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三十三章 真实的朱棣更狠辣!

第三十三章 真实的朱棣更狠辣!

    “儿臣朱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恭恭敬敬的冲着朱元璋行了跪拜之礼节。

    朱元璋则是关心的笑道:

    “老四,有段日子没见,你好像又瘦了点啊?”

    “自从徐达走后,这些年辛苦你镇守北疆,抵御前元余孽。”

    “你做的很好。”

    朱棣听到朱元璋的夸赞,颇为受宠若惊。

    在他的印象当中,自己的父皇从来没有真正的表扬过和称赞过他。

    哪怕他表现的再好,永远都是大哥朱标带的好。

    虽然不可否认,自己的确是大哥朱标一手带大的,但后来他去北平,跟着岳父徐达混迹北疆,北伐前元余孽的时候,他可是靠着自己实打实拼出来的军功。

    实际上,朱棣自己内心也非常清楚。

    可惜的是,在父皇心目当中,只要大哥朱标还在,那么他朱元璋的儿子就只有朱标和其他。

    没办法,大哥朱标实在是太过于优秀。

    从当初大哥出生之后,朱元璋就已经着手培养他成为大明第二位皇帝。

    不管是给大本堂配备全国最有名的大儒,还是让徐达和汤和等将军,教导朱标,都可以看得出在朱元璋对朱标的用心培养程度。

    当然朱标也不负众望,文治武功,可以说是成为朱元璋众多皇子当中最优秀的那一个。

    如果不是大哥朱标忽然因病薨逝,那么整个大明可以说,将会迎来最优秀的皇帝。

    朱棣现在面对朱元璋的忽然称赞,颇为诚惶诚恐。

    “儿臣惶恐,镇守北疆是儿臣分内之事,能够为父皇分忧,是儿臣之幸!”

    朱棣回应朱元璋的时候,下意识的抬头,想要看看父皇夸赞时候自己的神情到底如何。

    毕竟现在他也是跟着少师道衍学习了不少相面的手艺。

    虽然他听到父皇夸赞自己有些诚惶诚恐,但下意识的还是想要看看这次父皇到底是否走心。

    结果这一抬头,正好撞上了朱景的对视。

    虽然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到底是谁,又是怎么回事,但莫名对视到之后,燕王就察觉到自己心脏猛然加速狂跳。

    这一眼的感觉,就让他整个人如临深渊!

    紧张!

    窒息!

    难受!

    恐惧!

    各种各样复杂的负面情绪,从脚底涌现,充斥着他的全身。

    不得不说,这个年轻人给他的压迫感实在是太大。

    要知道就算杀人如麻,一手创建大明帝国的父皇,都没有给予过他这么大的压迫感。

    这一刻,连朱棣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后背发凉。

    这一切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跟朱景对视了一眼。

    因为这一眼,朱棣感觉自己内心深处藏的最深的秘密,一下子就被看穿!

    这些年,姚广孝和他不断的秘密筹划举兵一事,可以说除了他们二人,旁人无人知晓。

    最开始大哥朱标还在的时候,他是压根不敢有任何的歪心思。

    后来大哥去世之后,父皇又一意孤行的指定大侄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燕王的内心才开始活泛起来。

    可现在跟朱景这个年轻人对视之后,他就感觉到自己藏着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应该是没有办法再隐藏下去。

    还有就是朱棣明显的从这个年轻人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一丝丝兴奋。

    没错,虽然对视之后,自己如临深渊,但对方却好像是莫名的异常兴奋和激动。

    实际上,坐在龙椅之上,跟朱元璋平起平坐的朱景,看着殿下恭恭敬敬跪着的未来永乐帝,若有所思。

    只不过连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因为第一次看到真人永乐帝,没有掩盖住内心的那股儿兴奋劲儿。

    不得不说,相较于史书的记载。

    真实的朱棣,比史书里面的那些画像更有帝王之姿。

    犹如刀锋雕刻,棱角分明的脸庞,映着晨曦,修长高大却不粗狂的身材,宛如黑夜中的孤鹰,冷傲孤清而又盛气逼人。

    截然独立建散发的是傲视天下的强势,带着不怒自威的威仪和与神俱来的高贵,整个人浑身散发着一种威震天下的王者之气!

    如果说洪武大帝给人一种天生帝王的生人勿进的霸道,那么永乐大帝朱棣给人的感觉则是锐意进取。

    这就是传说当中的华夏历史长河里面,唯一做到封狼居胥的皇帝。

    朱景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明史》当中,对于这位用了大帝的评价。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原本朱景对于这个评价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下意识的只是单纯的认为朱棣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打仗的皇帝。

    可是现在看到朱棣本人之后,他就觉得,这个评价只能说又对又不完全对。

    站在朱景的角度来看,永乐大帝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是一个好人。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在建文帝大肆削藩之后,公然第一个揭竿而起,并且发动靖难之役,就注定他是一个骨子里面天生反骨的人。

    更何况靖难成功之后,建文帝的消失,成为了历史长河当中的秘密。

    但根据朱景的推测,恐怕在靖难成功的当天,这位建文帝已经被秘密处决。

    只不过后来史书记载建文帝忽然消失之类的话,应该是永乐大帝不想让自己背负嗜杀朱家子孙的千古骂名。

    毕竟就算愣头青朱允炆,面对十二叔湘王朱柏的自焚,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要背上嗜杀亲叔的千古罪名,而不是担心十二叔死后之事。

    文韬武略都在朱元璋一众皇子当中出类拔萃的朱棣,更不可能愿意主动背上这样遗臭千年的骂名。

    所以才会有了什么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当中消失的说法。

    就连后世一直说的朱棣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真正目的是为了找寻消失的建文帝,也都更多是处于蒙蔽世人的算计。

    在朱景心目当中,从靖难之役开始的当天,朱允炆和朱棣,这对叔叔和侄子,就注定要你死我亡。

    根本不存在什么朱棣成功登基之后,还能留下朱允炆这样的大隐患。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永乐大帝也就配不上大帝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