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灼玉芳华 » 第10章希望号

第10章希望号

    九儿骑在青鬃马上,见吴青峰摇头晃脑的样子,便笑道:“大过年的唉声叹气干嘛,人力有穷尽,个人本事再大,没人帮衬也是孤掌难鸣。

    “道家正阳功注重内力养生,我没兴趣,不藏私,你和李老道皆可修练,不会像你一般小家子气。”

    “嘿嘿嘿~,小爷,那岂不是说,奴婢也能活过百岁?”

    “当然,不过练好正阳功,首先得有胸纳百川的气度,参悟透天下万物道法自然,少些俗怨多些坦荡,话说回来,你今年多大年龄?”

    “虚活六十五岁,李真人比我小十岁,早就知天命喽。”

    “看着你跟七八十岁似的,李老道鹤发童颜,如同八九十一般,瞅瞅你俩,俗务缠身放不下,就会消耗掉精气神,练啥功也白扯。

    “天下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渡不过去的河,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就是自然,所以得学着放下。

    “以后让你那几个干儿子都跟在你身边端茶倒水,我身边也该有人伺候啦,省的大冬天躲在犄角旮旯里受罪。”

    吴青峰擦擦额头冷汗,自己仇家遍地,离京时跟皇爷要了六个干儿子留在身边,本想他们藏在房前屋后够隐秘,却忘了这小爷非是凡人。

    对着小九拱拱手,转头打了个唿哨,很快从四面八方的草丛中窜出六道身影,来到吴青峰和九儿马前。

    每个人都身穿棉衣皮甲,青布巾蒙面,背着强弓硬弩,齐刷刷跪在二人马前,让坐在大车辕上的虎头看的目瞪口呆,自己这儿童队长居然没发现这么多人跟着,真是白吃了九儿哥的饭。

    九儿和吴青峰跳下马,吴青峰说道:“刚小爷下令,许你等跟在身边伺候,今后无需隐藏了,一起拜见小爷吧。”

    说完转身单膝跪在九儿面前,领着那六个人一起喊道:“拜见主子爷。”

    九儿大喜,自己这也算是有家丁了,虽然都是阉人,但这几个人阴气森森,身手敏捷,耳聪目明,正是杀人放火,越墙窜屋的好手。

    挥挥手说:“起来吧,昨晚在屋外冻了一宿,也没吃上饺子,今个儿都补上,你们谁识文断字?”

    “回小爷话,奴婢傅良臣。”

    “回小爷话,奴婢洪诚。”

    “好,小爷不贪心,你俩今后就随身听用,打水端饭,铡草喂马,如何?”

    傅良臣和洪诚面面相觑,心说这毛孩子当真不客气,爷们虽然没卵子,在东厂也是朱雀级别的御前带刀侍卫,还他娘的端饭铡草?

    吴青峰也不言语,这种事主子若不能降伏这些死侍,如何指望这些人挡刀?

    小九也不生气,笑笑说:“你们六个身背硬弩,力度至少八石,那颗柳树三十步,用你们的弩箭射中树也就是眨眼的事儿,拿出你们的本事,齐射一箭,谁射中了赏五百两银子。”

    六个人顿时满脸喜悦,解开硬弩跃跃欲试,九儿说:“老吴,喊号子。”

    吴青峰玩心更大,举起右手喊道:“准备~,六箭齐发,放~。”

    硬弩的弓弦是六股钢丝打造,一旦发射,“嘣嘣”山响,声势惊人。

    一尺半钢弩箭无踪可循,“嗖”的声,闪电划过般不见踪迹。

    六人只觉得寒风拂过,九儿早已后发先至,将飞在空中的六支弩箭抓在手中,等到人们看清九儿时,他已窜回到六人跟前。

    两只胖乎乎的小手,随意的将六支钢弩箭扭成麻花,扔给傅良臣说:“弩箭威力不小,但声音太响,射完箭就得拔刀自保,不划算,过两天小爷给你六人弄个好玩意儿。”

    这六人猛地惊醒,扔掉强弩跪在地上大礼参拜道:“奴婢们有眼无珠,冒犯神仙,请灵宝真人赎罪。”

    九儿也没叫他们起身,跳上马笑道:“傅良臣,洪诚,给小爷铡草喂马可行?”

    “小爷,求之不得。”

    “小爷,奴婢喂马是祖传,保管将马养的膘肥体壮。”

    九儿斜眼看了眼吴青峰说:“做你师叔可够格?”

    吴青峰躬身一脸媚像:“侄儿这就给师叔牵马,师叔,搭今儿起,您就是我亲叔,小侄儿端茶倒水鞍前马后绝无怨言,侄儿定会好好孝敬师叔,给您养老送终。”

    九儿看了一阵反胃,听完心想,怎么觉得吃亏了?合着这个老东西拐着弯沾自己便宜。

    车轮压的积雪咯吱咯吱响,左卫城到柳云观三十里,众人一边吹牛胡侃一边慢悠悠的走着,两刻钟后到了柳云观。

    柳云观前的积雪已经打扫干净,附近七八里内的芦苇都被收割一空。

    往年当柴禾都没人要的干芦苇,现在成了香饽饽,附近村里村外、道观四周的空地,都堆满剥皮儿后的芦苇杆。

    三年来,每到冬季和春季,天津卫的百姓都在春耕前编制苇箔和苇席。

    近半年的编织,一般能换五六两银子,家里人口多编织也多的能换二三十两银子也不稀奇。

    有了苇箔,穷人家也能盖房子,用土坯建起围墙,放上门窗边框,顶上搭建十几根檩条,上面铺上苇箔,有钱的铺两层,再用麻毫和泥固定海草,一栋四间房,能遮风挡雨度过寒冬的小尖顶房就造好了。

    通常里面盘上土炕锅灶,烧上几天,屋内祛除新房湿气,烘干土炕火墙就能入住了。

    进了柳云观,给照顾过九儿的道姑们拜年,又在一起吃完饭后,上林村前来迎接的两艘各载重一百石的小帆船,已经停靠在柳云观栈桥上。

    吴青峰和六个干儿子合力去搬那栈桥前的石槽,忙了半天依然未挪动半毫,气的吴青峰用短刀在石槽上刻下:九仙立于此,万历四十六年;几个字。

    真气力灌刀刃,雕刻之中石屑乱飞,弄了一头一脸粉尘,引来阵阵鼓掌跟喝彩声,总算找回些脸面。

    众人上了其中一艘小船,大车牲口装上另一艘船,指挥使曹大人给的青鬃马虽算不上好马,也是健壮的马驹,九儿还是开心的带在身边。

    卫儒、虎头、水生等人,年前每人分了五十两银子,这七人把银子送回家,饭都没在家吃就回到九儿身边。

    十岁左右的半大小子不吃家里饭,还往回拿这么多钱,当爹娘的都是无比激动和自豪,那些不让自家孩子跟小九玩的人家却是悔不当初。

    长话短说,回到上林村,这年算是正式开始,村里按照百人一队,陆续来到村公所给家主拜年。

    九儿也不小气,让刘秉昌准备了一筐子银饼,无论年龄大小,磕头的都是一两银子,其中的队长工头,工匠把式都额外得到一枚二两重的银币。

    这些银币都是用包兴用模具和锤子敲出来的,这个铁匠出身的辽东汉子,现在是村里“匠师”级人物,每月都从村公所领五两银子月俸和两石粮,小日子过甭提多开心(非常好的意思)。

    三天后,石宗军的那艘海沧船驶进上林村,这艘斑驳破烂的船舶终于得以修缮。

    六十多个海上讨生活的汉子,跟着石宗军正式加入上林村,其中十五人是辽东逃亡的军户,家人都在莱州府海后庙村暂住。

    上林村现在的手工作坊有烟花、卷烟、造纸、铸造、船坊、棉纺、成衣、酿酒、土窑、制盐这十个土作坊。

    最大的要数船坊,有六十多人,现在加上石宗军的人,超过了一百人,属于村里最大的工坊。

    其它的有三五人,多的二三十人,但是都分别划定了区域,留出扩大的空间。

    村里的大街小巷都铺上了石板青砖,修建了排水渠和花圃,建起了棋牌室和药铺、杂货铺、卤味坊、海鲜居、客栈等商铺,已经越来越像个镇子。

    九儿的干娘郑樱也逐渐喜欢上这里,没跟九儿说第二天回左卫城的话,从村民家里要来鸡鸭鹅,在后院开了菜地,做起了长住的准备。

    石宗军领着他那六十多个汉子,赶着驴车,拉着帐篷和粮食前往七里外的船坊,他们要选址建村,修缮木船,运送石料砖瓦,建设房子码头,为上林村打开海上通道做准备。

    兰儿姐不放心要跟着去,被九儿呵斥一顿,老老实实呆在干娘身边养胎,预产期是六月,倒是选了个好时候。

    石宗军的儿子石宽七岁,只要石宗军在家,他就成天板着小脸没个笑模样。

    九儿原本让他跟着麻五学做厨子,谁想这小子偏偏原跟着虎头他们练力气,每天摔得鼻青脸肿依然乐此不疲。

    吴青峰接管了儿童队,每天率领四个干儿子,六十个军户后代在石岭山脚东侧扎下营帐,开始强化训练他们的体能。

    九儿带着傅良臣和洪诚,每天到各工坊巡视,每个工坊都在制定完整的加工流程,培训守则,为即将到来难民潮做准备。

    正月初九,上林村第一艘修复完成的海沧船终于被六头牛和五十个大汉推入水中,只要串上绳索和船帆就可正式驶入大海。

    小九、宝坤、刘全、吴青峰、石宗军、刘秉昌站在船坞旁的木制高台上,看着这艘被改造后面目全非的海沧船都激动不已。

    原本平齐的船头和船底,都改成了尖角状,三根桅杆只保留一根主杆,原先整片硬帆改成三卷软帆,每卷都能独立升降。

    以前两头翘的船身被拉平,船尾拆掉的桅杆处加盖了船舵房,被小九称为驾驶室。

    里面那个圆形带有八个织梭样把手的东西被称作船舵,船舵后面有五把软包皮椅子。

    船舵通过铁链转盘,转动十三倍直径的齿轮,驱动船尾水下那个铁板舵,可在无需转动船帆情况下改变船只航向和姿态。

    只有石宗军明白这东西有多方便,往常船只转向,在海上需要几十人转动船帆,近海处要靠浆手们划桨来完成,还总是造成船只磕碰和撞断船桨,打伤水手。

    现在简单了,船体两侧各留三根船桨,用来离开码头和在港口调整船身,一旦升起船帆,就可以用船帆控制船速,用船舵轻松完成转向,最多六个人就能控制整条船前行。

    船的前端加装了手链滑轮吊杆,两个人操作,一次可吊装五百斤的货物进出船舱,正好装满一辆骡车。

    船舱最底层以前安放压舱石,现在改成五个水密舱,整艘船不仅更结实,货舱也更平整,一次就可装载五百石(二十五吨)货物。

    船的驾驶室有厨房,底下第二层有十个床位和两千斤粮食蔬菜的储藏室。

    驾驶室后侧是个独立的茅厕,四周都有扶手并包装了棉絮防止撞伤,排泄物直排入海干净又卫生。

    驾驶室三个面安装了最新烧制的玻璃,虽然每块一尺见方,被木楞隔开如同龟背花纹,但这种用了两层玻璃,中间用熬制的树胶粘合后,可抵御海浪击打和火铳近距离射击。

    站在里面驾驶台上转动船舵,可以透过窗户清晰看着周围海况,更不惧风雪严寒,因为驾驶舱里的炭炉不仅可取暖,平稳时还能烧水煮饭。

    众人都未见过这种船,但看着那流线型的船身和驾驶室,还有那杆能安装三层船帆的桅杆,都觉得这船威风又好看。

    二十八岁的石宗军看着飘在水面,威风凛凛的新式帆船,激动的对九儿说:“小神仙,这已经不算海沧船了,得有个新名字,您就给起个名吧。”

    小九笑道:“这艘船基本按照我的想法打造,平时可用来拉货,战时披上铁甲,也能加装十门红衣炮,这是上林村第一艘船,承载了上林村全部的希望,就叫它希望号货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