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 第七十一章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第七十一章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朱景当然不清楚朱元璋三个人现在被自己的气候观点,震惊到什么程度。

    他只是继续下意识的关心询问道:

    “黄院士,不知道我的语速,你记录的是否能够跟得上?”

    “如果跟不上的话,我可以放慢一些语速!”

    他真的......太温柔了!

    我哭死!

    正在被震惊的黄子澄,被朱景的这个小小关心,差点感动到落泪。

    果然是真君子,真圣人啊。

    竟然能够在这种时候,这种时刻,还关心自己是否能够记录跟得上,实在是太善良了啊。

    我要拜他为师!

    我要尊他为夫子!

    只不过,他抬头看了一眼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就赶紧止住了自己这个冲动的想法。

    因为不管是皇上,还是燕王殿下,此刻看待朱景的眼神,炙热而又真挚。

    黄子澄就晓得,自己恐怕还不够资格成为朱景的门生。

    虽然很遗憾,但黄子澄却觉得能够得到朱景的一句关怀,已经赚大发了。

    面对朱景的关心,黄子澄稍微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内心,才徐徐的回应道:

    “跟....”

    “跟得上。”

    “国师可尽管说,在下的手速还行。”

    尽管已经尽可能的平复心情,但是黄子澄的声音却是颤抖的,他还是没有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激动心绪。

    “好,那我继续说了,辛苦黄院士。”

    “第二个原因,随着气候的变化,会导致降水量的减少,也就是你们所谓的下雨少,让西安府整个的天时变得越来越差,进而导致耕地产粮明显减少,更进一步就会打击到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和信心。”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天时要放在第一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天时不好,就会导致地利人和也越来越差。”

    “关中地区原本在大唐以前是华夏最大的产粮地区之一,大秦的时候,更是以此为基地,统一六国,开创了华夏王朝一统的盛世。”

    “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关中却因为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粮食产粮越来越少,连自给自足都成了大问题。”

    “在唐朝的武德七年到开元29年的100多年里,长安周围的京畿地区就发生了20多起大型的自然灾害,其中呢,旱灾就有十次,水灾有七次,以及三次蝗灾等。”

    “到了唐朝中后期,就发生了37次旱灾,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回,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使得关中的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所以西安府就不再是国家首都的最佳选择!”

    朱景持续不断的从气候和降水量甚至自然灾害的角度来阐述问题,最后来到了本质的核心问题粮食。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里也是恍然大悟。

    记录的黄子澄则是兴奋的全身发抖。

    大明能够得到这位少年国师,真的是大明之幸。

    虽然朱元璋当皇上也非常不错,但是近些年,随着这位布衣天子的雷霆手段,让很多官员都为之瑟瑟发抖。

    很多官员甚至预言,如果朱元璋继续这么任性胡闹下去的话,那么就真的有可能会把大明的气运给葬送掉。

    可现在听到朱景对于是否迁都西安府一事的部分看法之后,黄子澄就明显的感觉到这位少年国师不是一般人。

    不光是黄子澄对朱景非常佩服,就连一直受教的朱棣则是思索片刻之后,就点头回应着朱景道:

    “先生,我现在知道了,为什么您会从气候和降水量这两个方面阐述,原来最终关系到的还是粮食,老百姓的生机问题。”

    孺子可教。

    朱景没想到朱棣这么快就能想通这一些。

    “没错,燕王,其实跟你刚才说的西安府粮食产能是差不多,但是我只是把最本质的原因给扔出来而已。”

    “《淮南子》所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所倡“亲之即仁之也”,黄宗羲所论“天下为主,君为客”。”

    “燕王,我希望你能够始终谨记一点: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朱元璋:!!!

    朱棣:!!!

    黄子澄:!!!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短短一句话,却如此的振聋发聩。

    如果说之前朱景给于朱元璋的印象一向都是博学多识的话,那么现在朱景说出这句话之后,他就知道国师不光是博学多识,更是心里面装着天下,装着老百姓。

    这样的人,如果真的能够成为大明国师,一心辅佐朱家皇帝。

    大明万世不朽基业真的可成!

    “先生,朱棣受教!”

    朱棣再次恭恭敬敬的冲着朱景鞠躬施礼三次。

    如果说刚才他给朱景倒茶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迟疑。

    那么现在听到朱景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话之后,就完全打消了所有的疑惑。

    朱元璋则是不断的深呼吸,仿佛是在尽可能的平复着自己现在激动的心情。

    朱景当然并没有停留,他继续阐述着为什么西安府不能作为大明国都的理由。

    “除了天气和粮食的原因之外,第三个原因也非常重要。”

    “青藏高原地区,吐蕃政权的崛起!”

    “在隋唐以前,青藏高原上并没有任何强大的政权,无法对中原王朝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吐蕃开始逐渐崛起!”

    “吐蕃一旦从青藏高原上攻杀下来,就可以迅速攻击西安府,这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天险可以阻挡!”

    “所以说,随着吐蕃的崛起,西安府作为国家首都的弱点,就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

    “在唐朝中后期,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曾数次被吐蕃攻破!”

    “因为吐蕃的崛起,西安府在地里方面,又输了一筹!”

    面对朱景从军事方面分析西安府和吐蕃的关系,朱棣瞬间兴奋起来。

    这位马上天子,一生都非常喜欢征战,所以在听到吐蕃崛起,第一反应并不是恐惧害怕,而是兴奋激动。

    当然他只是自己兴奋激动的颤抖,并没有在父皇和国师面前表现的太过于明显。

    反倒是朱景则是若有所指的盯着他笑了笑。

    朱棣就感觉国师这一笑,好像又被看穿了心思。

    朱元璋则是眯眼非常霸气的说道:

    “区区吐蕃而已,咱带着几千兵马,就把他们给铲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