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娃种田:没错我躺平了 » 第十二章 收割前的准备

第十二章 收割前的准备

    张扬家收稻谷的机器和人合伙买的,脚踏式滚筒打谷机。

    这东西听说还是经过数次改良的!

    之前用的除了必须用到的金属部件,剩下都是木头。

    主要部件就是头部横架安装的带钉刺的滚轮。

    比这更原始的,就是拌桶。

    张扬记得在刷视频的时候刷到过。

    曾经也是有点意外,他以为都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了,应该不会还有这么原始落后的设备工具吧?

    没想居然还有人用这么古旧的东西!

    不过再一想倒也不算奇怪,华国地大物博这话不假,但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均衡。

    富庶的地方都在东南沿海、长三角一带。

    中部的经济比起东南沿海,又次一等。

    剩下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云贵高原,这种地方受环境限制,发展起来就缓慢多了!

    各地发展参差不齐,再加上囿于地形限制,农用工具落后一点,也没什么出奇的!

    有些地方依然用的畜力,连牛都没淘汰,农用工具原始一点,很奇怪吗?

    不然他也不会刷到这种视频。

    那种手打用的拌桶,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直接就是木板榫卯拼凑而成的,形状很像个大型的升斗。

    上宽下窄,四边有耳,以便搬动时抓握,底下还有两根作为滑轨用的木条。

    一头兜上席子以防打谷的时候,谷粒飞溅出来。

    有的人嫌弃席子不好用,干脆直接用蚊帐。

    打稻谷的时候,一般都是两个人站在桶边,你一下我一下很有节奏感,来回摔打谷把子,直到把上面的谷粒摔打干净。

    脚踩的打谷机结构看上去也挺简单。

    这玩意儿上辈子张扬没见过,他们老家不种水稻。

    不过原身用过,所以他也是会用的,知道基本原理。

    只是看着这玩意儿,张扬总觉得神奇。

    要把这笨重的大家伙弄到田里去,田埂窄小,必须得四个大男人才行。

    后来换成现在张扬看到的铁皮制成的舱室,拖动起来就轻松多了!

    只是抬到田里也必须得四个人。

    打稻谷的时候,用脚用力踩传动踏板,手抓稻禾塞进快速滚动的打谷机中打落谷粒,说起来比拌桶轻松。

    但这时候的脚踏打谷机没有振动筛,桶斗里的稻谷掺杂着大量的杂物。

    因此这后续的工作量也不少。

    从割稻子、打谷,从桶斗里装袋,之后运到晒谷场。

    一边晾晒一边还得筛检混杂在里面的断谷杆、碎穗叶。

    之后几天晾晒中,还得一遍遍地筛检杂物,晒到六七八成干的时候先收起来,继续接下来的活计。

    等田里都收完了,后续再挑大晴天继续晾晒,直到晒到抓一把稻谷在手里,窸窣成声就可以归仓了!

    前世张扬从来没收过稻谷,但也知道,只要是收割,不管是什么粮食,步骤都不会轻松。

    收割前,先检查装备。

    各家各户把打谷机抬出来,检查一下齿轮、皮带等部位,给齿轮滴上一点机油,然后用脚噔一阵子看机器是否灵活。

    按照责任田的远近一路收割过去,一天也就收割1亩地左右。劳动力少的话,估计一天都收割不了这么多。

    分田到户的短处就是不像大集体干活的人多。

    虽然都是合伙,但一般都是两家一起。

    这样算下来,劳动力其实也没多少,顶多也就三五个。

    这中间还得分出一个做饭的,还肩负在晒谷场晾晒的重任。

    双抢的时候忙累,一天至少要吃四五顿饭。

    三顿正餐,中间有两次加餐,不然的话人饿得顶不住。

    忙忙碌碌的,大半个月下来,人都累的脱一层皮!

    好在张扬村里人均田亩不多,不像外村,人家要足足忙活近一个月。

    像张扬他们家,两家人合在一起也不到四亩,一周左右就差不多了!还是轻轻松松的。

    要不然,近一个月的高强度体力和耐力的消耗,任你是七尺男儿也要脱一层皮!

    只是想想,张扬都觉得肩膀隐隐作痛。

    他们两家合伙买的这玩意儿整个是铁的,比他曾在视频里刷到那种拌桶、直接手打的先进多了!

    当然,力气也不少出。

    脚踏式的也就是男人能用,年轻小伙子最好。

    很少有女人上场踩打谷机,分配的都是割谷子。

    这玩意儿别说女人,四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有点吃不消,实在是一天的劳动量太大了!

    只要开始干,这机器就不能停了,脚下踩,手上也不能停。

    反复地翻转稻谷,以免打的不干净,谷穗上留有谷粒。

    一天下来能把人累瘫了!

    要说这打谷机说便宜不便宜,说贵也贵。

    说它便宜是咬咬牙也能买,说它贵是对农民来说,几百块也不少了!

    有的人家忙活一年,交公粮那点钱买它可能都不够,总要在别处凑点!

    所以这东西有的是单独购买,有的是合伙买。

    张扬家就是。和村里一家处得好的人合伙买的。

    为啥不和小叔家合伙?原身张扬曾经想过,但张母坚决反对,理由是和张扬小婶合不来。

    后来张扬想想张母说的有道理,再加上他也是从小到大看着小婶的所作所为,知道两家合伙未必是好事,索性就找了另一家。

    这就像是合伙做生意一样,亲戚之间少点牵扯,丁是丁卯是卯的,反倒利索。

    不过好在虽然累,但至少比拌桶还是打的干净,最主要省时。

    拌桶全程就是反复摔打,这一天下来膀子也着不住。

    这样说起来,还真不好说,到底是脚踏式滚筒的好,还是拌桶强?

    打谷机搁在合伙人家里。

    这人是张扬去世父亲的朋友,张扬父亲在世的时候,两家交情不错。

    后来张扬父亲不在了,两家照常走动,也挺照顾张扬他们。

    所以购买打谷机的时候,张母一说不和小叔家合伙,张扬就想到这家。

    别说,这几年下来,双方处的还算融洽,彼此之前也比较默契。

    村里有些人家合伙一阵子,发现还是合不来,双方之间都计较太多。

    不是你嫌弃我先收弄的我家拖后了,就是我嫌弃你家耍奸,该出力的时候不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