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 » 第二十六章 发芽了

第二十六章 发芽了

    不用两天,在良子坡已经建立起来了三亩地普通的拱形的薄膜大棚,这建起来的薄膜大棚让村里面不少人来围观。

    “三牛这是想要干啥啊!”

    “你没听人家村委会说吗,人家三牛要做的什么科学种植……”

    “这种东西我知道,城里面的人都说,这是什么温室大棚,听说可贵了!”

    “我也知道,那一亩地的钱,听说都要好几万!”

    “啥,这么多,这三牛他种金子啊!”

    “我觉得三牛这次有戏,投入大收获才打!”

    “屁,恐怕他都快亏死了吧!”

    “……”

    对于村民的议论和好奇,赵犇不太理会的,他知道村里面很多人都在看自己的热闹,而且有些人有盼望自己能成功。

    他不在意。

    他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的。

    赵犇蹲在一个大棚里面,检查了一下土壤,良子坡这边的土壤还是不错了,只要有充足的水源,种植蔬菜问题不大的。

    “哥,你要的育苗盘回来了!”

    一辆三轮车咔嚓咔嚓载着一叠叠的PVC育苗盘进入了菜地,骑在车上的正是赵三火。

    赵三金忙着去蓉城。

    所以买摩托车的事情交给了赵三火,赵三火这人豪气,又爱排场,到哪里都能交朋友,在镇上县里面关系也多,所以淘这些东西,一点都不费力。

    第二天,赵三火就开了一辆大概有八成新的摩托三轮车回来了,用了四千五百多块,用他的话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

    赵犇开了两回,问题不大,从这里去镇上,开三轮车比开小车要方便多了,其实村里面常用的交通设备一般都是摩托车,拉货的也是三轮车比较多。

    因为路太窄了。

    从龙山进来的路,那是一车道,还是农村标准的那种村路,多一辆车都没办法会车,关键还是到处都是悬崖峭壁的,稍有不慎,车毁人亡的。

    而相对于开摩托车,就宽敞许多了。

    这些育苗盘是赵三火按照赵犇的要求,从县里面买回来了,用来给蔬菜种子育苗的。

    虽然有些蔬菜直接丢下去也能种。

    但是如果讲究高标准科学一些的种植方法,育苗是最好的做法,而且赵犇打算在育苗的时候,把甘泉浇灌下去,所以育苗这工序是不能跳过的。

    用育苗盘能省去不少功夫,到时候等到机器回来了,有了插苗机,那种植起来就简单方便的多了。

    “搬下来!”

    赵犇走出薄膜拱棚,对着赵焱摇摇手。

    两兄弟同心协力,很快把这一叠叠,一捆捆的育苗盘给搬进了拱棚里面去了。

    “这不是大鸣叔家的老古董吗?”

    赵焱看着旁边一个壮汉正在开车一个手扶的单人多功能翻土机,正在翻地。

    “机器还没回来,三金和三土好像正在和人扯皮,价格上还想要压一压,还得两天啊,我不能用人工了,就三亩地,用了育苗的,就借了大鸣叔家的机器来用一下,翻地还是比较好用了!”

    赵犇说道。

    “小的时候,看到大鸣叔家的这个翻土机,那是羡慕的不要不要的,现在都成老古董了,烧油烧的厉害,听说之前巴老爷家借了一回,就不敢用了!”

    赵焱窃笑的说道。

    “别再你大鸣叔面前说!”赵犇没好气的说道:“你大鸣叔可还把它当宝贝的!”

    其实这种款式的,就算是新款的,也就是几千块而已,可对于农民而言,却未必愿意出这笔钱。

    夏国的土地太过于广阔,农民太多,人力还没有到一个极限的地步,所以机械化种植只是在大农场推动的比较厉害,微耕这方面一直没有太大的进步,想要用一个人就能种出一百几十亩地的那种机械效率,还是有些距离的。

    赵犇上前,拿了一瓶水递给赵大鸣,道:“大鸣叔,要不先歇一下!”

    “不用,天黑就能把活给干完了!”

    赵大鸣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子,赵犇请到他了,大家本就是一个村子的,而且还是一个宗族的,他帮帮忙没什么好说的,赵犇还给钱,他自然要尽心尽力。

    “不用这么着急的!”

    赵犇笑了笑。

    赵大鸣却不以为然:“三牛,我这机器虽然效率不高,但是几亩地来说,还是能完成的,你放心,天黑之前,保证你的地能用!”

    “那我谢谢大鸣叔了!”

    赵犇感谢的说道。

    他开始去铺设育苗盘了。

    两兄弟干了一下午,总算是把育苗盘给铺设好了,赵犇开始直接撒种子,这一次一共寄来了十二个品种的蔬菜种子。

    他准备种植其中的七种。

    其中以粤东菜心为主。

    因为粤东菜心在市场上是最好销售的,菜心的味道甜脆,而且口感极好,受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喜爱。

    只是菜心是速成菜,根系浅,收获周期短。

    关键还有价格比较高。

    当然,粤东菜心也是比较受到很大的地域限制的,在北方基本上很少看得到,在西北也少,如果种出来,那就是有价无市。

    他其实一方面是寄托在温室大棚的效果。

    另外一方面。

    那就是他的石葫芦。

    他这些天越来越摸透的石葫芦的用法了,石葫芦会倒出来的甘泉就好像是一种能让植物猛烈生长的催化剂。

    而且他的石葫芦是可以储存的。

    也就是,他昨天没有用,两天没有倒出来,那么下一次他用,能直接出四滴甘泉,他已经储备了一段时间了。

    这一次最少能滴出来十几滴。

    一滴就能让一棵树枯木逢春了,十几滴,对于这一片蔬菜种子而言,应该是有些作用力了。

    即使不能让这些蔬菜种子异变一下,最少增强一些生命力,克服水土不服的习惯。

    发芽才是最关键的。

    很多种子在这时候,在这种环境之下种植,连发芽都未必能发芽起来了。

    前前后后忙碌的两天时间。

    赵犇下了两亩的菜种,然后把甘泉融入了水里面,浇灌在了菜种地上面,还铺上了一层薄薄的薄膜。

    毕竟现在天气还是比较冷的,菜种能不能发芽,这还不好说。

    不过赵犇好像担心过头了。

    第三天,菜种就发芽了。

    他掀开薄膜看了一眼,能看得到小小的菜牙破土而出的感觉,这让他心中顿时有些激动起来了。

    他可能低估了石葫芦的作用了。

    太厉害了。

    在这种天气,还能比普通情况之下,提前发芽,他顿时感觉,这石葫芦可能比他想象之中,还要宝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