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书院 » 第四章 这些诗都是我写的

第四章 这些诗都是我写的

    三三两两的儒生背着书篓从黄斌身边走过。

    黄斌带着楚楚往藏书楼走去,一路花香,粉蝶飞舞,楚楚跟着蝶追逐不休,无意间坦露出的少女情怀让黄斌心猿意马又提心吊胆不已。

    楚楚正兴高采烈时迎头碰到李良带着张龙赵虎走过来了。

    李良看楚楚的眼光显得柔和而友善:“以后有什么事记得来找我呀。”

    作为襄阳城王惟一的儿子,李良现任书院学长,相当于现在的学生会主席,一眼看去,也算是浓眉大眼,其长相略俊,气势略横,面色略黑。

    李良平日好口若悬河,开口江山社稷闭口黎民百姓,总为日后登大位做好准备,常以捉弄书院诸儒生为乐事。

    因是王爷儿子,科不科举的都无所谓,一出生就在龙门里,就不用费劲跳啦。

    最重要的是,书院每年办学所需银两大部分来自襄阳城王府。

    “老孟啊,最近四书背的如何了?”

    黄斌微笑:“我不像你,没爹可拼啊。”

    “你连自己爹是谁恐怕都不知道吧?”

    黄斌脸都绿了,很显然大唐非著名青年诗人孟浩然最忌讳的就是有人当面提一个“爹”字。

    下课后德宝把黄斌拉到一边问:“晚上还是跟楚楚睡吗?”

    黄斌沉吟了一下:“能不能不要问这么敏感而尖锐的问题?”

    “你要觉得为难,可以让楚楚到我的寝室里来嘛。”

    “弹开。”

    尽管一到晚上,长夜漫漫无心睡眠,黄斌还是能遵守君子授受不亲的做人原则,发乎情止乎礼,他感觉自己对楚楚是真的喜欢啊。

    早上,黄斌早早起来,在书院里四处转悠。

    书院树木森森,遍植樟树、柏树、桂花树,散发浓郁清香味。

    三三两两身着青色布袍,带着青色头巾的儒生捧书向隅而立,轻声吟诵。

    有《大学》、《中庸》,也有《红拂夜奔》《游仙窟》《李娃传》《枕中记》一类的传奇,也有一些爱情动作类书籍,这都是这些儒生们设法从城里书铺偷偷租来的。

    高大樟树之下,黄斌双眼紧闭,呼吸均匀,口中念念有词,淡淡诗味和樟叶清香在舌间流淌。

    黄斌依稀记得老孟好像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现在住在一个江心小洲,至于这个小洲叫什么名字,黄斌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这时上课的钟声主敲响了,众儒生纷纷往文心阁走去。

    鹿门山下鹿鸣溪,一叶乌蓬小舟顺着溪水划过来,下来一个清秀可人的小姐,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后面一个青衣小丫环提着食盒紧随其后。

    山长魏世仁在文心阁唾沫横飞高谈阔论:“诸位想必没事就会站在泮池边观赏那些游来游去的小鱼儿吧,它们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游出这小小的泮池,跳上龙门,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我们书院如同这泮池,大家都是这方清塘里的鲤鱼,秋闺即临,好好用功,争取跃上龙门,如若不然,就回去当你的山野村夫穷酸秀才,也不是不可以的。”

    魏世仁五短身材,白胖如发面馒头,嘴上留着两撇八字胡,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仔细看,那分明是皮笑肉不笑,笑的一点也不真诚。

    黄斌站起来说:“刚才山长说得很好,不过我觉得如果我是那条小鱼儿,倒是喜欢游进书院山脚下的那条小溪,做条野鱼儿,自由自在,书院才是我们读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纵然不能出仕,也可以教化乡里,用学养滋养这一方水土,条条大路到长安,不一定要挤这条快要挤断的科举小桥,官场黑暗,我宁愿一辈子呆在书院,至少还可以吟诗作赋,诗酒风流,快意人生,这些比考什么鸟状元有趣得多了。”

    魏世仁老脸乌青。

    于天长点头说:“余以为孟同学言之有理尚能自圆其说,不失为一种看法,总之大家一定要正能量。”

    于天长虽是书院副山长,论学识学养黄斌才是儒生心目中真正的山长,只因不会逢迎,讨不到襄阳城王喜欢,所以在书院当了半辈子的副山长,副字若带长打屁都不响,好在此人不以为意,整天埋首典籍,乐山爱水,诗酒人生,玩的不亦乐乎。

    魏世仁白眼一翻:“什么诗酒人生,穷快活吧?”

    李良站起来说:“吟诗作赋都是上不了桌面的雕虫小技,供人解愁消乏而已,与经世济民图王霸业有啥益处?”

    于天长装作没听见,只当是空气一样透明。

    黄斌腾的站起:“一首好诗,能让我们更加爱自己生活的这一方水土,有幸身而为人,如果不屑于用诗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世间万物之爱,跟走兽有何不同?”

    大家都睁着眼睛张嘴望着黄斌,魏世仁瞪黄斌一眼:“这叫什么话?这里是你随便发言想说就说的地方吗?坐下!”

    李良说:“这样妖言惑众的儒生留在书院只能是动摇我们参加科举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是作战,那就是动摇军心,理应问斩啊。”

    山长擦擦汗:“要不是给你老于一个面子,早就把你逐出山门了!”

    于天长拱手“山长的宽阔胸襟,老于感激之至,委实是人才难得呀。”

    魏世仁挺了下黄斌的鸡胸,背手扬长而出。窗外的韩云跟青梅赶紧躲到万年青丛中。

    山长一走,韩德宝拿出一摞簇新蓝色封面线装书喊:“各位,这是襄阳城城新鲜出炉的诗集,一两银子一本,哎,别抢。”

    于天长连敲两下镇木:“韩公子,这是上课的地方……给我也来一本吧。”

    喜欢诗歌是唐人最大特点,宁可一餐食无肉,不可一天不读诗,特别是在读书人成堆的大唐书院。

    这时黄斌听到一个声音从自己口里无耻地响起:“别抢了,我写的。”

    此时黄斌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虽然穿着由孟浩然奶奶用粗布织就的青布衫袍,带着的幞头也是农夫用的粗布,但在诸生的眼中显得好高大好有光芒感。

    李良接过马仔张小龙从德宝手里抢到的诗集翻了翻,鼻子一哼,“你说是就是?”

    黄斌走上讲台展开宣纸,德宝上来给黄斌磨墨。黄斌提笔望着李良:“学长念出诗的标题,我写全首。”

    “是你自己求的哦,”张龙小手拍得piapia响,勾着赵虎脖子嚷:“这下老孟死得有点难看罗。”

    黄斌一脸平静如秋天的天空,但笑不语。

    李良翻了一下,张口道:“《早寒有怀》。”

    黄斌听了,略沉思一下,提笔在洁白宣纸刷刷刷落下绝美唐诗一首:

    叶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黄斌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句子如行云流水般从毛淌出,字写得清雅脱俗,如兰花拂面,散发淡淡清香,窗外的韩云一双美丽的眼睛如秋水一样含着绵绵情意欲语还休。

    于天长过来看了看,哈哈一笑:“一字不差。”

    满堂儒生发出雷鸣般的笑声。

    李良有点恼羞成怒了,把书往张龙手里一扔:“你来翻!”

    张龙手忙脚乱翻到一页,李良喝了声:“停!”

    张龙立马念道:“《田家元日》。”

    黄斌挥笔写: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此说丰年

    平时就比较喜欢唐诗的黄斌发现自己写这些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黄斌深信此时的他已然变成唐朝时期将在大襄阳诗酒风流了一生的孟浩然。

    于天长拍掌道:“这诗读起来比吃肉喝酒舒服多了。”

    德宝连说:“是啊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