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我来了 » 第八十九章 曹少府

第八十九章 曹少府

    “太傅之言深合国情,亦合朕意。那就暂时先这样吧!”

    天子深沉的目光又幽幽看向了百官,声带哀痛道:“人弱了会受欺负,国弱了亦是同理。

    而今天灾频发,致大汉民生艰难,前有宦官乱权,又使得武备松弛,放眼外面,强敌环伺…

    诸卿当齐心协力辅佐于朕,协调上下内外,尽早恢复国力,整顿军备,以雪今日之耻!”

    “诺!”

    文武百官齐声应和。

    看着下方的两列朝臣面上神情认真不似作伪,华耀心下点头。

    不管这些官员有多少是真心为了大汉、万民,起码也给他们确定了一个基调和方向。

    之后,但有妨碍目标实现或背道而驰者,身为帝王,也便宜有理有据,合情合法进行处置。

    “太傅、大司农,不知治水和全国的水利修缮进行得如何了?”

    “回禀陛下,因各地水利年久失修,如今想要全部重新疏浚完善,所需时日不短。

    所幸,陛下着重指明的洛水、颍水、淮水、汜水、渭水已治理的颇有成效。

    有俘虏的羌胡劳工,三辅之地和西凉金城外的水库已经竣工。

    只是治水和修缮水利,耗费钱粮数量甚巨,倒也救下了十数万失地的难民。

    现下各地官仓储存不足,国库金钱蓄备也不足。修缮水利的进程又慢了下来。”

    太傅和大司农一脸苦相,为难万分给天子大倒苦水,意思就是没钱了,修不了了。

    “水利修缮,关乎天灾年里少死人,保证粮食收成的头等大事,必须完成!不知诸卿有何良策?”

    面对天子的询问,感觉到那双道灼热目光,所有人都沉默是金。

    朝廷没钱啊,他们有何办法,自己也不能变出铜来制钱。

    看着百官生怕陛下问他们要钱的模样,曹嵩心中冷冷一笑,随后出列,高声奏道:“陛下,臣有一策可筹得钱粮。”

    “哦?少府有何良策,快快说来!”华耀很是急切。

    历史上的曹嵩,收敛了那么多的钱财,应当不全是贪墨。可能他和丁夫人也很懂经营。

    “陛下,国库财政主要来自赋税,而我大汉现在的官员、士人拥有免税特权。

    臣粗算一下,单单免除的这些赋税,就抵的上国库一年近三成的收入,其数量之庞大,无法想象。

    臣以为朝廷应该解除这些官员士人的免税特权。

    如此,朝廷每年就可以极大的增加国库收入,也可以拥有更多的钱粮用来修缮水利,恢复国力。”

    曹嵩的话,犹如一道惊天动地的炸雷,瞬间炸得堂上所有人的脑袋嗡嗡响。

    华耀也不知道他会如此大胆,这是得罪所有官员和士族的事情。

    曹嵩准备当孤臣?他就如此相信朕吗?

    他的目光不由带了一丝感激和深思地看向曹嵩和文武百宫。

    就在这时,司徒胡广也出列激动地上奏:“陛下,臣以为曹少府适才言之有理。

    如今国政实在是艰难,我等世受国恩,自当与国家同甘共苦,暂时收回免税特权,不失为一条增加财政收入的良策。”

    “这个嘛.....!”

    华耀微微犹豫着看向了堂下百官,心中不仅开始盘算起来。

    曹嵩的奏章虽然早就呈送上来给他看过,他也曾秘密召见过他。

    但已经有段时间了,也没见了他有啥动静。还以为他最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想到,今日,他终于有了这么大胆的一出。

    可是,如今眼见司徒胡广也站出身来支持,华耀此刻真的为大汉有这样的大臣而感动。

    当然,他也不禁有些意动!毕竟,年年国库多三成收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钱啊粮啊,是天子和国家都缺乏的。多那么多收入,可以办多少大事情。

    而堂下的百官看到天子有些意动,不禁心中有些忐忑。

    看到百官忐忑的模样,华耀强行压下了心中升起的这个想法。

    收回免税特权,这件事情影响太大了,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走上王莽的旧路。

    在没有彻底掌握军权,没有大成就和大功德的情况下,华耀也不敢在此时轻易尝试。

    “那些是朝廷对为大汉做出贡献者的赏赐,若是收回,岂不让天下人寒心?不可.不可...”

    华耀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忍着心疼,暗叹一声时机未至,拒绝了曹嵩的这次建议。

    “启奏陛下,臣还有一策,或许可解朝廷当下的燃眉之急!”

    见到曹嵩这胖小子居然又站了出来,一众大臣心中暗骂不已。

    这臭家伙跟他养父曹腾一样,都是爱捧天子的臭脚,屁事忒多,又狡诈如狐!

    本着你们不痛快,朕便痛快了的心理。

    华耀心情好了些许,欣赏着文武百官们的臭脸,轻快询道:“哦?不知曹少府还有何良策,快请道来。”

    “陛下,方才司徒大人曾言,吾等汉臣,世受国恩,自当与陛下与国家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可是陛下仁慈,不忍收回免税特权,臣深受感动!”

    “讲重点!”

    “诺!”陛下这么直接的,臣的铺垫还没完成。

    曹嵩清了清嗓子:“臣以为可以向天下世家和富商募集钱粮,用以度过眼前难关。

    并许以该当的利息,待到国家财政宽裕的时候再一一归还。”

    这不就是相当于发国债吗?曹嵩果然懂经济。

    “曹少府此策甚好!大司农以为如何?”

    华耀眼前一亮,顿时便想同意曹嵩这个建议,但还是要象征性地问问大司农的意见。

    大司农刘郃站出来回道:“少府此策堪称良谋,臣赞同。”

    刘郃的大司农一职,是暂代病休的刘宽。

    曹嵩立马接着大司农的话茬,诚恳回禀道:“臣曹氏一门世食汉禄,虽然家财不多,但愿意捐出五千万钱,充入国库,以报国恩。”

    这个“捐”字的声调特别重,特别悠长。

    他的意思表达很明确,那就是我曹嵩是一个世受国恩,但很知道感恩的人,那些钱是捐,不用还。

    “善,曹卿不愧是朕之肱股,大汉栋梁,国有此良臣,大汉又何愁不兴矣?”

    现在不是二十年后,曹家的财产可能还有一个五千万多点。

    眼见曹嵩捐了近一半家产,居然如此大方、上道,华耀自然欢喜满意,对着他就是一顿猛夸。

    这人真心投效,以后可重用。

    随后,天子目光炯炯,眼含深意地看向其余百官。

    司徒胡广也站出身来:“臣愿意捐出五万钱,充入国库!”

    胡广一生清廉,且出身贫寒,恐怕这五万钱也是他不知积攒了多少年的俸禄才攒出来的吧。

    华耀有些不忍心了。怎么办?要不,还给他一粒回春丹,让他多活几年?

    太傅陈蕃此时亦出列:“臣愿意捐出二十万钱,充入国库。”

    窦武跟着了:“臣愿意捐出一千万钱,充入国库。”

    李膺随到来:“臣愿意捐出二十万钱,充入国库。”

    百官看着以太傅为首的三公和骠骑将军皆带头捐钱了,就连阳球都捐了十万钱。

    自己等人若是不捐,不仅会惹的天子不悦,恐怕还会得罪三公。

    不过捐多少才合适呢?

    一时间,所有人开始思量起来,少了不好看,多了又舍不得。

    “臣代表荀家,捐二千万钱,充入国库。”

    就在所有人思量之际,荀爽站了出来,显然二千万对于荀家来说也是不多不少。

    “臣代表崔家,愿捐....”

    “臣代表陈家....”

    “臣代表钟家…”

    有了荀爽带头,出身世家的官员也不再犹豫,纷纷代表各自的家族开始捐钱。

    还有不少士人以优越的目光看向那些出身低微的官员。

    天子此刻满脸笑容的看向左手侧后方的张让。

    “张让将诸卿所捐之数目,记录清楚,然后昭告天下,用以表彰诸卿的爱国之心。”

    “谢陛下!”

    见到天子居然主动帮助他们扬名,那些刚才因为捐了钱而感到心疼的官员们,此刻脸上也不禁立时挂上了笑容。

    在这个时代,钱财虽然重要,可是对于不缺钱的士人来说,名望比钱财重要。

    名声,某些时候,比他们的性命还更重要。

    散朝之后,尚书台很快就按照天子的意思颁发了诏书。

    通告天下,朝臣和世家士子的慷慨大义。

    诏书很快传遍各个州郡,无数士人、学子,对于百官和各家捐钱的做法大加赞赏。

    其他的世家豪强见状也纷纷效仿,勇跃捐钱捐粮,只求博得一个好名声,好为自己的子孙出仕铺平道路。

    天子和曹嵩的这番操作,让国库丰裕不少,不仅满足了后续修缮水利的耗费,剩余的也足够他组建一支二万员规模的精锐军。

    “啧啧啧,这个冀州的甄家和徐州的糜家,并州的张家,还真是财大气粗啊!

    这次甄家捐了三亿钱,糜家捐了两亿钱,张家捐了一亿五千万钱。商人世家也不可小觑。”

    “很多时候,财可通神!”

    华耀看着当地郡守上报的三家捐出的数目,赞叹不已的同时,心中也不禁暗道可惜,来早了.....

    “他们都是当地豪商世家,世代经商,经营范围甚广,这些钱财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多。”

    被天子新进提拔的司马防,详细的介绍了三家的情况。

    华耀点头,对于这些汉末有名的豪商,他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长姐先前打主意也是与他们交易而已。

    作为天子,还没来得及打他们的主意罢了。

    而且,商人对以后发展大汉经济,会起到不小的帮助。

    华耀并不想太过剥削他们,而且多几年,他以正常的生意手段,也能赚够皇室开销。

    “嗯!虽然他们商人出身,但却有一腔爱国忠君之意,朕也自然不会亏待了他们。”

    华耀认真思量再三,下了决定后看向蹇硕。

    摸出一个小瓷瓶递过去:“阿硕亲自替朕跑一趟中山,告诉甄家主和张夫人,认真为朕和朝廷办事,朕赏他们心想事成。”

    他们夫妻俩成婚十年,已经有了三个女儿,还没有儿子,赐给他们一粒生子丹,保他们此后生两个儿子。

    “诺!”

    张让看到面色有些发苦的赵忠和兴致勃勃的蹇硕,心里又不禁开始瞎寻思。

    华耀看一眼赵忠,嗯,这是以为朕冷落他了。

    赵忠之前多数时候在明光殿照顾十个伴读。

    后来,他指派了另一个小太监去,便申请过来德阳殿侍候。

    华耀想着历史上的赵忠是十常侍之一,脑筋手腕肯定不俗,干脆调眼皮底下来看着。

    “张让,你派一人随赵忠和孙坚一起,去一趟会稽和丹阳,帮忙带封信给朱隽,顺便招选五百五十个丹阳兵回洛阳。”

    “诺!”张让内心暗喜。

    “啊?”

    赵忠的面色更苦了。

    抬眼看了一下陛下的脸色,应了一声“诺”后,离开了德阳殿,这陛下,还真是....

    半路撞见了蹇硕的赵忠和张让二人,互相面无表情的审视了一下对方,又同时上下打量蹇硕一眼,心里暗哼了一声,而后拂袖离去,各自办事。