也日夜忧心。他担忧若函谷关守不住,自己是否也要面对魏军?

    当联军屡屡在函谷关前受挫,魏章这才松了口气。一则他如今是秦将,自然不希望联军攻破函谷关,让秦国失去天险;二则他也不需要纠结所谓如何面对魏军的问题。

    三天前,公子华持大王虎符前来调兵两万,别的也不多说。

    公子华瞧不上自己这个降将,魏章向来是清楚的。虽然不问,他也知道定是函谷关形势危急,蓝田大营兵力不足,这才不得已从丹城调兵。

    魏章只问如何应对楚军。

    公子华扔下一句“楚自顾不暇”便领兵离去。

    望着公子华急匆匆的背影,魏章心中又开始担忧起来。

    除了斥候在丹阳地区查探外,魏章没有别的情报来源,他虽然知道楚王的封君荣耀之战,这一战可以说天下皆知,但他不知道这一战结果如何。公子华说“楚自顾不暇”,想必是楚军在濮夷那里遇到了麻烦。

    楚军也算是两线作战。这么一想,魏章也认为楚军突袭丹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宿将,魏章仍然没有放松警惕。因丹、析二城相聚不远,所以没有必要太过分散兵力。而且,万一楚军发动突袭,兵力分散的后果便是两城都守不住。是以全部三万守军,丹城便有两万八千人,而析城就只有两千人维持日常治安。

    墨阳在丹城以东百多里,距离楚国北部重镇冶铁重镇宛城两百里左右。丹阳陷落后,这里便成为抵抗秦国入侵的最前沿。

    暮色四合,九月晚风清凉。

    墨阳城内一处宅院里,宽敞四方的庭院东南是一座石亭,亭下坐着田忌与孙膑,两人面色轻松地谈笑着。

    一名侍卫送过来一盏桐油灯后悄悄退下。

    “丹城守军似无动静,看来我们大军行踪隐蔽十分成功!算算时间,景翠、昭滑、公子飞三人也该到了。这一战如何打,伯灵可有成算?”田忌说道。

    “咳咳!”孙膑咳嗽了两声还未答话,田忌赶忙道:“真是该死,忘了伯灵你身体虚弱。夜里风凉,咱们进屋说话!”

    说完,田忌推着轮椅,二人进了大堂。

    “其实,无论我们出不出奇,丹城很难再有援军。若我们动静太大,我料想秦王或许会命魏章弃守丹阳。”

    田忌眼睛一亮,“如此岂不是更好?”

    孙膑摇摇头,“若我军目标旨在收复丹阳,那自然没有问题。此战大王欲克武关,便不能提前暴露大军行踪。只有将秦军分割开来,方能削弱其战力。若魏章撤回武关,那我军要攻克武关便极难!”

    “原来如此!还是伯灵想得深入!”

    “只可惜...我料想武关守将不会援救丹阳。”孙膑叹道。

    “那便只有强攻武关了!无论如何,这一次是拿下武关,进军商於通道最好的机会!”

    两人正说着,院子里传来了急切的脚步声。两人循声望去,大堂门口出现了三个人,正是东海卫景翠、九江卫昭滑与南郡卫公子飞,三人满面风尘,面有疲色。

    “见过上柱国、军师。”

    田忌问道:“坐!这一路行军可还顺利?”

    景翠回道:“回上柱国,末将与元歌分兵而行,在宛城之南会师之后一路向西,现已潜身墨阳之南的高前山。我等一路朝宿夜行,专挑人烟稀少之地行军,不虞被有心人发觉踪迹。”

    “可有左司马消息?”孙膑问道。

    昭滑说道:“左司马与我等并未同行,他临行前曾将行军路线告知我与君山,亦十分隐蔽,相信消息很快便到。”

    “上柱国、军师,何时进攻?”景翠有些急切地问道。

    丹阳曾是景氏苦心经营了百多年的领地,丹阳之败令景氏元气大伤,被迫迁往他地。

    如今正是景氏复仇之机!

    “夜长梦多,我以为当尽快发起突袭!伯灵以为如何?”田忌问道。

    孙膑略一沉吟抬头说道:“左司马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可。”

    田忌朗声道:“好!君山、元歌你二人率各自府兵攻丹城,公子飞攻析成。析城守军兵力薄弱,你若攻下析城当率军协助君山与元歌攻丹城!”

    “末将领命!”

    九月中,函谷关攻防依旧如火如荼。双方多在城墙上、在外城展开惨烈的争夺,今日联军占据外城,明日秦军又将将其赶出城去,再一日联军又攻了进来,如此反复,内城却一直在秦军手中。

    函谷关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秦王终于认识到,函谷关确有极大的风险被联军攻破。

    破城之后对秦国来说将是什么后果?

    最好的结果是联军据函谷关而守,秦国退还之前侵夺赵、韩、魏的土地,更重要的还是:秦国将被紧锁关中,什么时候能够再度东出,要看函谷关在谁手中。当然最大的可能,函谷关也要归还魏国,让魏国担负起锁秦的重责。对于此,嬴驷倒不是太担心,数年之后秦国恢复元气后再从魏国手中夺取便是。

    嬴驷担心的是,公孙衍并不会止步于函谷关。关中无大险,一旦二三十万大军破关而入,秦国拿什么来阻敌?

    对这一点,张仪倒是有些不以为意。他曾说,五国合纵各怀鬼胎,函谷关旦破,合纵便将解散。

    毕竟事关国运,嬴驷还是有些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