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远行诸天的万千化身 » 04山中修行人 五年匆匆过

04山中修行人 五年匆匆过

    青云山上

    彼岸峰中

    洞中石室,空气流通。

    此处洞穴位置极深极低,不见天日,却并不幽暗潮湿,不显阴凉。反倒是热气逼人。

    借着明亮火光,张小凡可以清楚的看清石室中的每一个角落。

    只见方圆四、五十丈的石室中心,一口青金石条修建的扩口炉灶中正在喷吐着惊人天地元气。

    炉中赤火烧灼间,不仅有橙红熔岩涌动更喷涌出点点金色火花。

    每一次的火焰喷吐,熔岩涌动,火花四溅。都被石台上的神秘符文游动间运行的磅礴真气束缚,将其牢牢地限制在炉台井台不足五尺的口径内。

    若是有修习风水术数的积年老江湖在此,便能一眼认出这是一口深达地心,不仅可以引动地脉显像中最珍惜的龙火,更是可以沟通阴阳二气的宝穴,是修行中人梦寐以求的炼丹、铸兵之所。

    井台上虽有符阵桎梏,锁困住地脉火气,使火焰元气受制不泄。却没有锁住熔岩翻滚时散发出的滚滚热浪。

    为此,石室中常年高温不降,草木不生,苔藓不见,干燥之极。

    石炉中散发出的滚滚热浪,使人犹如身处大漠烈日之下,异常难受。

    时也功力深厚,早已寒暑不侵。周身更有无形罡气护佑,不出一滴汗,不染一颗尘。

    可一旁背负木匣的张小凡却没有这么高的修为,早已被石洞中的滚滚热浪烤得大汗淋漓,即使拼尽全力运转功法,驱除侵进体内的火气。

    可豆大的汗珠依旧不停的滴落在地上、衣领上。本就不厚的衣服也像是在木盆里刚刚泡湿待洗的一样。

    张小凡一脸惊异的看着时也身前的青石炉台。

    已经在彼岸峰中居住一年有余的他,从来没想过在拙念阁十七八间竹庐草屋下居然会有这样一个地方。

    他看着石炉中汹涌澎湃的地火熔浆,隐隐约约的能感觉到熔浆下散发出的两道惊人气机。

    一者危险无比,却隐而不发,剑气流转间偶有锋芒显露,让人不经脊背一阵发凉。

    另一者厚重古朴,中正平和中隐隐有巍峨气象,仿若一方险峻蜿蜒的高峰巨岳所化一样。

    略微感知后的张小凡暗自思绪道

    “这炉台熔岩之下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不由得开口询问道

    “先生,这炉子底下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啊。让人感觉脖颈不住的发凉。”

    对于张小凡的疑惑询问,时也没有第一时间解答,而是把青云门的修行道路从头开始的细细道来

    “在你入门之初我就告诉过你,本门主修功法为太极玄清道,而我教你的通天经是我自己以统合三教所著的自创功法,是别开生面,教外别传的道统传承。同样的修行道路上,把你四九境的修为换算成太极玄清道的境界,便是玉清境第四层。

    而在青云门内,把太极玄清道修炼到玉清境第四层的门人,便是有了万法根本,可以开始同时修习其他奇术妙法以及修炼属于自己的法宝。

    法宝秘器一说,渊源流长,神话传说中诸天神灵大都有各自神器,威力绝伦。而人世之间,修真炼道之士以之初掌天地造化亦有莫大威力。小的可以御空而行,风驰电掣,大的更能震天撼地,毁山断流。法宝材质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法宝材质如何,便决定了法宝修炼后威力大小。以青云门镇派术法“神剑御雷真诀来举例”。若以凡铁施展“神剑御雷真诀”,还未等攻敌,那剑已与主人一起成了灰烬。

    至于青云门弟子,因为当年青叶祖师在“幻月洞府”中得到古剑“诛仙”,仗之横行天下,几无敌手,众多后辈仰慕之余,多半都是修炼仙剑的。千年以来,剑侠辈出,几乎成了青云门不成文的规矩。因此,外界也有人称本门为青云剑派。

    不过说到这里,倒要提一下我的法剑——青空。

    我自己也是修剑的,青空剑更是青云门中名剑,没有之一。即使是诛仙剑也不行!”

    张小凡听懂了时也话语的平淡和自傲。他从来不觉得眼前的这位青衣道人会无的放矢。因为在他眼里时也永远是博学多识的代表,在这一年多的生活里已经得到了无数次的验证。

    终于,他就听到了时也对他的另一种方式上的回答

    “同样我也打算教你学习剑法,我为你准备了最适合你的剑,就在这地心龙火炉中。”

    说罢,时也手掐奇特指诀。向着石室中心的天井火炉遥遥一指。一道赤红符印从时也指尖弹射而出,向着火炉台口贴合而去。

    在张小凡远超常人的目力中,他清楚的看到,在符印接触到火炉的一瞬间,井台上的符阵瞬间由青转紫。

    火炉中被限制住的地脉火气瞬间膨胀数十乃至数百倍,在桎梏法阵里压抑已久的澎湃元气,伴随着无尽火气汹涌而出。眨眼间,就充满了整个石室。也逼得张小凡一退再退,已经被逼出了这间不算小的石室。

    看着冲天而起的火焰,在时也的剑气洪流下被迅速压制、分开,张小凡也得以再次走进石室中。

    火焰元气的流出,也显露出了火炉底下被隐藏的秘密。

    只见炉底熔岩中缓缓升起的两口古朴宝剑。

    此二剑

    一者锋芒内敛,寒光四射

    一者古朴厚重,其貌不扬。

    张小凡两眼放光的看着右边的那口清丽宝剑,满心欢喜。

    可时也却是真气一吐,将另一口剑器从炉中提了出来。到插在张小凡面前。

    开口说道

    “按我之前教你的方法每日捶打三万下,磨洗十二万次。直至此剑淬去杂灰,磨去浮尘。直至完美无瑕。”

    听闻时也此言,张小凡依旧有些不舍的看着炉中的那口锋利剑器,在看看自己面前的这口勉强可以算得上是剑的铁条,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先生,我能不能选那口剑,我不想要这口?”

    闻得张小凡此言,时也淡淡一笑道

    “这两口剑虽同出一炉,却各有千秋。你面前的这口无论品质还是其它都是最合适你的。况且,神物自晦。这口剑在炼成的那一刻起,便是神芒内敛,更在表面上吸附了无数杂质,才形成了外边的一层石壳,你要做的就是为它洗去尘埃,还原它原本的模样。”

    听到时也的话,张小凡也不在反驳,他才开始打量起眼前的这口黑不溜秋的铁条剑

    剑长三尺六,宽四寸一厚五分。

    通体无光。就像是用一大块黑石头砸出来的一样,凹凸不平。

    看着已经走远了的时也,张小凡从放下背了很久的木匣,从里面取出来好几件造型奇特的工具开始忙活了起来。

    就这样,张小凡开始了他忙碌充实的生活。

    最开始,光是每天的敲打磨洗铸剑就要耗去他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累的他筋疲力尽,还无法完成其它功课,为此他只能压榨休息时间,用打坐吐纳代替睡眠。

    渐渐的他只需要半天就可以完成这门功课,再后来只需四个时辰、三个时辰。

    渐渐的,张小凡生活就变成了

    打铁

    练功

    再后来,剑器有了更细致的模样,时也看到后说够了。于是张小凡开始练习剑法和阅读时也的藏。书

    一天的时间里,他用上午读书,下午练剑晚上练气代替睡眠。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日复一日的干着同样的事,

    会枯燥无味吗?

    也许吧。

    可修行之路上若耐不住寂寞,又如何去求那长生不死。

    若是如此,不如归去,寻那纷乱红尘。

    不知不觉间四年过去了

    张小凡入彼岸峰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无论是身高还是修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