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阿强回来了 » 第四十九章 灯谜

第四十九章 灯谜

    “要不我们也走咯。”阿强提议道,阿珍也没意见,两人就跟着去了。

    广场周围都是各种小摊小贩,因为节日的缘故,晚上这里依旧热闹非凡,而且很多人在这里逛街游玩。

    阿强带在阿珍穿行在一个挤满人的人行道上,前往广场中心那条花灯街的路走的极为艰难,路上是各种小吃,飘散着香味。

    晚上虽然已经吃过饭了,但阿强看着小摊的东西也是很新奇,一会要吃这个,一会又要吃那个,而且每次卖一点都跟阿珍分着吃,遇到阿珍瞪眼的时候他也只是赔笑,但也丝毫不在意。

    “喂,阿强,你晚饭没吃饱吗?现在也不能吃了,他们两个还在前面等着呢!快点和我上去。”阿珍拉着阿强,不让他靠近那些小吃摊。

    阿强有理由怀疑阿珍是撑不下去了,因为阿强没要一份肯定分给她,而且是不由分说拿种,这也是迫使他拉着阿强走的缘故。

    拖着阿强的阿珍好不容易走到花灯街,此时这里汇集了好多的人。

    “阿强,阿珍,这里这里。”他们已经在这里等着了,三疯刚才一来就疯跑,哪里顾得了这么多,也就美仪还跑去拉住他。

    “走吧,我们也进去吧!。”

    阿强也早把目光从街边的摊子上收回来了。广场中央挂满灯饰的店铺占满两侧,挂满了红彤彤的花灯,花灯上写满了谜,老板也树立牌子写着猜中有奖!”只是要猜谜就要先交钱。只能说真会做生意。

    阿强对阿珍道:“要不要试试?”阿强随即伸手交钱给老板。

    阿珍没有推诿,看了一眼。谜面是一句诗:“天鹅飞去鸟不归,良字无头双人配;受字中间多两笔,人尔结合就是自己。”

    “怎么样,有没有头绪。”阿强见阿珍看来谜在趁,走到她面前问了几句。

    阿珍想了想,道:“我很爱你。”

    阿珍说出口就意识到不太对劲了,赶忙解释道:“你看谜面,受字加两笔就是爱字,人尔结合就是你字嘛,天鹅飞去鸟不归,鸟都没有了,只剩我;而良字无头就是艮字,再加上双人旁就是很字咯。”

    这时老板也拍了拍手,赞道:“小朋友可以哦。”大家都跟着一起掌声雷动还有喝彩的。阿珍汗颜,道:“其实,这个……真的很简单啊。”

    然后老板送过来第二盏灯,道:“这个怎么样。”但阿珍是怎么都不肯来了。阿强用手移动了一下灯,这一次,谜面是“莫教枝上啼’打一个卷帘格,成语!”

    卷帘格是谜语的谜格,是设置谜语的方法之一,又叫倒读格,谜底至少三个字,取“珠帘倒卷”的意思,倒读与谜面相扣。

    举个例子:再过三旬步晚年(卷帘格,成语),月下老人[再过三旬肯定下个月了,步晚年就是人老了,合起来就是:下月人老,卷帘格,倒读,就是月下老人]

    想都不想,阿强也是道出了答案,道:“梦寐以求。”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阿珍听到这里好像有点脸红的样子。

    “答对了,你知道是怎么解的吗?”老板见状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连续被两个小孩猜中,浪费了两个灯谜,

    其实阿强不是猜出来的,是以前见过这个谜面,“莫教枝上啼”的原因是为了以免“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把黄莺打走了,这样就“求”得可“以“入“寐“成“梦“。产生:“求以寐梦“。

    卷帘格的要求是谜底必须三个字及以上,而要倒过来念,这样才能得出谜底。我们把‘’求以寐梦”倒过来念,就得出了谜底:成语——梦寐以求。

    反正阿强是想不通的,只是记忆中有而已。当然不能告诉老板事实啦,要不然他会伤心的。也只能解释之前遇到过一样的题搪塞过去。

    而老板也很大气,直接让阿珍和阿强去他铺子挑选一件合适的商品。

    三疯也想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猜出来,但显然这一次的谜面很难:“含羞低头表倾心。”反正他是挠破头皮都想不出来。阿强也只能先行一步了。

    “等下去司令台哈。”撂下这句话阿强就带着阿珍去其他摊贩哪里了,只剩三疯和美仪两个在哪里猜。

    刚才猜完灯谜之后阿强选了一支小饰品,说实话挺简陋的,好多都是很多的小手工件,阿强看到也随便挑了一个小饰品,是一个紫色的小钗子,摸上去像是铁的,老妈应该喜欢吧。

    阿珍也挑了一个,只是她一直不给看,阿强也是无奈。

    这个时候广场司令台上的舞台表演也开始了,围了很多人过去,幕布缓缓拉开,演员们也是悉数登场,这是阿强他们今天来广场的目的,专门请的剧团来表演新年节目的,反正也不收钱,也吸引了不少人过来看。

    第一个节目是扬琴高胡为主的纯音乐,旱天雷。这是一首岭南特色极其浓郁的音乐,乐曲最早见于1921年邱鹤俦所编的《弦歌必读》中,原本是民间音乐家严老烈根据琵琶小曲《三汲浪》改编的一首扬琴曲。

    《旱天雷》则活泼流畅,生机盎然。表现了人们“久旱逢甘露”的喜悦之情。全曲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八度跳进,密集而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穿梭其间,既有锣鼓喧天的场景刻画,又有幸福喜悦的内心描写,共情的感染力十足。

    接下来又表演了一段小品,这是地小剧团排练的,说的都是当地的方言,无路赛市虽然县城是说的通用语言,但其实不少的乡镇都是说的方言,而且这些方言的语句是完全不同的,基本上每隔几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语言。

    而这个小品讲述的就是语言误会的故事,其实在经历大数据洗礼的阿强看了,剧情也就一般,但大众还是看的不亦乐乎,很显然,当身临其境的时候,对所有事务都是有加成的。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5分的段子放在这个多人的环境可以有8分。

    之后还讲了段相声。也是本地的方言相声,还请了几个阿强不太认识的歌手翻唱港台歌曲,其实唱的还挺好。声音也都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