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楚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准备和谈

第三百七十一章 准备和谈

    十二月初一,咸阳鹅毛大雪,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秦王赢驷颓坐大殿王座,眼神空洞,胡子拉碴。殿下左庶长樗里疾以及自雍城赶来的公室贵族长老亦都面色灰败。

    一日之内,两大关城同时失守,两则消息像是两把尖刀插在赢驷的心口,令他难以呼吸。

    平王东迁,秦始立国,自此四百余载,秦国未遭今日之剧变,未有今日之危局。秦国四大关城,东函谷、南武关、北萧关、西散关,西、北两关防得乃是异族,自穆公之后,西戎渐服;赢驷即位后义渠设县,虽不能说异族没有威胁,这数年尚算安定。秦国最大威胁在东、南,关中最大依仗便在函谷关、武关。而今两关尽失,关中已无险可守,关东各国可长驱直入,亡国绝祀只在旦夕。

    穆公称霸,孝公称雄,至他则连横而谋天下。赢驷雄心如烈火,未料遭泼天大难,心如死灰。

    樗里疾看着嬴驷如此模样,心中实在难受。他刚想出言安慰,一名白发老者名嬴方说道:“大王乃一国之君,我等之主心骨,如今至重要是大王须拿出个应对之策,以安国人之心。国人安定,同仇敌忾则诸侯莫敢欺我!”

    嬴驷毫无反应。

    嬴方见嬴驷如此作派便已怒极,他喝道:“嬴驷当醒!”

    这一喝,整个大殿为之震颤。

    嬴驷眼珠转了转,叹了口气,回到现实中来。他伸手作下压势,说道:“族叔莫急,寡人在想对策。”

    嬴方摇摇头,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他岂会看不会出张仪不在,嬴驷已经乱了方寸?

    但现在逼他亦无用处,他是国君,需要他自己依据形势作出判断。

    但是他心中亦愤懑至极,这些关东人为祸秦国实在不浅,倘若这次能度过难过,他一定联合雍城公室各族,将关东人悉数撵出秦国去!

    “左庶长,你可有对策?”嬴驷问樗里疾道。

    樗里疾沉吟片刻回道:“大王,公孙衍既放张子前往大梁,足以说明联军之目标止在函谷关,接下来便是等待张子与魏王会面之结果,在此之前当不会再启战事。臣所虑者,楚也。楚王借联军攻函谷关之际,突袭丹阳、武关,所图不小,楚军攻破武关,必窥视商於通道,不可不防!”

    嬴驷面色凝重,“但教楚军占据商於通道,我蓝田大营将永无宁日,武关一定要夺回来!司马错现在何处?”

    “函谷关失守,司马错、公子华已退往故都栎阳防止联军攻入关中,函谷关守将白亮殉国。”

    “白亮...百氏一族死国者甚多,要嘉奖!”嬴驷想了想又道:“寡人记得白亮独子名起是也不是?”

    “回大王,臣对其子白起略有耳闻。其今年方六岁,天资聪颖,五岁时便开始读家族兵法。”

    嬴驷点点头,“白起与太子荡年岁相仿,不若召其入宫随太子读书,如何?”

    “善!”

    嬴驷又道:“召司马错回咸阳受王命,着公子华留守栎阳,防止和谈不成联军继续进攻关中。你且赴函谷关,准备与五国和谈。”

    “大王打算如何与联军和谈?”嬴方问道。

    关于和谈条件,张仪走前曾单独与嬴驷探讨过。张仪以为,联军各国各怀鬼胎,并非一条心,一旦攻克函谷关,各国必然考虑自己形势,而对楚国尤其忌惮。是以联军下一步动向恐难达成一致,定然止步函谷关。如此,秦国亦不必理会联军狮子大开口般的条件,只需答应将离石要塞归还赵国,将陕归还魏国,将前两年攻略的韩土归还便是。

    嬴驷将信将疑。

    张仪继续说,联军最看重函谷关,只要魏国占据函谷关,联军便心满意足。他此去魏国便是要说服魏王以在魏国为官,他日再度连横魏国,函谷关便形同虚设。

    嬴驷回复嬴方道:“寡人放弃函谷关,以示再无东出之意,再归还三晋失地,如此合纵必散。我示之以弱,楚国便成齐、魏心腹之患。楚得武关,随时可寇关中,齐、魏自是不乐见,我便要求楚国归还武关,若其不还,我再出兵,齐、魏等国必不会阻我。”

    嬴方见嬴驷已有成策,便不再言语,告退而去,大殿里只剩樗里疾与嬴驷。

    嬴驷问道:“你还有何事?”

    樗里疾沉默片刻说道:“臣担忧如何收复武关。”

    嬴驷眉头微皱,“说下去。”

    “与五国联军大战一年有余,我士卒死伤十数万,粮草更是难以为继,此正士气低落之际;况丹城、武关两战,我六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大将魏章更是被俘。此等危局,臣以为不宜再起刀兵。”

    “什么?!”嬴驷怒视樗里疾,“你可知武关之重要性不亚于函谷关?连失两关,我秦国之命运便不在自己手中,若不趁楚军在武关立足未稳出兵夺之,他日必付出更大伤亡!”

    樗里疾感受到嬴驷喷火的目光,他把心一横,抬起头与嬴驷对视,说道:“大王息怒,且听臣言。昔日我夺楚之丹阳,楚王鉴于连年征战国力衰落,便未即时出兵争夺。彼趁五国合纵攻我函谷关,拉锯不能分胜负之际,才突然出兵夺回丹阳,时机把握得可谓是分毫不差。大王为何不待休养生息数年之后再起兵讨之?或者,待齐、魏与楚交战,楚无暇他顾之际再出兵?”

    嬴驷呼吸愈发沉重,从理智上讲,他亦觉得樗里疾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他却咽不下这口气,尤其樗里疾将楚王熊槐拿出来说事。他曾经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可却三番五次在比自己年轻的楚王熊槐手上吃亏,好不容易夺得楚之丹阳扳回一城,如今丹阳却得而复失,甚至还丢了防备楚国最重要的关塞武关,这让他堂堂秦王如何能忍?

    他面沉如水,沉默不言。

    樗里疾低头,余光一直扫视着嬴驷。

    半晌,嬴驷说道:“何时进攻武关暂且放一放,等司马错回来再说。与五国和谈之事,由你全权负责,一定要坚守寡人之底线!”

    “喏!”樗里疾暗暗叹了口气离去。

    嬴驷一人立于大殿,渐渐隐没于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