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三十八章 关乎大明国运的考验!(求追读)

第三十八章 关乎大明国运的考验!(求追读)

    “李善长,刘伯温吗?”

    “这个和尚,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朱元璋对于后世评价道衍和尚的评价,非常疑惑。

    说实话,整个洪武时期,不是说没有其他出类拔萃的文臣。

    但毫无例外,李善长和刘伯温,是他众多文臣武将当中,最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两位。

    没想到这个道衍和尚的才能,不比两人差。

    那看来之后老四之所以能够靖难成功,这个老和尚应该是出力不少。

    “当然,老爷子,他比你想象当中的还要恐怖,这个家伙堪比曹丞相。”

    “后世之人更是赞誉他为大明朝的黑衣宰相。”

    黑衣宰相?

    朱元璋瞬间再次沉默。

    如果说道衍和尚堪比曹丞相的话,他忍不住的有些担忧,自己的老四儿子是否能够完全驾驭的住这样的聪明人。

    一眼就看穿了朱元璋真正担心之处的朱景,嘴角微微上扬,幽幽笑道:

    “放心吧,老爷子,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也有很抱负,但他对于燕王很忠诚。”

    “哦?有才能的聪明人,还能够对老四如此忠诚,那真的很不错!”

    “先生,没想到你第一道考验,背后真正的用意就已经这么深,那咱想知道,第二道考验的背后真正用意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听到道衍和尚并没有做出什么背叛朱棣的过分举动之后,就瞬间安心许多,开始诚心诚意的请教朱景后面两道考验的背后真正用意。

    朱景则是淡定的喝了一口茶水,才幽幽的继续笑道:

    “老爷子,第二道考验,我相信无论是朱允炆也好,还是燕王也罢,只要他们作为大明第二任皇帝,继位之后,都会面对这个问题。”

    “事实上,因为这个国策是你亲自定下来的,他们作为朱家后世子孙,不能太过于直接的反对你的国策。”

    “一边是你亲自定下的供养宗室的国策,一边又是不得不面对的朝廷供养宗室的财政压力以及无形之中最关键的地方分权。”

    “无论谁做大明朝第二位皇帝,肯定都是如坐针毡。”

    “不管是谁,坐了这个龙椅之后,肯定都想自己手握全部权利,不想被地方藩王分权。”

    “试问秦皇汉武,这样英明神武的贤帝,都对于中央集权如此迷恋,燕王殿下和朱允炆两人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呢?”

    朱元璋则是再次皱着眉头,疑惑的反问道:

    “那为何咱就不喜欢中央集权呢?”

    朱景面对朱元璋的疑惑,则是非常无奈的摇头,耸肩,笑道:

    “老爷子,那肯定不一样啊。”

    “因为你是农民出身,而且从小就是贫困人家的孩子,甚至为了活命,还当过乞丐,当过和尚。”

    “对于你来说,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

    “就算是成为了皇帝,你的全部心思也基本上都是放在老百姓身上。”

    “不管是对于贪官污吏的严惩,还是对于胡惟庸等人的杀戮,出发点都是基于此。”

    “当然,胡惟庸案和空印案,你还有自己真正的目的,另当别论。”

    “所以,你不太在意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外。”

    “但话说话来,我相信,只要燕王真的对这个皇位动了心思,这个问题一定想过无数次,而且他跟道衍一定推算出了很多方式方法。”

    朱元璋则是眼睛完全眯了起来,盯着朱景非常认真严肃的说道:

    “可是,国师,关于削藩这个问题,你不是已经给了咱答案吗?”

    “制定大明定制版的推恩令,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没想到面对朱元璋的疑问,朱景却是直接摇头否定道:

    “老爷子,此言差矣。”

    “我给出的推恩令当然不错,但是毕竟我对于大明朝不是太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我想看看,真正出生在大明朝的燕王和道衍,到底会制定出什么样的国策来解决削藩问题。”

    “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集思广益嘛。”

    “更何况,我就不相信,老爷子,你一点都不想知晓燕王殿下的真正想法吗?”

    朱元璋没有再说话,而是若有所思。

    说实话,没有跟朱景结识之前,他对于老四的认知印象,还是停留在自己这个儿子,单纯的就是替大明镇守北疆的大将军。

    但经过朱景这一段时间的描述,以及刚才亲眼再次看到朱棣整个人的状态和所散发出来的气质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个老四儿子,真的长大了!

    正如朱景所言,事实上,他内心当中也是非常渴望或者想要了解老四的真正内心所思所想。

    关键是,刚才听到了朱景说道,后世对于朱棣身边道衍和尚的评价之后,他更是莫名的非常期待,这两个人到底能够给出他怎样的答复。

    朱景则是看着思索的有些出神的朱元璋,嘿嘿笑道:

    “老爷子,不用这么纠结,反正我们还有的是时间来真正解决削藩的问题,不是吗?”

    “燕王和道衍给出来的解决方法,最多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而已。”

    “至于说,第三个考验,关于迁都与否,这个也是有关大明国运的问题,功在千秋。”

    “毕竟你忽然宣布让他来继承大统,他肯定蒙圈,而且我也想看看这位传说当中封狼居胥的永乐大帝,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有了迁都北平的想法。”

    朱元璋下意识的反问道:

    “这个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老爷子,或许对你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但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却是相当重要。”

    “小小的一个迁都问题,却可是关乎到大明万世不朽基业是否能够延绵!”

    朱元璋:!!!

    本来,朱元璋单纯的认为第三个迁都问题,也会跟第一个问题一样,就是想要看看自己这个老四儿子,到底是否跟自己心意相通。

    现在听国师的意思,竟然还会影响到大明的江山和万世不朽基业。

    那就是相当严肃的问题。

    不管怎样,朱景肯定是没有任何私心,也是真心想要帮助自己和大明江山。

    所以朱元璋还是再次冲着朱景施礼道:

    “国师,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